APP下载

漫谈校园流行语与学生精神诉求

2016-03-25夏杨岚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

夏杨岚

摘 要:当下校园流行语彰显了青年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也透视着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反映出青年学生对现实精神生活状态的价值诉求,对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转变的渴求与希冀。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价值观;精神诉求

近年来,校园话语体系来源于部分网络流行语,被学生接受改变和传播后,形成特有的校园流行语,校园话语体系如一股清新之风,反映出青年学生群体特有的校园文化、自我探索和价值诉求。2012年浙江大学迎新横幅:“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的姿态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奋斗拼搏!”红透了微博,也惊呆了小伙伴,这些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引人深思,校园话语体系承载着年轻人的生活感受、价值观念、社会态度和行为意识,校园流行语是了解现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视窗。

一、校园流行语现状分析

1.校园流行语表达的是青年人的自我探索

校园流行语来源于校园原创的话语体系,有原创于师生的,也有原创于网络流行语,被学生甄别接受并转化为学生语言,反映了校园师生的实际生活和文化生活。校园流行语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现了青年人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理念交融,追求新奇,表达了自我思想及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表达的是青年人的自我探索,年轻人自由讨论各种话题,不分昼夜地探讨人生、民族、文化和政治,充满激情的谈论异性、爱情,校园流行语是对诸多话题的缩影,表达了青年人藏于心中又不好表述的思维心境,充满了生机活力。如“且与卿对笑,只觉岁月静好”,这些话语犹如朝晖雨露给人真与纯的情感体会。

2.校园流行语表达的是青年人的精神引领

青年人意气风发,校园是引领时代、引领思想的地方,校园流行语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现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如“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往往是一些“烦躁情节”,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学生把一些焦虑和苦恼进行过滤,转化成精神的提升和对美好的向往。如2012年走红的元芳体,“元芳,你怎么看”是公众对现实无奈的集体焦虑,元芳体被学生运用后变得诙谐幽默:“听说要重读《简·爱》,元芳你怎么看?”这已经把社会焦虑转化成对经典名著的向往。“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校园流行语对高富帅、白富美的重新诠释,是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体现,这种道德引领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静和灵魂的博雅,校园文化呈现出雅致的精神追求。

3.校园流行语是青年人不拘一格的语言表达

校园流行语的显著特点是标新立异,追新求奇,富有创造性。青年学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种心态使他们率先使用并积极创造新词,创造属于自己群体的语言。如“长得真有创意”“你的衣服很青春”“情剩”“青蛙(长得丑的男生)”“恐龙(长得丑的女生)”;还有有意仿拟一些古典诗词和名人名言,如“横眉冷对父母养,俯首甘为女子牛”;将复杂的词语简单化,如 “POSE(造型)”“S(拐弯抹角)”;使用数字词,如“520(我爱你)”;网络词语,如 “斑竹”(版主)“菜鸟(形容某一方面没有经验的新手)”;外来词方言词,如“酷(cool)”“粉丝(fans)”等,给枯燥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青年人敢于打破常规束缚,发挥青春的想象力,成为多元、简洁、幽默、调侃的新语言的创造者与追随者。

二、校园流行语体现的情感表达

校园流行语体现出青年人多元的价值观和特有的校园文化气息,学生用校园流行语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情绪,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代学生的内心世界。年轻人既懵懂又渴求得到认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设想和期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得具有一定理性,在逐梦的过程中希望有一个舞台来展示自我,因此在校园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极具活力的学生使用其创造的独特语言,形成极具张力的校园流行语,“读懂中国,有你有我”“不愤怒也不妥协”,校园流行语成为彰显学生个性和描述其生活状态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想象。

校园流行语也反映了学生群体多元化的价值观。学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想象力强创造力也强,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但社会实践方面欠缺,辨识能力有待甄别。对于校园流行语,既不能任其泛滥,也不能全部否定,应加以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学生在质疑现存文化社会的同时,青年人的新思维会逐渐向社会渗透扩散,推动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

三、校园流行语的特殊精神诉求和价值引领

校园流行语的流行有着明确的精神诉求:渴望理想主义精神,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转型的过程。校园流行语也表达了一种情怀:青年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社会情怀的梦想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精神追求,有梦想才会有仰望,有仰望才会有敬畏,有敬畏才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中国梦的实现也是每一个莘莘学子梦想的实现,因此校园流行语青年学子对社会理想表达的一种精神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张小生.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1(4).

[2]赵颂平.校园微语录的价值诉求与思想引领[J].当代青年研究,2015(1).

[3]陈亚芳.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析[J].语文建设,2015(3).

猜你喜欢

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认识自我:判断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