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体会
2016-03-25武学杰
武学杰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5-02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非连续性文本”究竟是什么样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的价值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一、选好文本,开发课程资源
1.挖掘语文教材资源。现行教材,在单元开始有“导语“,在一些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大都以篇或段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阅读能力。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比如写景类文章,像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和文章介绍的写作顺序相配合,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和应用性。再如说明性文章,像在学习《鲸》《太阳》这类文章时,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编制独立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比如五上《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增加了这样的思考题:读了这些材料,你发现汉字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你知道汉字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2.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六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为了加深对“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可以借用六上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章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读了这些文字,你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有什么新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只是动物王国150多万种动物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信息提取的能力。
3.活用生活资源。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这些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例如人教版六下“综合复习”的第八课是《看说明书做台灯》,结合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家里的一份“药品说明书”,进行这样的训练:药品的名称是什么?这种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如果有一个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以生为本,把握非连续性
什么是非连续文本的“非连续”?张年东、荣维东认为是文本“意流”的非连续”。意流的不连续,就是文本意思存在跳跃性,这与意流连续的连续性文本比较,须有不同的阅读策略。
1.提取核心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就在于提取关键信息。比如图中的表面意思以及隐喻,表格中的关键数字,或者文中的关键词。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出老师希望他找出来的信息,而是要让学生逐步学会从文本中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关键信息、核心信息。比如上面的漫画,学生要自己从“家——冢”的比较中,提取关键信息:“家”头上的“一滴水”没了,就变成了“冢”,从而体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2.理清信息关联。碎片式的信息之间、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整体把握文本?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又一个关键点。小学阶段特别要注意图文结合的文本,图和文之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联系的,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理清楚信息之间的关联,进而准确理解文本。比如上面的《某班学生1-8月份课外阅读量折线统计图》,六月份读书最少,二、八月份读书最多,三四五月份比较稳定,个中原因到底是什么?会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找到比较合理的课外阅读建议。
三、借助插图,渗透有效学法
低年段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儿童视角的转换”,文本的呈现给学生以新、奇、美的艺术感受,给学生以情感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学应特别注重课文插图的运用,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图文对照,图文结合,在这样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懂得“利用课文中的图画”也能帮我们学习。那么到了高年级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运用图片,突出“图片”的地位和作用。《乌鸦喝水》一课,在呈现课文第一幅插图后,我随机让学生就图质疑,“乌鸦为什么找水喝?”“乌鸦找到水为什么喝不着?”“乌鸦想出什么办法?”……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解疑的同时就是对文本的渗透;还有在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时“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乌鸦喝水》一课故事环节一环扣一环,多媒体随机配上一幅幅画面,既连贯了文本,又不失故事的生动性;还有我们在一上的《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一下《小壁虎找尾巴》、《小蝌蚪找妈妈》、二上《酸的和甜的》这些连环画的教学中,让低段孩子就学习借助连环画来读懂课文、想象图画背后的事物、感受语言的秘妙、复述故事等等。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在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从图中找寻可知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等等都能体现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非连续文本”贯穿于我们所有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今天的讨论,相信今后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为非连续文本打开可持续发展的一扇窗。在小语教学的这条路上,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思考者,更要成为一个探索者、践行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