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片仙云来渡水 双双燕子共呢喃

2016-03-25张坤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堂屋呢喃燕子

张坤

【阅读导航】

燕子是人类最亲近的自然朋友之一。当蝴蝶的翅翼还没有张开,风的舞步还不太轻盈时,燕子就已经乘着一叶云舟,顺着遥远的天际线,急急地飞来。它用那明亮的呢喃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花草树木,还有那轻柔的雨、妩媚的山、清亮的河;它用那明亮的呢喃声,给人们带来了欢笑,那一刻,花开了,村庄沸腾了,连脚下崎岖的山路也笑出了声——

燕子呢喃溢满堂前

秦 慰

20年前的春夏之交,飞来一对春燕,并在屋梁上做起了巢。从此,轻盈优美的燕舞,细软动听的呢喃,溢满我家堂前。

邻居们一直不解,论燕子构巢筑窝的条件,我家并不优越,普通的五架梁平房既不高大又不幽静,可燕子为什么偏偏在此落户呢?

母亲是个细心人,她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燕子选址筑窝前,几乎高大一点的房子都去“侦察”。有的房舍虽然条件优越,但一见燕子飞来,房主就起哄吵闹,甚至用竹竿驱赶,燕子见此,立即掉头飞去;还有的房屋虽较幽静,燕子甚至已在衔泥建巢,但主人常常外出关门,无意中阻止了燕子进出,燕子只好当“拆迁户”了。

探索到这一规律,母亲一见燕子飞来,随即让家人不许吵闹,不许在屋内舞棍弄棒,即使扁担锄头等农具也是轻拿轻放,而且白天一律不关大门。燕子几回“侦察”,终于选定在我家“落户”。

燕子筑窝是十分辛苦的,从红日东升到太阳落山,一对恩爱的燕子,几乎不停地轮流到附近田地、沟边衔泥衔草,再用带黏性的唾液调软,然后一层层向梁上堆砌。它们飞进飞出,每天都得几百个来回。见此情景,我母亲则端一张小凳,坐在门旁,一面欣赏燕子的劳作景象,一面做燕子的“保卫”。不到半个月,一只造型别致、状如陶罐的燕窝筑成了。

燕子在谁家生活,与主人的关心和配合十分有关。在筑窝阶段,常有泥土和杂草从房梁上掉下来;哺雏时期,更有粪便时时排出,母亲则用两根长长的竹竿横在梁下,上面放一只竹篾编成的托盘,不仅解决了室内卫生,又不惊扰燕子,可谓人燕皆欢。

一般来说,燕子高居屋梁之上是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但也有意外,有一次,一只雏燕掉了窝,母亲立即找来梯子,小心地将其放回窝。早就急坏了的母燕一见死里逃生的宝贝归来,在窝里“感激”得叽叽喳喳,半个小时都未停歇。

由于母亲爱燕如子,那些年,我家堂前特别热闹,有一年梁上竟有3只燕窝并存,可说是最繁华的一年了。数不清的燕子终日飞舞鸣唱,乐坏了全家人,左邻右舍也纷纷前来赏燕。

母亲晚年体弱多病,才随我住进城里,旧居堂前再不见燕子的踪影了。有时她老人家坐在阳台上看着空中飞舞的燕子,便喃喃自语:“要是这阳台上也能做窝就好了。”

(选自2015年4月3日《楚天都市报》)

燕子呢喃

风信子

燕子是民间的喜鸟,也是人类的益鸟。在农村,燕子与人的关系最为和谐。我的故乡有一个说法,燕子在谁家做窝多,说明这家人好、家庭脉气旺。因而在我的家乡连小孩子都知道善待小鸟,特别喜欢燕子在自己家安家。

我的家乡普遍有一个习惯,家家户户的主人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堂屋门和厢房门都大开着,冬天也这样,不到晚上睡觉时不关这些门,这种习俗在我的家乡沿袭至今。

每年初春,家家户户的主人都早早地盼望燕子归来。早晨起来开门后,洗把脸就下地去干活,10点钟左右回到家里吃早饭,进了院子放下农具来不及洗手就先去屋里看看燕子窝里有没有动静。如果看见有燕子来了,心里就踏实了,心也开始惬意起来。如果没有看见燕子来,心里就空落落的,总盼着燕子早点归来。

