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诗萌芽

2016-03-25朱庆文

茶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茶诗巴蜀饮茶

朱庆文

茶诗萌芽

朱庆文

我国的茶为什么在唐朝才开始普及,是如何开始普及的呢?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饮茶始于西汉。这是有史可据的,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内地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饮茶风俗在南北朝的南方已比较普遍,但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饮料而轻视饮茶,更谈不上普及。直到唐朝开元年间,实现了茶文化的北移。当时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北方人开始饮茶。饮茶,遂成全域的风俗。

(一)茶文化启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茶来传播的一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之一。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很多典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至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到三国魏时张揖撰《广雅》,其中就已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这应该是茶文化的真正启蒙。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今日的湖南茶陵。而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其实这个时期,除了《茶经》外,茶书还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六种。因此,唐时,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茶诗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不仅仅被文字记录,有关茶的诗词歌赋也日渐问世。至魏晋南北朝时,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而从文人的笔端走入文学作品。因此,茶的兴起,与文化人的推动密切相关。即便在今天,茶也是文人不可或缺的书房用品。

那么,最早的茶诗是什么诗?有学者以为,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这是根据“茶”这个汉字的起源来考证的。在《诗经》中有七处提到“荼”字。大家知道,唐以前是没有“茶”字的。而较多的是写作“荼”。现在篆书茶字还是写作“荼”字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说及“茶”的茶诗,一般认为,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兴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两晋南北朝是茶诗文学的初发期。这个时期写到茶的诗,我们仅能查到四首。分别是: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英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但也仅仅是提到了茶或茶事,而茶在诗中并不是主角。

晋代孙楚(约218—293)的《出歌》: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

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这首诗是现存最早的涉茶诗,“荼荈”即是茶,“荈”:采摘时间较晚的茶。据《尔雅·释木》郭璞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荼荈出巴蜀”,说明直到西晋时期,茶仍是巴蜀的特产。

晋代张载“太康初,至蜀省父”,其父张收时为蜀郡大守,张载赴蜀看望父亲。其《登成都白英楼》诗应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诗的最后四句就说到了茶:

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六情”是指古代的六种饮料,即水、浆、醋、凉、医、酗。“芳茶冠六情”是说香茶胜过其他六种饮料,可以说茶是所有饮料之冠。“九区”即九州,泛指全国,“溢昧播九区”是说茶的美味传遍全国各地。

虽然这里说茶播全国,我们一般认为,茶真正走向全国,还是在唐代。这里应该是诗词的夸张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茶作为“冠六情”之饮料,正在向蜀以外地区传播。

晋代左思《娇女歌》中也有一联涉及到茶。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意思是为使茶汤快滚,对锅把火吹。《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长篇叙事诗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此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的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其中有一联为写茶的,就是为使茶汤快滚起来,对着锅吹火。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巧妙,笔调诙谐,语言通俗,时杂俚语,很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

南朝宋王微有《杂诗》一首,其最后四句也提及茶。

寂寂抢高阁,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槚,指茶树。 陆羽《茶经》: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杂诗》是以一个采桑女的自叙来写的,开头写自己命运的悲苦,中间写丈夫从军征战,“万里度沙漠”,不幸马丧人亡。最后写自己独自在空寂的家中,于阁楼上凭宙远眺,盼君不归,凄苦地卸妆、饮茶。

(三)真正茶诗出现

唐以前的茶诗,准确地说不是茶诗,茶在诗中只是一个配角。

自唐以后,茶真正成为诗咏主角。至今发现的第一首以茶为主角的茶诗就是李白这位酒仙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既是中国历史上至今发现的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茶诗,也是名茶入诗第一首。这首诗在茶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白在诗中对名茶“仙人掌茶”的生长环境、晒青加工方法、形状、功效、名称来历等都作了生动的描述。特别是“采服润肌骨”,与后来卢仝的“五碗肌骨清”如出一辙。

李白在其诗序中更是写道:“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若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道教徒的李白认为饮茶能使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这反映了道教的一种饮茶观念。□

猜你喜欢

茶诗巴蜀饮茶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诗赏析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四季饮茶与健康
茶诗茶画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