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出困境及原因分析
2016-03-25王游岚
王游岚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出困境及原因分析
王游岚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讨论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英语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语言困境、思维困境和心理困境,并从学习者个体因素、教学认识、教学策略、课程设置、课外训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
语言输出;困境;高职高专院校
语言输出是人类传递观点、表达思想的必要方式,也是了解、练习并习得新语言的主要途径。语言输出是语言表达的综合应用,它与思想、生理、心理、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语言输出极具复杂性,尤其是非母语的语言输出。
英语语言输出是建构英语沟通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获取建构英语沟通能力的技能,即英语语言输出技能。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状况堪忧,他们面临不同的输出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出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输出的障碍,培养其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1 语言输出的理论基础
1.1 口语习得
口语习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技能,几乎不需要任何努力,一个健康的儿童就能从其成长环境中获取语言输入,经过语言习得,最终完成语言输出,即开口说话。人类开口说话的能力虽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但并不表示这种增强能自动达到完美。“语言输入指学习者成长环境中的语言材料”[1]。为使语言输出更有效,需要特别的努力和持续的训练。
尽管语言界普遍认为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至关重要,但若无后续交流互动和语言输出(即学习者说出的话语),这种重要性就无从延续。究其原因,是因为理解过程有别于语言创造过程,话语理解能力有别于言语表达能力。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参与到话语理解中,并选取正确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和内容。这一过程帮助学习者将他们学习和体验到的内容转化为内在言语体系。
1.2 口语学习
口语学习相对无意识的口语习得而言,是后天主观能动地学习的过程。口语学习必须具备4个条件,即:语言浸入、使用机会、表达动机和言语指导。“语言学习者们要有表达他们所思所想的机会,并在其语言环境中克服恐惧使用语言。”[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二语习得研究,学习者如果有意识地学习口语,则进步并不明显;反之,学习者在参与口语交流的过程中激活自身自发的下意识口语学习的机制,效果则事半功倍[3]。这种自发的下意识的口语学习,要求学习者将注意力放在语义的交流上,即说的内容,而不是语言本身,即说的形式[4]。
根据著名学者Ellis的研究,口语学习可以通过两种交际任务来实现:焦点交际任务和非焦点交际任务。这两种交际任务都强调语用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交流来进行语言的真实应用,从而表达话语者的思想,完成语言输出[5]。
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出困境分析
如前所述,语言输出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语言输出却是语言学习者们普遍难以逾越的难关。语言界曾经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表达焦虑”“表达抗拒”和“表达未满”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困境的主要表现。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对该群体的英语语言输出困境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分别采纳了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和课程分析3种方式对任职学校的英语专职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课堂观察阶段,将学生语言输出时的特征和现象作了详细的记录;在师生访谈阶段,针对本校部分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转录下他们对英语语言输出困难的表述和看法;在课程分析阶段,对教材、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旨在找出英语课程本身对学生英语语言输出造成的潜在影响。最后,根据韩礼德提出的“主题式分析法”,对在研究阶段中获取的数据作出定性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以下结论。
第一,语言困境。根据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显示,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很难找到恰当的词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词汇组合成完整真实的句子。在师生访谈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我们想要用英语表达,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些数据和实录都反映了学生英语基本词汇和句型的欠缺。简单来说,学生虽然有多年学习英语的经验,但几乎都是在“学英语”,学习它的词汇、语法,以及做习题,并没有把它应用起来,更没有形成基本的语感。因此,学生即使知道单个的单词,也无法把它们组成连贯通顺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无法将它们口头表达出来。
第二,思维困境。在英语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母语的干扰。此项困难与前一项密切相关。在课堂观察阶段,笔者注意到,当面临比较抽象或深奥的语言任务时,尤其是在讨论性任务中,学生倾向于用母语讲话。这再次说明了多数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匮乏。另外,部分学生尝试用英语进行表达,但表达的句型、逻辑等无一不被母语思维和习惯左右,深受母语迁移的影响。
第三,心理困境。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所有活动中,关于语言输出活动的参与率是最低的,语言输出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最不理想的。这与学生的恐惧和不自信心理息息相关。从师生访谈数据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存在“害怕说错被同学老师嘲笑”的担心。这一心理因素也是由于学生基本技能不达标造成的。
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出困难的原因分析
3.1 学习者个体因素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语言功底相当薄弱,欠缺基本的语言技能,在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篇等层面的知识结构都差强人意。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甚至有时无法正确认知教师的课堂评价,故害怕因犯错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在语言输出过程中极度地自我压抑。部分学生思想匮乏、知识贫瘠,即使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也毫无谈资,无从开口;部分学生缺乏语言输出的动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愿望对他们来说并非十分迫切,而“动机”是决定学习者能否主动参与语言任务,能否倾情付出精力和能否持续努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当学习者有足够的动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周围人交流时,其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完成真正的语言输出。
