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少数民族经济的地域特色
2016-03-24德吉央宗
摘 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经济地域特色明显,主要表现为基本集中在西部地区、边缘色彩浓厚、分布广泛三个方面,这种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地域依赖性较强。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地域特色,指出了这种特色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协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地域
一、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与少数民族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指的是生活在我国边远山区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问题制约了这些地区信息、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整体上来看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难度大,而且这些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较为封闭落后,不论是科学文化水平还是商品经济观念都要落后于东部地区一大截。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我国边境处,政治理念和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国内外政治变化的影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着自身的优势:第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第二,与周边国家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第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第四,环境保护较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2.少数民族经济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少数民族经济,指的是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生活,也即是非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由于少数民族多地处山区、高原,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其经济发展多靠地域资源作支撑,从产业角度看,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经济层次,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
二、少数民族经济地域特色
我国少数民族在地域分布上有着大杂居、小聚居、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具体而言,我国少数民族人群多集中在西北、东北及西南各省及自治区内,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也决定了其经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点:
1.经济发展水平低
少数民族地区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低深河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地貌复杂,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投资大,施工困难,导致该地区的建设速度缓慢,水利灌溉设施差、缺水等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封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制约了当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大多停留于自给自足状态。
2.产业结构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多以农林牧业为主,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小农经济、小规模经营水平,经济效益较低。在畜牧业方面,由于缺乏科技养殖技术的指导,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较为粗放,抵御疫情灾害的能力较弱,制约了农牧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由于信息相对比较封闭,交通不便,销售渠道单一,高产量往往会造成低价格反而减收的局。
3.经济发展多依赖当地资源
少数民族地处偏僻山区,开发力度小,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造就了这些地区的秀丽风景和淳朴完整的民俗风情,使得一些青山绿水、茂盛的丛林以及古建筑物等得以保留下来,借助这些资源,一些少数民族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起旅游业这种低碳绿色经济。除了发展旅游业,有些人利用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的有利条件,开展专门的种植或养殖业,这些都是依赖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的体现。
4.享有经济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各种基础设施比较差,政府为了减轻当地人民的税收负担,在加大发展经济帮扶力度的同时,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了经济优惠政策,以鼓励当地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
三、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区域特色发展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各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但一直以来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是很乐观,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国家致力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覆盖全国范围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简言之,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区域特色的发展,能够维护政治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边疆的繁荣发展,能够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向前迈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协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地区的稳定和谐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和政府必须在政策上加大帮扶力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完善保障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交通道路不畅通、信息相对闭塞、工农业的发展落后等等原因,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虽然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了保障性措施,但从获取的效果来看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当地少数民族通过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所进行的初级市场交易活动并未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鉴于此,国家要通过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来调节高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给予少数民族的农牧民以直接的利益补贴和投入激励政策相结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大型工程和资源项目时,除了给予保障性利益之外,以协调不同意义群体的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来,让少数民族人民得到更多实质性的优惠。
2.完善资源项目开发政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古文化建筑群,蕴含着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在对这些资源项目进行开发时,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分配到相应的经济收入,以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比如,针对一些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以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推广,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些可以带动其他配套产业发展的项目,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将相关的产业链延伸、延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民众的收入来源。
3.处理好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是地区发展的基础,在此保障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他的目标,但不能盲目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加,同时还要协调好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区域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少数民族多分布农牧区,对GDP贡献低,就业率低,在区域经济发展处于边缘化地位,若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带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的作用,那么少数民族人口就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区域发展同时要关照到不同民族的经济的发展,让各民族都能够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比如通过政策手段来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民族经济的利益和加快少数民族能力和素质发展,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来。
五、结束语
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地域特色的形成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整体上来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当地资源依赖性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优势来发挥带动作用,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措施,完善资源项目开发政策,处理好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宋媛.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价值观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34):17.
[2]刘静.民族地区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J].商,2013(14):22.
[3]黄健英.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J].学术探索,2013(04):34.
作者简介:德吉央宗(1993- ),女,青海省果洛州人,藏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区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