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庆县低产茶园改造实践

2016-03-25李金凤王智

茶业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余庆余庆县茶厂

李金凤,王智

(1.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 563000;2.余庆县农牧局,贵州余庆 564400)

余庆县低产茶园改造实践

李金凤1,王智2

(1.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 563000;2.余庆县农牧局,贵州余庆 564400)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拥有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生长,但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茶园老化低产、管理不当、茶园的基础环境差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更新茶树、改造树冠、土壤、园相,加强生态建设并辅以改造后的管理等方法改善上述问题。

茶园老化;改造;树冠;土壤;园相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遵义东南端,县域面积1623.7 k㎡,总人口3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5万人,总耕地面积19160hm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余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乌江河流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县域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区交错分织,最低海拔400m,最高海拔 1386.5m,多数海拔在 600m至1000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森林覆盖率达56%。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高达56%的森林覆盖率,为这里茶叶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这里是中国西部茶海(湄潭、凤冈、余庆)之一的产茶区,在乌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至今依然能找到的古老而珍稀的茶树。随着这些年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成为了贵州八大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茶叶也为余庆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了余庆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成为了农民致富莽小康的一条重要路子。余庆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关1000多年的历史。全县现有茶园近6000余hm2,主要产品有苦丁茶、绿茶、红茶。近 10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促进了茶业产业迅速发展,茶叶品牌的创建也越来越见成效,茶叶协会、茶叶合作社在我县茶叶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我县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茶园老化低产。在我县有将近866.7hm2的茶园处于低产老化阶段。针对此种情况对余庆县的低产老化茶园进行改造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在2110年由余庆县人民政府立项申请了市级项目,在2010年5月项目申报成功,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通过三年(2010年~2013年)的项目实施,我们通过实践并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改造技术方案,为更好的提高余庆产茶叶产量及质量提供强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 低产茶园的原因

1.1茶树生理机能的衰退

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12年之内产量逐年上升,并达到高产;12年以后直到25年之内,管理良好的,可以保持茶叶高产、稳产,这一时期是最有经济价值的;以后随着茶树年龄增长,茶叶品质和产量开始下降。我县老化茶园共计866.7hm2,覆盖了 13个茶场,大多是在70~80年代建立的茶园,其中有5个大茶场面积都在133.3hm2以上的规模,茶树的年龄已经是处于严重的衰退阶段,此时的茶树育芽能力弱,新稍节间变短,叶面变小,叶片变薄,鸡爪枝多,严重的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1.2茶树的种植密度不够

在经历了多年的生产后,这个时期的茶园由于病虫害、干旱,或者管理不当等原因已经死亡了部分,这样就造成了茶丛稀疏,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从而影响了产量。

1.3茶园的基础环境差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在建设茶园初期选择的地势大多为荒地或山坡,因此土壤的耕层和肥力本来就是很不好的。在我县白果山茶厂和玉龙茶厂多为坡地茶园,建园初期没有修建储水池,也没有任何的保水土的措施,在经历了多年生产后,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在建园初期未按照标准对土地进行深翻,后期的管理中又多施无机肥,导致了茶园土壤板结,肥力不够,更严重的陡坡茶行造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甚至茶树根系裸露,从而影响了茶树的生长。

1.4管理不当

一是茶树的定型修剪不合理,致使了茶树的采摘面小零乱;二是重采摘轻培养,过度的采摘,导致了茶树的未老先衰。

2 低产茶园的改造措施

通过对全县低产老化茶园的园相、树势、土壤等基本情况的详细调查,根据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了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了树冠的更新、根系的更新、土壤的改造、园相以及生态的改造以及改造后的管理。

2.1更新茶树,改造树冠

茶树衰退,包括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衰退,也就是说树冠和根系两部分的衰退是同时发生的。因此茶树的更新不仅仅要更新树冠,同时也要对根系进行更新。改造树冠是利用茶树再生能力 ,通过更新树干,复壮树势,恢复茶树的生长活力。根据我县老化茶园的园相及树势主要采取了重修剪、深修剪、台刈的修剪方法,根据改造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

