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浙江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文化大省建设篇

2016-03-25戚永晔

文化交流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省文化交流浙江

●本刊特约记者 戚永晔



展现浙江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文化大省建设篇

●本刊特约记者 戚永晔

2010年5月18日,浙江曲艺杂技总团走出改制后第一步,包下上海宛平剧院,演出剧团的王牌剧目魔幻舞台表演剧《美猴王》,争抢世博期间演艺市场。文化体制改革给演艺团体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上右图展示演员忘情地投入演出。On May 18, 2010, Zhejiang Ballad Singers and Acrobats Troupe staged Monkey King at Wanping Theater in Shanghai. It was a step taken by the troupe right after its restructuring to grab the entertainment market during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2005年7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08年6月,省委召开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阐述精练、鲜明。

也就是在那一年,一本名叫《文化交流》的杂志在浙江诞生。三十年来,它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向国内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集结文化大省建设成果,并向读者传播、展示,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建设文化大省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展现文化精品 激励更多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观点鲜明地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浙江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主要文艺门类全国领先。《文化交流》宣传介绍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在国内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宣传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影视等门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介绍“文学浙军”,拓展网络文学,促进发展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

浙江“小百花”名扬中外,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文化交流》刊出的《浙江盛开“小百花”》一文,专门介绍了彼时当红的小百花越剧团及其作品。该文作者北辰这样写道:“这是一条培养艺术新秀之路,一条带动戏剧全面改革之路,一条使古老剧种赢得现代观众之路。它使浙江的越剧面貌焕然一新,众口皆碑。”而事实上,在后来浙江戏剧的发展中,“小百花”也确如该文所言,成为一种可资借鉴的艺术标杆。

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本刊适时刊出一幅反映“伟大抗震精神”的油画《共克时艰》,同时刊发《油画〈共克时艰〉令人动容》一文。震撼人心的画面透出坚强和刚毅,浙江和全国人民全力支持四川地震灾区的大爱之情跃然纸上。

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徐永辉长达60年记录汪阿金一家从贫穷奔向小康的故事令人感动。本刊《镜缘60年》一文既是徐永辉摄影艺术的展示,更是改革开放中浙江人民生活风貌的展示。作者徐永辉在文中说:听到他们在10年前就实现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我的心情激动不已,从内心发出“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新中国好”的呼声。

2012年在遂昌汤显祖文化艺术节上,各种版本的《牡丹亭》集中展演,异彩纷呈。本刊即时发表《牡丹亭相约“回家”》一文,详细介绍了各种《牡丹亭》作品,发扬光大古老的戏曲艺术,凸显历史名人汤显祖的不朽形象。

此外,还有包括介绍改革开放中浙江电影电视展映、美术书法展览、戏剧与音乐舞蹈节乃至著名作家麦家作品等文化精品的稿件,都受到读者欢迎与好评。

浙江为美术大省。近年来各种大型美展在浙江美术馆等展馆展出,深受观众欢迎。Zhejiang Art Museum serves as the biggest venue for staging art exhibition events in Zhejiang, a powerhouse of art of China.

2009年横店影视城中的广州街、香港街。In the picture is a vista of the part of the two shooting bases known as Guangzhou Street and Hong Kong Street in Hengdian World Studios; the picture was taken in 2009.

铺展群众文化和礼堂文化的美丽画卷

群众文化始终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显特色、上水平。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文化交流》积极宣传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和不断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被称为“中国村歌发祥地”的江山,2013年公布的27个农村文化礼堂第一批试点村中,村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曲。一支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农村新颜新貌的村歌乘着文化礼堂建设的东风应运而生,迸发出农村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江山村歌回荡美好江山》饶有趣味地叙述了带有阡陌间泥土芬芳的“乡村好声音”飘进省城杭州、北京人民大会堂,来自江山市多个村庄的村歌为城市观众捎去了浙西乡野欢乐村歌的故事。

宋城集团推出的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图为宋城景区“抛绣球”活动。Hangzhou-based Songcheng Group, the largest private tourism and investment business of China, runs a big tourism attraction in Hangzhou and many other destinations across China. In the picture is a tourist entertainment activity held in Song Dynasty City in Hangzhou.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海文化礼堂打造四大主题馆》,讲述了春风荡漾的海上古城,文化礼堂呈现一派新景象。“一村一品,彰显个性,在挖掘和梳理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四大主题馆,充分显示海洋历史文化的特色。”

呼吁保护遗产 展示申遗成果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是重要而独特的宝贵资源。宣传对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进抢救濒临消失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交流》杂志创刊以来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继承和弘扬的丰硕成果。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领跑全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方面,《文化交流》杂志这些年来下足了功夫,不管是世界级的西湖、大运河、江郎山,还是全国、省、市各类遗产,都进行了多角度和立体的传播、报道。

