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浅谈
2016-03-25刘忠华
刘忠华
新课程要求教师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灌输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创建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实验活动,进行主动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新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更高的教学效率。而一堂课的情境设置主要还是依据教学内容来建立的。很多化学教学可以通过有趣的化学小故事、化学实验、日常生活的问题等来创建情境;有的则是可以通过口头讲述、观看多媒体影像资料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创建的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师生彼此交流的平台,课堂生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课,文字较少,内容非常枯燥,但这又是金属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理解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掌握铝的冶炼方法以及众多的方程式内容就成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常规讲解枯燥没有新意,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个flash课件(以动画形式讲述铝皇冠的故事),在课堂上抛出这个小手段后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铝这样普及而不是那么昂贵?现代工业是如何获得金属铝的?由于存在疑惑,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迫切地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抓住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由自主地在教师所创建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学习,接受知识,让他们充分发挥思考、探究的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领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积极充实教学内容
内容是一堂课的基石,充足、翔实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社会,更不用说工农业生产实际了,所以学习的知识仅局限于理论,同实际的联系是空白的。我以教科书内容为范例,联系当地的生产、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从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中提取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充实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年轻人的生命活力。如“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这一课中,我就到所在地的一家水泥厂,拍摄了在水泥生产的若干个环节及其主要设备,还录制了和厂方技术人员的对话,通过实物、幻灯片、片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新课程的学习是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他们现在的学习不是脱离实际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知识不一定是教师传授来的,自己同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资料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发展,满足学生个别发展的需要。
三、把握教学的切入点
一堂准备再充分的课,总归有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演示实验的时候,虽然在课前已经演练了一遍,但有时课堂上的就是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所出现问题的要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获取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一次,在做焰色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候,当我演示到观察钾离子的焰色(演示时候玻璃片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听到学生在下面说“还是黄色啊”,我马上想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我问:“观察钠离子焰色时候为什么我多用了个玻璃片?如何操作来检测溶液中既存在钠离子又存在钾离子?”接着我让一学生上讲台来隔着玻片观察焰色(重新做了一次),在正确获得钾离子焰色后,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并让学生自己总结了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激发,踊跃发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善于利用教学的切入点,就可以通过此契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更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轻松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对于陌生的环境也能应付自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是: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积极性行为心里动力的主要因素。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一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课,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的培养程度必定是很高的。如在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中”,在明确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并把步骤投影后,我就让其中一位积极发言的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同时让其他学生指出上台演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不当的地方,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129页)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我在一边及时地指出大家都忽略的步骤或是注意事项。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做实验,其他同学积极“挑刺”,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尤其是演示实验的学生有时候表现出的紧张的样子,或是座位上的同学会心的微笑,或是表现出“他不过如此,我来做更加好的神情”,让本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让原本比较枯燥的演示实验课上得有滋有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重视教学中的探究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材和旧版的化学教材在双基知识点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有较大差异,较多的知识点是以探究试验的形式出现的。在苏教版教材中体现较为突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我们明确理解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习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演示实验课上,教师尽可能对实验进行适当改造、创新,让学生体验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从课堂内容出发,寻找最适合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课堂设计方案,可以是观察演示实验、进行实验、交流讨论、观看多媒体等。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内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黄都.化学新课程实施和案例分析[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