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超越*

2016-03-25蔡剑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用户

蔡剑文

(厦门市委党校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21)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超越*

蔡剑文

(厦门市委党校图书馆,福建厦门361021)

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转型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互联网+”将在资源开放、服务终端、服务范式等方面促进图书馆行业的长足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应加强人才培养,升级改造软硬件设备,加强与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图书馆“互联网+”的特色发展道路。

1 “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般认为,“互联网+”理念始于2012年易观国际CEO于扬在一次互联网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主题演讲。他基于对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深刻理解,冷静地指出,在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不利局面下,企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更新理念,通过“互联网+”公式更新企业的服务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凭借,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荣双赢。[1]

于扬点燃的星星之火在2015年成燎原之势。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经由马化腾、马云等互联网业界人士的推动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清晰阐释,“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2]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一时之间掀起了街头巷尾热议“互联网+”的热潮。运用国人常用的百度搜索引擎,笔者发现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超过1亿条,且还在不断发酵中,涉及电子商务、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经过几个月酝酿,2015年7月,国务院终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虽然该《意见》颁行不久效果还未显现,但是各行各业普遍期待“互联网+”的飓风能消除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间的隔膜,真正做到互联互通,成为助推传统行业经济增值的永动机,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加速器。

2 “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影响有以下三点。

2.1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的延展,实现“资源开放创新”

图书馆的“空间”既包括实在的物理空间,也包括图书馆的精神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是基于纸质阅读的,因此其内部的空间设置都以服务用户的纸质阅读需要为中心,以图书馆的阅览厅、借阅室、书库等馆舍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资源的物理空间。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希望图书馆突破原有资源空间的束缚,实现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的延展,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开放,促使新的学习文化的生成。“互联网+”无疑为图书馆“空间”边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要业务的传统行业,图书馆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行业转型升级方面较为前沿,但还是存在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延展度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努力思索“互联网+”浪潮下图书馆的“空间”问题的走向,一方面,仍应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质,继续制定延伸教育和用户教育计划,以帮助用户从所有的信息资源中受益[4],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扩大图书馆的资源容量,并以这种资源容量为基础构建社会全体成员终身学习、精神交流、知识互助的平台,这是“资源开放创新”的奠基石。

2.2打造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助推全民阅读,达成“多向互动创新”

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凭借,通过内容处理、资源共享形成的信息产品,达到了传统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深度融合,并可通过多平台、多终端传播信息的图书馆。[5]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在信息化浪潮的持续冲击下,传统的纸质阅读“唯我独尊”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图书馆学界仍应坚持以“用户阅读体验”为中心的宗旨,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打破载体的限制,在坚持纸质阅读服务的同时,还要开拓和优化电子阅读服务资源,打造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把图书馆由单纯的文献借阅中心打造为以民众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服务中心。其着力点在于,通过“互联网+”的带动作用,把用户由信息资源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把对用户的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统一起来,让信息资源如影随形,让阅读无处不在。全媒体融合型的图书馆不再单纯依靠对用户搜索结果的分析,对用户“推介”相关信息,用户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限反馈的双向交流模式,而是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完善,将尽可能多的用户纳入这个平台,以此形成用户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线上线下的多向互动,形成螺旋多向的创新体验。

2.3促使图书馆更新信息服务理念,力争“服务范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中国图书馆的服务范式也要及时更新。我们应该尽快更新服务理念,把服务范围由狭隘的“读者”“用户”拓展为面向社会公众,尽可能地兼顾图书馆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图书馆在过去的发展大多遵循的是一条封闭化的道路,“用户”“读者”是图书馆对服务对象的常见称谓。不管是“用户”还是“读者”都把服务对象定位于主动利用图书馆的人群。[6]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更新用户服务理念,把服务对象由“读者”“用户”扩展到一切潜在的可能需要图书馆服务的“利益相关方”,激活“潜在用户”,力争把服务推向全社会。“图书馆利益相关方”指的是受图书馆发展影响,同时又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个人和团体。[7]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开放”与“共享”是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应尽的责任,这也与“互联网+”开放创新、用户创新的宗旨有相通之处。

3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的路径

在传统社会中,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典籍的存贮、传播、利用、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精神文明的抽象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图书馆数量与规模、馆藏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往往成为人们除了学校之外,判定该国家、该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人类文明传承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然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图书馆的传统社会角色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须在保持原有服务功能之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最新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互联网+”强调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与升级,这正与古老的图书馆服务在新世纪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升级转型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加强图书馆员“互联网+”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在人们的印象里,图书馆员的经典形象是这样的:戴着一双手套,在书架之间来回穿梭整理书籍,挥汗如雨之间,把一摞摞“大部头”按照编码重新摆放,似乎图书馆员就是变相的搬运工,图书馆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可否认,这些图书整理工作很有必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要与时俱进,给图书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图书馆“飞”起来,飞向社会公众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广阔领域,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伴侣。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各地图书馆根据图书馆“互联网+”战略发展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吸收优秀人才,有倾向性地重点招聘计算机、图书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在招聘时,严把学位学历、专业水平关,注意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坚实的专业技能。对新馆员进行岗前培训也是重要,将“互联网+”列入岗前培训的重点学习内容,以“互联网+”为契机,使其尽快熟悉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流程,使其迅速融入图书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也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对在编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促使图书馆员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尽快更新知识结构,改变原来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加强对用户阅读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切实提高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我们注意到一些图书馆已经开始注意到“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把“互联网+”链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来。通过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与组织,成立“微服务”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本馆实际情况,以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为核心,打造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互动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图书推介、馆舍座位管理、讲座预订、每周美文精选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项目。[9]他们真正做到了“用户至上”的理念,结合智能应答系统和工作时间人工回复的方式,做到了全天候、无死角的“不打烊”服务。[10]