《西湖沧桑五十年》一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西湖的历次变迁。作者姜青青作为见证人说:“近半个世纪来,西湖景点越来越多了,西湖水越来越清了。”而这些记载,为十几年后西湖申遗,或多或少地作了积累。

2013年,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际,杂志更是以4000余字的篇幅推出了《回首历史序幕:中国大运河申遗》,文中评价说:“大运河彰显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明珠般的名城古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

此外,还有讲述湖笔、廊桥、青瓷瓯乐、水乡社戏、石雕、竹编、滚灯等各种非遗的作品,展现在每年的杂志中。2014年浙江启动对濒危剧种的守护与抢救工作,当年的《文化交流》及时配合宣传。

弘扬名人文化 彰显人文浙江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素称“文物之邦”。翻阅多年的《文化交流》,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跃然纸上,群星灿烂,特别是现当代有杰出贡献的浙籍文学艺术名人名家熠熠生辉。

早在1986年的《文化交流》创刊号上就有浙籍文化名人楼适夷撰写的《作家·战士·伟大爱国者—郁达夫》纪念专文和浙江戏剧名家顾锡东介绍浙江越剧“小百花”的文章。还以数千字篇幅介绍了一代导师蔡元培。此后,包括苏东坡、赵孟、汤显祖、王阳明、鲁迅、茅盾、郁达夫、吴昌硕、黄宾虹、丰子恺、周信芳等文化名人都有一次或多次介绍。

2007年,《文化交流》记者走进西子湖畔一个桂雨纷扬、满园飘香的院子,谒访德高望重的九旬老人王家扬同志,饶有兴味地听他回忆当年与鲁迅、柔石相处的情景。记者撰文说:“斗转星移,近80年前与鲁迅、柔石亲密接触过的人,至今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因而王家扬同志的回忆材料弥足珍贵,现整理出来,敬飨读者。”

上图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舟山定海海上文化礼堂演出情景。下图 江山村歌回荡美好江山。图为“村歌三君子”在演绎村歌。(陈炳群 摄)Top: A group of artists from a cultural center in Dinghai, Zhoushan archipelago performs. Below: three promoters sing a village song in Jiangshan, where the village song movement started and has spread to the other parts of the province.

为文化产业发展喝彩

如今,浙江的文化产业已形成规模,文化竞争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文化大省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文化产业的报道上,《文化交流》多年来也不遗余力。

对横店影视实验区、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具有较强聚集和带动功能的文化产业区块和华谊兄弟、华数数字电视公司、华策影视、宋城股份等文化企业,《文化交流》作了重点介绍。

2009年,《东方好莱坞吸引世界目光》全面介绍了产业上升发展中的横店影视城,其中一段对横店今夕对比的文字很有意思:

从前,横店只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歌谣透出了横店人无限的悲哀、酸楚和无奈:“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而今,只有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横店,却已成为名震中华、驰誉海外的高科技工业走廊和文化重镇。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约翰·麦柯蒂尔南在横店考察时惊叹:“这里很像当年的好莱坞!”

在2015年,杂志又专门报道了浙江演艺产业的代表之一《宋城千古情》,作者说: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演艺秀,其中最具历史文化韵味的是《宋城千古情》。有人统计,《宋城千古情》已经是世界上表演场次最多的演艺节目,有人拿它与拉斯维加斯“O”秀、巴黎“红磨坊”相提并论,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秀”。

动漫产业方面,涌现了杭州漫奇妙动漫制作、中南集团卡通影视、宁波水木动画等一批动漫制作机构。“浙产”电影、电视剧在全国获政府奖项数量、奖级有历史性重大突破。民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对此,《文化交流》高度关注并予以充分报道。

浙江的文化产业远不止一城一地的兴盛,它将文化发展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迸发出璀璨的交流火花。

记录文化体制改革足迹

文化建设出成果,归根结底,还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文化工作者的活力,促进了创新与创作。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话剧团三家率先改制成有限公司,推出了20多部优秀舞台作品。《文化交流》及时报道了这批在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的文化典型。大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2011年,杂志以“走进春天”形容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改制的见闻。该文作者采访了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魏真柏用一句话形容文化体制改革:“不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他说,如今总团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成功的转企改制。

“浙歌”、“浙话”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新品佳作迭出,不仅赢得票房佳绩,而且赢得观众口碑。国有文艺团体作为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制改革后渐入佳境。《文化交流》对此作了精心宣传。

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自2004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分批实行了博物馆、图书馆常年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建设持续深入,民众亲享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这方面,《文化交流》也有不少文章予以宣传报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使浙江文化硕果累累,形势喜人。

30年来,《文化交流》的一系列推介、传播,促使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有了非凡的驱动力,谱写出一项项业绩,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猜你喜欢

大省文化交流浙江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