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016-03-25郭海婷
郭海婷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延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2.科学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基础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硬件资源的更新,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应用方法。目前,可应用的资源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具有普遍性和迁移性的基础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4.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计算机教育中,学生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使用它。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的效果。
1.边讲边练。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2.精讲多练。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进行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直观感知法。虽然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于学生来说,其还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充满着神秘感,学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能够解开心中的疑团,并在脑海里建立起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2.对比、类比讲解法。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以加强学习效果。再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3.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地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步骤详细操作,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自由发挥。
4.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较高,教学方法也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