3.2紧跟“互联网+”潮流,做好相关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可谓是“互联网+”时代的先声。早在2011年,文化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意见》,指出在数字图书馆的推广活动中要向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倾斜,使“全国图书馆的优秀数字资源走进千家万户,并结合本地需求开展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服务。”[11]经过四年的努力,通过购置PC服务器、SAN磁盘阵列、VPN防火墙、多功能扫描仪、各式PC机等,不少地方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的营建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通过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对接,基本建成了数字图书馆虚拟网。

我们可以在各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图书馆“互联网+”化的路径。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以下三条:①以信息资源为核心,打造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未来图书馆将通过信息共享,构建覆盖全国,乃至连接全球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跨语种、跨学科、多类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无限拓展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社会公众将突破时空造成的物理阻隔,真正实现平等无差别的学习权利。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这种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而应运而生,以国图为中心,建立国图、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四级实施主体,打造惠及全民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行动仍在稳步推进中,成为图书馆“互联网+”的重要动力。②以终端服务为突破口,营造全媒体融合阅读中心。随着移动终端的长足发展,社会公众的阅读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新型服务终端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杭州图书馆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旨在将数字电视网、移动互联网、宽带局域网融合起来,实现电视、计算机、手机的“三网融合”,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多样的信息服务,使读者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12]③以人工智能为切入口,促成“智慧图书馆”。通过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达到人与书籍、人与信息的互联互通。现在,网上大多宣传实施图书馆“互联网+”战略的图书馆大多仍是上一波“智慧图书馆”的余波。如:内蒙古医科大学“云图书馆”基于IBM-PMC云管理平台,将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接口打通,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检索、远程访问、下载更新服务,实现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转型。[13]

3.3与相关行业深度合作,走图书馆“互联网+”特色发展道路

虽然图书馆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但是图书馆凭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化的更新换代,较早地开启了“互联网+”的征程。进入201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响应“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号召,积极通过“国图公开课”“掌上国图”等“互联网+”服务提升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为“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鸣锣开道。[14]上海图书馆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上推出了续借、查询、预订、推荐图书的“互联网+”服务,并开发在线阅览、网上展览的家谱原型系统“互联网+”服务。[15]历史悠久的浙江图书馆也开始拥抱“互联网+”,与蚂蚁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企业合作,试图运用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打造集借阅、活动、消费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让阅读体验更美好。[16]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互联网+”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初步的试水,大多只是对其他行业“互联网+”模式的简单复制和模仿,具有图书馆学科特色的“互联网+”整体战略的开启尚需时日,关于“互联网+”的学术理论体系还在持续建构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下,行业之间的界限不再如传统社会那般泾渭分明,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相互参照学习,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深度合作既有需要,也有可能。图书馆、教育、医疗同属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都肩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从这一点来说,三者之间可谓是殊途同归。图书馆与教育、医疗的相互渗透与合作,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就很普遍,教育、医疗行业不仅需要“互联网+”,也需要“图书馆+”。图书馆是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重要的信息来源,“互联网+”让图书馆与教育、医疗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了。同时,教育资源和医疗信息资源的开发又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和医疗等信息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前景。图书馆应努力探索与其他行业的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努力借鉴其他行业“互联网+”的有益经验,走具有图书馆专业特色的“互联网+”道路。

4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互联网+”将促进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的延展,实现“资源开放创新”,也极力助推打造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达成“多向互动创新”,更是促使图书馆更新信息服务理念,力争“服务范式创新”的强大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互联网+”业务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紧跟“互联网+”潮流,做好相关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加强与相关行业深度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图书馆“互联网+”的特色发展道路。

[1]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2015-07-03].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2]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2015-07-03].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7.html.[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8].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4]沈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4):60.

[5]张芳宁,陈鹰.图书馆全媒体融合服务的路径和动因[J].图书与情报,2012(3):77.

[6]王晔.从UnLibrary项目与创客空间建设看图书馆的转型与超越[J].图书情报工作,2014(4):26.

[7]陈静.高效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力提升探赜[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5):88.

[8]阮晓岚.试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J].新世纪图书馆,2014(1):64.

[9]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微平台建设[EB/OL].[2015-07-03].http://info.edu.hc360.com/2015/06/301700668087.shtml.

[10]张竣松,刘冬梅.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信息服务:以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122.

[11]文化部关于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意见[EB/OL].[2015-07-03].http://www.ndlib.cn/cswjxz/201210/P020121023602263010094.pdf.[12]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开通数字图书馆[EB/OL].[2015-07-03].http://www.zjwh.gov.cn/dtxx/zjwh/2011-01-20/96434.htm.[13]内蒙古医科大学“云图书馆”成功上线.[EB/OL].[2015-07-03].http://server.chinabyte.com/98/13459598.shtml.[14]“互联网+”时代国家图书馆推出“三大法宝”[EB/OL].[2015-07-03].http://www.hj.cn/html/201507/03/0365108307.shtml.[15]上海图书馆推互联网+服务,可在微信等平台查询[EB/OL].[2015-07-03].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5/0527/c172318-27063065.html.

[16]浙江图书馆拥抱“互联网+“服务入驻支付宝钱包[EB/OL].[2015-07-08].http://www.zgfznews.com/linchuanwenhua/linchuanwenhua/wenhuaxinwen/2015/7/4/1396280.shtml.

(编校:崔萌)

2016-02-04

蔡剑文(1964—),厦门市委党校图书馆馆员。

G250

A

1003-1588(2016)03-0071-03

* 本文系2015年全国行政学院合作基金课题(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基于政府开放数据的视角》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5HZKT109。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