2.1.1深修剪

对于我县的二龙茶厂、白果山茶厂和天堂茶场为 70年代中期建立的三个规模较大的茶场,茶树品种基本相同,而现阶段茶树的生长状况也基本相同:茶树鸡爪枝丛生,生产枝细弱,育芽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的对夹叶和单片,而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比较旺盛,对此我们采取了剪去树冠顶部 10~15cm新梢的修剪措施来重新培养树冠。

2.1.2重修剪

对于我县的红军茶厂及白果山茶厂的 700亩部分茶园为 80年代中期前后建立的茶园,茶树的年龄虽然不算老,但是由于建园初期的基础没打好,肥培管理跟不上,而又过度的采摘加速了茶园的老化。现阶段茶园中的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主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繁育能力。对此我们采取了在离地30~40cm处剪去地上部分的修剪方式来重新培养树冠。而对于原来比较矮小的茶丛,我们采取了剪去原有树高的1/2的修剪方式来重新培养树冠。

2.1.3台刈

对于我县的关兴镇的关兴茶场、构皮滩镇的构皮滩茶场建立于二十世纪 70年代初期,现阶段茶园的茶树严重衰老,茶树枝干呈现出灰白干枯现象,育芽的质量和数量都差,且对夹芽叶占了绝大多数,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在对其增施肥料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都不好。对此我们采取了台刈的修剪方式,在离地面4~5cm高处砍去地上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新的生长枝。

2.1.4抽刈

对于我县的8个老化茶园中均有较多地蕻枝出现形成“两层坡”的茶树生长现象,它是由粗老枝为一层,地蕻枝为另一层的两种枝条构成的茶树。对此我们采取了近地面剪去粗老枝的修剪方式来重新培养树冠。

茶园的修剪应选择在被剪枝条养分含量较少,而根部贮存物质含量最丰富时进行,即在茶树休眠后期即春茶萌芽以前进行。此期间枝叶养分含量最低,在此时修剪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从而保证根部贮存大量的养分,以等待来年可以有充足的养分供萌发新梢用。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选择在过年前及11~1月之间进行修剪。对红军茶厂、二龙茶、构皮滩茶场等 7个海拔不高的茶园选择在11~12对其修剪完成;对白果山茶厂、魁龙茶厂、关兴茶场等6海拔较高的茶园选择在12~1月对其修剪完成。

2.2根系更新

茶树根部的改造主要是通过深耕来进行的。茶园深耕固然要断伤部分根系,会给茶树吸收带来暂时的困难,但断伤的根系又能直接发出新根,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根部改造的时期,以茶树的生长规律为依据,结合我县的气候变化选择在在根系旺盛来临之前 9~10月间进行深耕,对经过修剪改造后的 13个低产茶园进行了深耕,同时结合施有机肥,这不仅起到了翻松土壤的效果;同时也施了肥,保障了春茶的肥力为春茶的品质和产量打下了基础;通过有控制地切断部分根系,可刺激新根生长,长出更多更壮的生长枝,可谓是一举三得的措施。

2.3改造土壤

茶树的生长与土壤有着密切相关,低产茶园土壤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即使施再多的肥料也没有多大的效果,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提高。低产茶园的土壤改造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2.3.1加培客土

选择森林表土、晒干的塘泥土、生土等作为客土,来增加土层的厚度,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对黄泥巴的粘性土壤进行掺砂,对红黑色的砂性土壤加泥的方法来改善土壤。对我县的高坡茶厂、白果山茶厂因其茶园的坡度较陡,多年来土壤流失和板结的程度都很高,所以对其中三分之一的茶园采取了“抽槽换土”的方法,即在离茶树根部50cm~70cm且沿茶行树冠边缘的地方垂直挖出一条深45cm、宽均为50cm的沟,取出的土放在茶行间,将森林表土、晒干的塘泥土填入沟中,以达到土壤局部更换。

2.3.2建保坎土

对于我县的低产老化产园来说,有三分之一都是建在高山陡坡上的,因此在经过多年的生产后水土流失都是相当严重的。鉴于此情况,我们对这部分茶园采取坡改梯、建梯的措施。通过就地取材,用石块、草皮、砖、木头等作为原料来进行实施。此外还按照新茶园的规划要求,修建了排水储水系统,以加强水土的保持。

