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策
2016-03-24张强丽
摘 要:本文利用stata软件进行了对福建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解释变量,并运用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合福建省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寻求途径来解决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经济发展;回归
一、研究方法简介
1.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和检验
多重共线性就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或者解释变量之间不完全的线性关系。经济现象的变化涉及的影响因素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他们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而且使用截面数据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或者样本自身的原因。完全多重共线性会产生很大的后果,比如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和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大,或者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与协方差增大。因此,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室很有必要的。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反差扩大因子法、直观判断法、逐步回归检测法。
2.异方差的概念和检验
异方差的概念就是,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一些经济现象,我们会假定经济现象的变量是具有同方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现象的错终复杂,往往就出现了相悖。某些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不仅对参数估计式统计特性产生了影响,还会对模型假设检验产生影响,更会对预测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检验模型中式否有异方差,还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图示检验法、戈德菲尔德和夸特检验、White检验、ARCH检验、Glejser检验。
二、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OLS回归结果
该模型R2=0.9900,可调节的R2=0.9733,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59.37,显著性较高,但是当a=0.05时。Ta/2(n-k)=t0.025(9-6)=4.303,不仅X3,X4的系数显著性不高,而且X2和X6的符号和预期是相反的,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证实可确实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处理
将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再对以下模型进行估计lny=β1+β2 lnX2+β3 lnX3+β4 lnX4+β5 lnX5+β6 lnX6+U利用STATA软件,对Y、X1、X2、X3、X4、X5、X6、分别取对数,分别生成lnY、lnX1、lnX2、lnX3、lnX4、lnX5、lnX6。
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lnY^=-49.66895-0.5083277 lnX2+15.87527 lnX3+1.841492
lnX4+0.9280695lnX5-12.15987lnX6
(4.807296)(0.113159)(1.700533)(0.3921565)(0.0652165) (1.240068)
t=(-10.33) (-4.49) (9.34) (4.70) (14.23) (-9.81)
R2=0.9984 调节的R2=0.9958 F=378.22
该模型R2=0.998,可调节的R2=0.9958,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378.22,明显显著,对系数估计值得解释如下: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每增加1%,则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减少0.5083277%;如果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则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5.87527%;如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则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841492%;如果投资额每增加1%,则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841492%;如果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每增加1%,则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减少12.15987%。解释变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的符号与地区生产总值成正比,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的符号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而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成反比。
3.异方差检验
White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存在异方差,其方差与解释变量有关系,分析方差时候雨解释变量由某些心思的联系以判断异方差性,但是方差一般是未知,因此可以由STATA软件做出上表,可以看出prob>chi2=0.3423可以知道概率小于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不存在异方差。
三、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福建省出现的问题,借鉴全国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福建省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厦门、福州、泉州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建设。
对于经济发展的地区,更应该加强对其的建设。通过空间区域的整合来加快发展的步伐,使发达地区的经济更加繁荣。先富才能带动后富。厦门市为沿海地区的龙头,是商务中心和物流中心,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泉州市为第二发展中心。福州市重点发展产业,莆田、宁德、南平为第二发展中心,使闽东北经济得以发展。建立以三明市为第二中心,从而带动整个闽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把厦门作为龙头,泉州和福州作为支点,把漳州、莆田、宁德市连接起来成支点,向龙岩、三明、南平延伸发展格局。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福建省应该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提供更多的第三方物流现代化服务。从而加强产业链培育。产品的生产线引进要配套项目的引进;产业集群的建设等方面要加快完善健全。最终形成厦门的金融服务、会展旅游、航运物流等服务业和生物制药、软件、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集聚;福州汽车、电子信息、纺织产业集群;泉州纺织服装、石化、轻纺、建材等产业集群。并且整合沿海和山区资源,闽南电子制造业和通信业较优势,可以和闽西的产品原材料加工进行互补性贸易;沿海的海产品和山区的农产品加强协作等。加强沿海和山区的关联度,形成沿海和山区的产业关联链条。
3.发挥港口优势,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体系
基于地理位置,福建省是闽东南海地区,,因此福建省可以把港口作为依托,把公路和铁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东出西进、南联北接的综合交通网,在港口的建设方面,应该加快把漳州港中和厦门港相近的港区全部纳入厦门港区,这是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管理,在铁路建设方面来说,把经济发展较好的福州、厦门、泉州的体力路建设完整,以及高速公路上的建设方面,目前三亚告诉公路已经初步将三个核心港湾口连接起来,而接下来需要加强的是将每个港口和周边辐射区之间的高速公路,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三大城市群的形成。
4.打好“台湾牌”,从“海峡经济区”的高度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基于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对面即是台湾,政策优势以及在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优势,站在“海峡经济区”的高度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首先可以借助台湾来发展福建省的经济,其次就是确保了福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公平竞争,打好“台湾牌”,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闽台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探索创新闽台经济贸易合作的新模式,譬如,可以积极主动西岸中央争取到更加优惠的政策,由于厦门岛,平潭岛可这些比较有条件优势的岛屿可以建立起自由贸易的试点,推动进一步建立闽台自由贸易区,对台湾的上面可以实行零关税,这样来说也是加快了闽台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闽台地区的贸易往来,在闽台文上,有很多文化是相通的,譬如妈祖文化等,可以加强闽台地区文化的交流。
5.建立区域经济协调的发展机制
要建立和强化区域协调机制,就要改变现有的区域协调发展管理体制的缺位情况。第一,福建省政府要制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认真贯彻,保证目标的有效实施。第二,要建立专有协调机构,由领导领头,保证机制的权威性。第三,为了约束和规范各个地区的产生不利于区域协调的行为,制定统一的公约或法规。第四,定期举行高级领导的发展思路和互相访问的对接,共同协商逐步转变。第五,鼓励各种商会、行会、学术界、企业联盟等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我国正在形成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的格局,福建省若要从更高的角度整合整个区域的优势,必定在巩固、扩大和创造优势三下一定的功夫;进一步加强海峡西岸的整体意识,减少行政区划的阻隔,推动经济于一体化的发展,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福建省的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9.
[2]金玉国.计量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国家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强丽(1994.02- ),女,汉族,福建南平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