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与自主学习
2016-03-25宋晓春
宋晓春
摘 要:本文从控制理论及心理学角度出发,在义务教育的相关标准之下,从理论角度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激励理论导向,并以此激发小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本文从语文教学特点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发,提出了促进小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措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做好语文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学习中。
一、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特点
1.主动性
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学习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应当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有一种愉悦的感觉,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切实需求。换而言之,就是将过去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习语言的最终结果同学校将来在社会中的生活条件紧密相连,因此语言的学习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小学生在教室中的生活方式。只有将学习责任从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学习,使语言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色彩。
2.体验性
在语言学习中,最为突出的风格就是经验。人类之间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就是通过语言的沟通,实现了人文主义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母语的学习,不单单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人格、生理以及情感;学习语言的过程并非单纯的增长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身体、心灵和人格。对语文学习的经验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经验、知识作为重要资源,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独到见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演变为一个极富个性的旅程。
3.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相同的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存在差异性,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速度与所学时间也存在差别。在自主学习中,充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合理地选取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口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想要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是其最基本的特点。语文学科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想要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必要注重生活化,让他们懂得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感悟生活,从听、看、感、想、做入手。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就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导入激发自主学习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从小学生喜欢探奇的心理出发,设计一些存在悬念的“圈套”,是激发兴趣的一种灵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情境导入、时事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放弃射门》为例展开论述。
《放弃射门》讲述的是英超利物浦队前锋福勒在比赛中主动放弃射门的机会,尊重公平竞赛的原则。在讲解之前,首先将当年的录像播放给小学生看,伴随着紧张激烈的节奏,那些画面一幕幕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能够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比生涩的语言更加生动。小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其内在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最终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
2.课堂表演激发自主学习
通过课堂表演,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一些形象的事物能够引发特殊的视听效果,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有效把握小学生的特殊心理,并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将这一方面的热情和兴趣转移至语文学习上,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课堂表演并非只是局限在小学生中,教师也可以亲身示范,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
3.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接受,更为关键的在于让小学生学会、学懂,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旦小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会游刃有余地进行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掌握学习方法上因人而异。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够称之为好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淑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思[J].林区教学,2005(4):25.
[2]龙梅.激发小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8):72.
[3]汪专政.试论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21(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