燕子是一种很仁义也很灵性的益鸟。燕子在家里做窝,都选择一个宽敞的不影响主人日常生活的堂屋3米多高侧墙的半墙上,离门口较近且光线相对较好的地方。燕子选择好地方就一次又一次衔来从农田里找的软泥,一点一点运回主人家。窝的基础做好后,燕子每隔一阵就衔回一些短草节和小木棍,放在泥上,起到巩固加强的效果。或许我们人类在修建房屋时,在水泥中放置钢筋这一招还是学习借鉴燕子的呢!放完短草节和小木棍,再继续用泥固定,直到把自己的家修好。燕子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做窝,从不把泥撒落在主人家屋里的地上。燕子做好窝,以后每年都回来。如果新来的燕子进了谁家的堂屋,发现已经有同类占据,就找其他人家没有占据的堂屋,如果实在没有大的堂屋了,就去厢房做窝定居,很少有同一个堂屋住两个燕子家庭的。

燕子在主人家生活的几个月里,最令主人感慨的是,燕子从来不会在房子里拉尿。这一点,我的父辈们常用来教育小孩子。每当有小孩子在家里不讲卫生时,大人都会说:“小燕子在家里都不拉尿,也不丢弃东西,小朋友更应该讲卫生!”我们家乡的孩童从小就受到燕子仁义的熏陶教育。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继而在城市里工作,住的都是高楼,楼道或深或浅,燕子即使敢进来,恐怕也会迷路。加之城市里也没有了小鸟的生存空间,更不用说小燕子在城市人家的房子里安家了。因而在我离开家乡的几十年里,再也没有领略过开门燕子归的情景,更没有坐在屋里看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燕子伸长脖子唧唧喳喳急切盼望燕子母亲衔小虫回来的景致,那情景叫人过目难忘。

燕子一旦在某家做窝,而后每年都会归来在原来的老主人家与主人共同生活,繁衍自己的后代。在燕子与主人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燕子哺育幼燕时的呢喃细语最为动听,让人类感到鸟儿也有全家其乐融融的温馨与快乐时光。家乡人家屋里燕子家庭的温馨快乐的情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即使今生再也难有机会与燕子共处一屋,这情景也不会从我的记忆里删除。

(选自2015年5月2日《人民日报》)

[对比赏读]这两篇散文都以燕子为写作对象,都以呢喃为写作的突破口,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人燕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读来不禁让人沉浸其中,心生向往之情。

所不同的是,第一篇文章《燕子呢喃溢满堂前》重点从母亲的角度来写,写母亲对燕子仔细观察、创造条件以招燕子来;写母亲用两根竹竿横在梁下,上面放一只竹篾编成的托盘,既解决了室内卫生,又不惊扰燕子的人燕皆欢的情景;写母亲送回小燕后,母燕“感激”得叽叽喳喳的动人场面等等。文章意在告诉我们,动物是通人性的,我们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会成为人类的朋友。第二篇文章《燕子呢喃》重点从燕子的角度来写,读来,我们不禁感到燕子与人真的是很有缘!燕子与人的关系也真算一种深远的默契:燕子素来善良、心地光明,不食人类粮食,专门捕食害虫,没有做一点对不住人类的事,燕子是问心无愧的,它们也知道人类对它们的友好,所以燕子们当然就小燕依人!它们根本不是鼓足勇气、凭借胆识,而是自然而然地与我们住在了一起!

这两篇文章在写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它们的语言都很质朴、感情也较真挚。两篇文章没有华丽的修饰语,也没有撼动人心的奋臂高呼,有的只是作者细细的描写:人们对燕子到来的期盼,是作者对燕子来家做窝的过程的娓娓叙述,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感悟的平静表达。但这叙事充满真情,这感悟发自肺腑,因此极易让人接受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大概就是“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艺术魅力吧!如第一篇文章中的“有时她老人家坐在阳台上看着空中飞舞的燕子,便喃喃自语:‘要是这阳台上也能做窝就好了”,第二篇文章中的“家乡人家屋里燕子家庭的温馨快乐的情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即使今生再也难有机会与燕子共处一屋,这情景也不会从我的记忆里删除”等,这些语言都很朴素,虽然只是“中规中矩”地抒写了母亲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但由于这些感情都是内心的真实反映,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显得特别感人。作者的这种语言风格是值得我们品悟和学习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阜临路阳光家园]

猜你喜欢

堂屋呢喃燕子
锦缠道①·燕子呢喃②
燕子
守 望
燕子
呢喃的泥土
板凳:平衡的世界
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