2.3.3深耕施用有机肥

在秋季的9~10月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不仅疏松了土壤和茶树根系,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加厚了耕作层。深耕要求30cm以上,尽量做到地表土与地下土互换,结合施发酵过的农家肥、秸杆肥以及正规生产的茶叶专用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4改造园相

低产茶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茶树的种植密度不够,再加上茶丛矮小,缺株断行又多,这就使得茶园的采摘面积很少,这是造成茶园低产根本原因。改造园相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零星分散的茶树相对集中的移植成行,从而提高种植密度;二是对缺失的茶行、茶丛进行进行补植,对缺失行较多的茶园采用此方法来增加茶丛密度,增加绿色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率。在原行距不超过 1.5m的低产茶园,补植或加密丛间距,若行间距在 2~3m的低产茶园,除了补密丛间外,行间也需要增补一行。对于余庆县的低产茶园来讲,均需要分别采取这两种技术措施。而对于高坡茶厂25.33hm2的茶园,由于茶丛稀疏、零乱,缺丛率超过了65%以上,所以我们采取了按照新规划的优质高产茶园的标准重新种植。

2.5改造后的管理

改造低产茶园的目的是为了既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又要提高茶叶的质量,并且还要能够长期的保持茶园稳定优质高产的状态,这就必须加强改造后茶园的管理,才能充分的发挥改造的作用。

2.5.1增施肥料

茶树一经更新后,不管是地上部分树的枝干还是地下根系部分都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修剪后的1~2年要大量萌发新枝以形成新的采摘面,这就要求能为茶树提供更多的养分。此外,低产茶园土壤土层非常的瘠薄,增施肥料,既是茶树生长的需要,也是改善土壤、提高肥力的需要。对此我们采取的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肥、复合肥等相结合的措施。

2.5.2修剪养蓬

低产茶园茶树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优质高产茶园的技术要求,采用修剪和去掉顶端优势养蓬的方式培养树冠,经过1~2年后,直至茶树形成很好的采摘面后才能正式投产。

2.5.3合理采摘

树冠改造后的前2年,只能把采摘作为是一项培养树冠的技术措施,要坚持“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尚未达到70cm,树幅未超过1m时,只能采用去掉顶端优势的方式来培养树冠,要求采高留低,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产枝数量。只有当茶树高、幅度达到开采标准时,才可正式开采。如果提前开采,势必造成茶树矮小,采摘面不大,产量低,品质差,结果就失去了改造的意义。

2.5.4病虫害防治

茶树改造后,由于新生的枝叶幼嫩繁茂,很容易招引各种病虫害,因此,要加强病虫的检查和防治工作。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式。化学防治是喷施达到标准的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生物的相克性有针对性的引入病虫害的天敌。此外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有效面积在茶园中安装杀虫灯。

2.6低产茶园的生态建设

为了保障低产茶园改造的效果更加的长期有效,按照优质高产茶园的规划,通过密植成片的的方式来栽培,结合集中化的管理,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这种方式也使得茶树原来的多层次物种共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单一的茶树 ,对光照要求一致,光能利用率远低于立体型的自然植株群体。因此,根据自然规律,在专业化的前提下,在茶园中及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建立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茶行间种植豆科类农作物,既能起到固氮的作用,又能保持保持保持土壤的疏松,减少杂草,又能创造经济价值。在茶园中种植一些与茶树共生的遮阴树,再结合现代观光农业在茶园中种植一些樱花树等具有观赏价值的遮阴树,不仅达到遮阴的效果,也大大的提高了茶园的观赏价值。为了保土壤,也可在茶园中种植绿肥。在茶园土层薄的地方种上草地,减少土壤的流失。以上这些都是建立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过三年的实践,余庆县低产茶园的改造已经初步见到了成效。通过对此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余庆茶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实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为余庆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蒋文倩)

S571.1 文献标示码:B

1006-5768(2016)02-070-004

2016-03-18

猜你喜欢

余庆余庆县茶厂
My Pen Pal
My winter holiday plan
My weekend plan
护身符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
护身符
历史的足迹,真实的写照——《余庆县志》(1988-2005)评介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