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

2016-03-25侯吉友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读者浅析诚信

侯吉友

【摘要】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承服务育人的神圣使命,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行为时有发生,对图书馆的健康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叙述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失信行为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浅析 图书馆 读者 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7-02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读者数量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583所增加到2013年的2198所。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收藏、阅览、借阅综合全方位开放服务,为高校读者的借阅、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因此读者在充分享有馆藏服务权利的同时,应该遵守其义务,然而部分读者缺少基本的诚信,某些失信行为对高校图书馆的健康有序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为高校图书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这些行为应该引起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刻不容缓[2]。

一、读者诚信缺失的表现

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纸质和电子刊物阅览借阅中。纸质刊物阅览借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如表1),电子图书刊物阅览借阅中主要表现在恶意下载电子资源和违规使用电子阅览室。例如一些读者违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大批量恶意下载,导致数据库商中止或者终止高校图书馆代理服务器使用权,造成查找电子资源不便。一些读者不按要求使用电子资源,造成局域网破坏。有的随意破坏阅览器具,卸走磁带留下带壳,带走耳机耳塞,毁坏缩微制品,甚至盗走鼠标、甚至CPU和机具硬盘等,损坏盗窃阅览载体器具。

二、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的原因

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原因,一、内部原因:(1)高校图书馆设施制度因素。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设施不完善,监控设备不足,各类开放阅览室(厅)布局不合理,阅览借阅等规定笼统、不合理,助推失信行为发生。在处置失信行为方面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机制,导致失信成本过低,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发生。(2)读者自身缺陷。高校图书馆读者一方面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恶和包容性,另一方面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弱,观念与行为上存在较大反差,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失信行为发生。二、外部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诚信机制尚未健全之前,一些虚假合约、信用缺失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图书馆也不例外。(2)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于诚信教育考虑较少,只注重理论说教,忽视身边琐事。独生子女以及农村留守子女,社会意识相对淡薄,自我意识强烈 ,时常破坏其他读者利益造成图书馆损失。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策略

1.强调环境育人。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当从环境人手,营造一种诚信、文明、整洁、优美的阅读环境和人文环境。增设旋转摄像头,不留死角,全角度覆盖,增设 LED 显示屏,告诫读者遵守阅览借阅规则。使书架持续保持规整美观,不定期检查电子设备,排除故障,优越的环境能够培养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寄去知识[3]。

2.加强文献资源管理。对于图书馆文献,要及时将旧书修补,过刊装订,新书同样及时归类、加工、在网络上发布预告,使读者心中有数,加强数据库管理,对已经丢失破损的图书及时在数据库更改信息,可以开设 BBS 在线咨询平台,提高读者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4]。

3.注重读者诚信教育。高校图书馆诚信缺失,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读者诚信教育缺失,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多种类型的诚信教育,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利用电子屏、校报、广播等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用榜样鼓舞人,对失信者进行惩罚,警示他人[5-6]。

参考文献:

[1]远宏,赵云谭.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图书馆诚信教育功能[J].图书馆学研究,2006(6):96-98.

[2]余和剑.读者信用现状分析及读者信用体系现代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7(38):154-156.

[3]秦绪红.加快推进我国信用文化建设的思考[J].征信,2014(2):72-74.

[4]汪昱含.大学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4-185.

[5]周云梅.高校图书馆用户个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6):85-87.

[6]沙振江.构建图书馆诚信服务体系初探[J].津图学刊,2004(1):24.

猜你喜欢

读者浅析诚信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渤海国文化浅析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