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之体现

2016-03-25王福娟丁成际

关键词:人本思想人的本质中国梦

王福娟,丁成际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601)



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之体现

王福娟,丁成际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目标的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实践性、社会性和丰富性。无论从其深刻内涵,还是从其话语表述形式来看,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更具时代性,促进了其大众化的进程,满足了人民大众精神发展的新需要。

关键词:中国梦;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讲话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就是对中国梦的简单论述。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个人梦。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概述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来研究人的,肯定客观存在的人是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而非抽象的人、孤立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并受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社会性是人的一切属性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要想揭示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差别,只能从人的社会联系、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入手。并且,人通过自由自觉的生产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使人成为人本身。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观存在的人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而非简单的抽象的、孤立的人。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宗教神学在人民大众中影响广泛,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上帝创造人一直被宗教神学四处宣扬,也成为人们最初对人的来源的认识,因此宗教神学认为灵魂是人的本质。康德强调理性才是人的本质,而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是绝对理念,费尔巴哈则认为人的本质应该是爱和宗教。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这些思想家们所说的人实际上都是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则把人放在实践中、放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而人之所以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以物质生产劳动即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而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必然呈现具体性和历史性,而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综合考察,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既不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人的精神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的[3]。

二、中国梦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成为指引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理想旗帜,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它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一)中国梦蕴含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

中国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必然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夙愿,为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个梦想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愿景,展示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是一致的,这是血写的事实、历史的经验总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纵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国门被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到西方列强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美梦被一段割地、赔款、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噩梦所取代。百年的屈辱,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为了终结噩梦,中华儿女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却多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些并不能浇灭中华儿女的救国救民之梦。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实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新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儿女百年来渴求民族独立的梦想,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的提出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懈地奋斗与追求的目标。可见,中国梦的提出是新时期人民夙愿的深刻的表达,是实现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力量的凝聚。

(二)中国梦蕴含了人的本质的实践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的参与,而且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在分析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以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强调在实践中要将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统一的。其中,自然属性在实践中得以塑造,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则是在社会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4]人的本质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属性。而实践,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属人的对象世界。因此,中国梦这一理想目标使人们有目的地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凝结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中,同时又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中国梦可以说既是国家梦,又是个人梦,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国家梦的实现是个人梦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实现了国家梦,才能为个人梦创造其实现的条件;而个人梦的实现又可以促进国家梦的实现,可以加速国家向前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实现中国梦是整体的价值追求。只有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民族的繁荣,实现中国梦。可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另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具体的现实的人是研究客观问题的出发点,只有保证人民幸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因此,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赖于人民愿望的实现程度。处理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富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同时又要兼顾个人利益。

(三)中国梦蕴含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和丰富性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具有独特的社会品质。人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就决定了处在这种社会中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色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5]由此可见,使黑人成为奴隶的不是所谓的黑人的“本性”,而是黑人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真正决定现实的人及其特征的是他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状况。“人的自然存在中包含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力范畴来概括;人的社会关系中包含着人和人的关系,可以用社会关系来概括。”[5]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等等。因此,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内在地要求必须要处理好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然而,当前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最大挑战依旧是在经济关系中,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问题。首先,市场经济领域内部不和谐因素令人担忧。市场主体道德素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网络经济诈骗案不再罕见,商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丢弃诚信道德,造成人心的麻木、百姓的埋怨。其次,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生态保护和治理问题成为世界性的发展难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是人类发展路上不容忽视的矛盾,我们对之要足够地重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必须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各领域各行业的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念,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百姓的心愿,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利于鼓舞人民大众,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从精神上、思想上、行动上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伟大事业,生动具体、可亲可感,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传递着最温馨的人性温暖,显示出最丰富的生活气息。”[6]从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深刻内涵来看,它不仅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

第一,使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更具时代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在革命探索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由此诞生。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尤其是群众路线的提出更突出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中国化。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新的概括,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并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论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系列举措对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探索,改革开放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同样,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深化改革依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造。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奋进、增强民族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及个人幸福感,从而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去。

第二,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大众化。一方面,理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理论的话语方式则是影响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国梦这一话语表达方式就拉近了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中国梦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因而,她更容易被每一位中华儿女所铭记,也更容易被社会各行各业人士所领悟。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具体的追求与向往,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此,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平民百姓,中国梦俨然已成为人民大众的希望、目标和动力。人民群众更乐于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为梦想而战!由此可见,中国梦这一话语表达方式及其深刻内涵都更贴近群众,方便群众记忆和理解。中国梦用最大众化的语言诠释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明确了祖国未来的奋斗目标,更体现了梦想源于人民、梦想依靠人民!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精华,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深入人心[8]。

第三,立足于满足人民精神发展需要,满足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意义的存在物和精神的存在物,不仅有生物性的自然性需求,更具有精神性的需要和意义性的追求。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追求精神的充实、完美和愉悦,这种精神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更具有自由自觉性的需要。“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然而,这种精神需要的满足更多地来源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而且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人的个体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有希望更有动力,有尊重才有和谐,有民主才有活力。中国梦,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动力。她是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奋进的动力,是在当前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中各种不和谐因素时,重新唤醒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它能够增强人民的自信和希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0]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她蕴含着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追求,强国才能富民,民富则国更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成果更应由人民共享。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与人民在任何时候都是共命运、同发展的。无论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还是发展史,无一例外都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如今,中国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压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革命性、先进性,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综上所述,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EB/OL].[2012-11-30](2015-04-9)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30/c64094-19746089.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张鸿奇. 探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存在方式——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88-93.

[4]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2.

[5]赵剑英,俞吾金.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8.

[6]熊建生,张振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中国梦的价值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98-102.

[7]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EB/OL].[2012-11-16](2015-04-9)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6/c350821-19596022.html.

[8]宋成东,宋严.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16.

[9]人民日报评论员.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3-20.

[10]肖明江.人民性: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N].光明日报,2013-10-30.

(责任编辑张佑法)

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uman Essence Theory in Chinese Dream

WANG Fu-juan, DING Cheng-ji

(Academy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rejuvenation and the people’s happiness, Chinese dream was proposed. It fully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Marxist humanistic thought, which are historicity, practicality, sociality and richness. No matter from its deep connotation, or from its language expression, it both reflect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uman essence theory. The proposing of Chinese dream makes the theory more epochal, and promots the process of its popularization, and satisfies the new needs of spiritual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of the population.

Key words:Chinese dream; essence of man; Marxist; human essence theory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2-0087-05

中图分类号:A81;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2.014

作者简介:王福娟(1989—),女,安徽明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日常生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BZX064);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政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zzgjh1-1-2016-2);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yfc100388)

收稿日期:2015-10-20

引用格式:王福娟,丁成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之体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2):87-91.

Citation format:WANG Fu-juan, DING Cheng-ji.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uman Essence Theory in Chinese Drea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2):87-91.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人的本质中国梦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