3.2 教学认知
在采访阶段,几乎所有被采访的教师都高度认可语言输出训练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出训练所占的比重却极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全国还没有比较科学的口语测试体系,英语考试一般考核的是听、读、写、译四大技能。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在拟定英语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加大听、读、写、译的训练比重。如此一来,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只能压缩“说”的环节,降低英语语言输出活动的频率。据调查数据显示,教师普遍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大规模的语言输出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把控时间,分步骤进行。有时,即使语言输出活动正处于热烈阶段,教师也不得不结束活动,开始下一项教学环节,因为他们担心教学管理层的考核。
3.3 教学策略
由于教学认知的失衡,语言输出训练成了课堂教学的鸡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词汇、语法、阅读和翻译的教学,渐渐地疏于对“说”的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提高。如今,多数教师缺乏语言输出教学策略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将词汇和语法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语言输出训练,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和一定的词汇,就能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事实证明学生通常掌握的是词汇的语义意义,而没能掌握其语用意义,因此无法正确使用所学词汇。
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的英语语言输出过少,他们仍然将母语作为课堂管理和教学的主要语言工具。有时,为了确保学生听懂弄明白,教师也习惯用母语来讲解语法和词汇,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一种“英语无法有效表达抽象意义”的信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多依赖语音光盘。他们机械地跟读模仿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母语主宰的英语课堂,意味着将以牺牲英语输出的良好机会为代价。更重要的是,这将降低英语作为英语课堂重要语言工具的价值。
教师越疏于对“输出”的教学策略的优化提高,他的课堂也会越规避“输出”的训练环节。久而久之,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出训练几乎是一带而过。
3.4 课程设置
从课程量的设置来看,英语课程量偏少,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数众多,英语课堂普遍采用大班教学。因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在团队交流时,也只有个别学生处于主导交流地位,其余学生开口很少,甚至根本无开口机会。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定性为“纯理论课”,而不是“实践课”。“理论课”的特性决定了语言环境的缺乏,而语言环境的缺乏又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真实语用环境中参与交流的缺失。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虽然提出“说”是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却并没有进阶、有效、科学的课程设置去强化这一技能。尽管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单独的听说训练,然而“听说”是名,“听”是实。大多数“听说”课就是一堂听力课。即使有“说”的训练,围绕的核心也太过浅显,无法满足“讨论”和“表达”等更高层次的语言输出要求。再观英语综合教材的语言输出活动类型,与“说”相关的训练模式几乎为“问”和“答”,且回答的基本框架也已给出,这直接阻断了“语言输出”和“思维”的天然联系。
3.5 课外训练
从师生采访中得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关于“语言输出”的课外训练时间几乎为零。“英语角”是学生课外练习英语的一项传统活动。尽管教师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只有部分“学生”能坚持参加。即便如此,这种缺乏规范化的民间组织也难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交际语境。迄今为止,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语言输出训练仍旧局限于短暂的课堂中,课外语言输出训练处于空白阶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状况不佳的原因,来自学习者个体因素、教学认识、教学策略、课程设置、课外训练等多个方面。为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只有认真分析这些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输出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1] Zhang S M. The role of input, interaction, and outp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fluency[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09,2(4):91-100.
[2] Willis J. A 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J]. Subject Centre for Languages,1996,33(1):13-18.
[3] 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23.
[4] Harmer J. What is communicative?[J].Elt Journal,1982,36(3):164-168.
[5] 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56-57.
Cause Analysis of English Output Difficulti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ANG Youlan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Chongqing 400053,P.R.Chin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linguistic,thinking and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output as well as analyzing possible causes in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learners,teachers’ cognition of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ies,curriculum setup and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language output;difficulties;vocational colleges
2016-09-07
王游岚(1981-),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H319;G712
A
1008- 8032(2016)05- 002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