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势在必行的农业改革
2016-03-25卞瑞鹤综合整理
本刊记者 卞瑞鹤 综合整理
“十三五”:势在必行的农业改革
本刊记者卞瑞鹤综合整理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一份关系到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份蓝图就是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2010年开始至今,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机遇期,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又来到了重新审视并调整布局的关键节点,其势在必行的改革步伐让人期待。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中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二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增强了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粮食进出口总量和价格倒挂的形势,让中国人不得不再次将粮食安全的红线刻写在“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首要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强调,稳定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第一点就是‘稳定’,特别是要稳定粮食的生产能力。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在价格上出现倒挂,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需要重视,但也一定要稳住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那么如何稳呢?“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产能;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专家指出,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继续增加,需求结构将不断升级,因此当前仍要强化粮食安全的战略意识,强化“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梯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传统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对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非常大的历史性作用。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存的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以及小规模农户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十三五”期间,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开展全过程监管。
此外,在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紧绷、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导致农业效益降低。国家多次倡导,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要由过去的资源浪费型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农业现代化不可能齐步走,所以我们的方略就是要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我们在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农产品主产区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其示范引领,梯度推进全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地方。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讲了,农村与土地的承包关系要保持长久不变,但是在未来要确定它的政策内涵及适用范围——到底是多长久,长久不变和我们现在土地的二轮承包是什么关系,长久不变的起点是哪里、期限是多少。”张晓山认为,“关于宅基地,怎么样把政策落实是关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改革在未来五年,思路框架、法律政策和实践应该逐渐完善。”
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适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则显得顺理成章,而下一步,怎样把农村的土地集中和用活,促进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又赋予农民产权明晰的财产权利,显得尤为迫切。
自2009年农业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以来,确权工作经历了整村、整县、整省试点等几个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个省、160个县开展了整省、整县推进试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十三五”期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必将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将进一步明晰。
“未来对农村土地,也应该依据不同的类型、用途,进一步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可能是未来
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下一个五年,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势头不减弱,成为国家不可忽视的目标。
灵芝是一类属于担子菌亚门的白腐真菌,在我国作为医药原材料已有上百年历史,目前已广泛用于保健品和中草药的开发[1,2]。研究表明,灵芝中含有三萜类、多糖甾醇类、氨基酸多肽类、呋喃类衍生物等活性物质,对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功效[3~5]。而多糖作为灵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传统提取方法得率较低;若采用酶解法水解多糖,可有效破坏细胞壁,释放胞内多糖,从而增强多糖的提取率[6,7]。
徐小青表示:“现在农民收入的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将近一半,因此,暂时也一定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再加上农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劳动力、地租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些不光是农业内部带来的,也是受大环境影响的。所以,总的来说,需要考虑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
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心目标。“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使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小康。现在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都超过40%。但受成本“地板”抬升和价格“天花板”限制,以及经济增速回落和出口下降的影响,这“两大支柱”的增长动力都不乐观。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广开农民就业门路,使农民收入年均增幅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好势头。
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巡视员肖俊彦建议,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全国应在制度上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发展方法上进入城乡一体化轨道。
肖俊彦表示:“最要紧的事还是应该落实关于城乡统筹一系列重大决策,因为现在咱们所有的问题都卡在‘城乡分隔’。城乡之间的资源不能相互融合,不能平等交易。特别是农村,土地如果不能发挥其要素作用的话,对于农民的财富效益就不可能发挥。”
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最大的短板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在到了有能力和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十三五”期间要在以城带乡、补齐农村短板上有更大进展。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相映成趣、协调发展,要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这是看得清楚的,农民工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7亿农民常年在外打工,要真正打开城门,以包容的胸怀和积极态度来接纳农民工,使其能够逐步有序地转为市民。
分类施策,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部署在“十三五”期间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其中一项就是扶贫开发: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最为繁重和艰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全面小康的短板在“三农”,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应坚持问题意识,以协调发展理念补齐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板和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确保’‘四个问题’‘六个精准’的具体任务。”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目标”就是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一起进入小康社会;“两个确保”就是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如期全部摘帽;“四个问题”就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通过“六个精准”,把扶贫对象锁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分类施策,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下一个五年,要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必须找到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吃苦不增收”的根源。
“首先,要建设好基础设施。比如,解决好交通运输、农田灌溉、土地种植的基础条件。同时,要寻找多样的收入增长和生产发展的条件,不仅仅只是让农民种粮食,还要发展多种经营。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多种植一些油料作物、果树或蔬菜,可以解决农产品收入不高的问题。”袁钢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