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
2016-03-24郑强强
郑强强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引入了竞争机制,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信用。我国很多企业缺乏信用概念,不重视信用,为其自身发展和我国整体发展带来了对应影响。为了解决我国民营惬意的信用问题,需要采取治理措施。基于此原因,文中首先分析了浙江民营信用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突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更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管理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组成。不过以全局目光审视其发展,很多民营企业无法有效融通资金,进而使得其发展困难,一旦遭遇资金问题,或面临破产问题。总结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便是其不重视信用问题与信用建设,其在基本交易活动中频频出现各种实心行为,使得其自身的信用危机不断加重。进而严重的破坏了市场基础规则,使得自身交易成本增加, 并且对其自身发展构成障碍。文章的探讨便是基于此原因,通过探讨浙江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帮助我国民营企业发展。
1.浙江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经济主体便是民营企业,而且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统计该部分企业可以占到我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当真正的分析此类公司运营情况时,可以发现大部分都存在信用管理问题,很多企业都在经营中出现了信用缺失现象,具体的表现如下:
(1)融资信用缺失
很多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规模较小,总结我国民营企业的贷款情况,发现只能占据国有企业的百分之二,落实到真正的程序审批,他们的审批程序却相同。根究其原因,不是银行带“有色眼镜”,而是民营企业的融资信用问题。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信用建设,进而导致在银行的信用管理中整体形象偏差,在对待每一笔贷款时,银行都会自动判定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较高,进而使得放贷比较困难。而将角色转换成为国有企业,很多企业整体形象好,并且拥有较高的生产可以及生产力,此类企业需要外来资金供给研发,进而银行习惯于将资金贷款给该部分公司。
(2)商业信用缺失
民营企业的整体经营比较活跃,在市场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也是最为常见的信用关联部门,很多商品以及商业的交互经营都发生在不同的民营企业之间,一些信用企业为了节省资金便开展信用合同模式,此种交易模式便是双方通过信用构成的合约。不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并不能按照合约办事,产生了大量的违约行为,进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之间产生合约诈骗金额超过了55亿,而迟迟未能偿还的金额超过了3000亿,严重的而影响了市场秩序,并且因为此现象,很多企业都倒闭破产。
(3)生产信用缺失
民营企业同样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便是生产信用缺失,具体表现便是隐瞒生产过程,进而通过欺诈消费者换取利润。一些民营企业由于整体的目光较短,或者缺少对应的智联管理体系,导致一部分假冒伪劣的材料进入生产,生产质量根本就不过关。然后企业在用虚假广告,吸引消费者消费,获取暴利。
(4)财务信用缺失
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同样包括财务方面的信用缺失行为。很多民营企业都为了减少纳税,进而在自己的财务报表中作假,一些比较严重的甚至和审计部门相勾结,进而使得整体财务信息中全是虚假信息,通过减少纳税减少了自己的支出成本,保证经济利益;财务信息的虚假不仅欺骗了税务审计机关,同时还会欺骗银行和合作单位,甚至一些民营公司通过自己的财务信息作假欺骗消费者,整体目的便是营造一种自己处于良性状态中;笔者认为,其中最严重的的便是一家公司通过多设立分公司,进而形成不同的账户效应,然后通过多个账户对外经营,骗取一些银行贷款以及民间信贷等。无论民营企业出现的属于哪种行为,都为国家带来了具体的经济损失,同时使得自己的整体信用缺失,带来后续的发展难题。
(5)个人信用缺失
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使得整体民营企业主素质参差不齐,一类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较差,并且迎合了国家的多好形式得到发展,进而开始得意忘形。真正的经营中不能正确辨别厉害关系,而且很多人常常心血来潮,在真正的公司管理中根本不能正常经营。同样还有一部分企业家靠的是“贪小便宜”发家,认为公司经营也是同理,应该在一些合同中,并且一些经济行为能多占便多占。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此种行为严格的损害了个人以及公司形象,并且长此以往对个人信用的损害非常大。所谓人无信而不立,当个人信用严重缺失,势必导致在经营汇总步履维艰。
2.浙江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策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对民营企业所发生了各类信用缺失行为采取治理,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信用体系进而开展管理,而构建体系主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展开。
(1)信用体系应该全面化,引发银行投资民营企业的兴趣
我国为了推广信用制度,应该建立全国信用制,建立信用数据库,将全民融入信用体系中,一旦一个人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中失去了信用,便会难以生活,进而警示所有人都要遵照信用办事。具体的信用建立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政府的监督内容。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监督制度,主体便是针对企业的监督行为,同时也应该包括个人的行为监督;一旦企业发生了偷税漏税行为,便需要及时记录,并且任何原因不能撤销;一旦企业出现商事行为的弄虚作假,工商部门应该参照上述行为,将行为有效记录;如果任何企业经营者出现违规事件,公安部门也应该按照相同的办法处理。②加强对应的法律建设。法律是管理一切的根本,首先便应该确立相关的法律,利于一旦遭遇到信用缺失案件,可以在法律中寻找对应的法律解决事情;增强对应的执法力度,一旦出现各种信用缺失案件,都应该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③建立对应的中介结构。此中介更多做的便是信用查询,其与前文曾经说过的国家信用数据库连接,帮助任何企业在面临到信用问题时及时查询,并且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2)建立地方性银行融资体系,服务对象便是民营企业
我国现阶段地方性的小规模银行较多,例如信用社等,此类银行同样可以作为主体来开展融资管理。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吸纳民间资本进而壮大自己。例如在我国浙江台州地区,便建立了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将其作为试点任务,将该模式向全国推广。
(3)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①创新制度,通过合理的产权制度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为了保证产权制度的合理化,现有的制度内容不能满足要求,应该做到创新制度,包括治理与管理的创新,当制度创新后,对应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都会得到有效创新,通过此类行为都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
②重视文化,帮助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信用便是一个企业的自身形象,一旦企业丢失了自身形象,势必不能久远,在公司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中便应该增加诚信内容,加使得公司整体分为便是诚信为本的氛围,通过理念决定行为,帮助企业真正的规范自身形象,并且其旗下的员工行为非常规范。
③合理认定诚信企业,加强激励政策。首先确定诚信企业的认定制度,合理制定认定制度,一旦某企业成为诚信企业后,采取激励政策激励企业,提升企业的整体品牌效应,并且可以吸引到更多企业的争先恐后。例如诚信企业拥有更好的信用等级,在融资时更加简单方便。而与诚信企业对应的同样存在对应的失信企业,此类企业也要有对应的惩罚措施,例如融资严格等。
(4)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
①提升信用担保普遍程度。为了提升整体信用担保制度普及性,由国家认定进而鼓励信用担保企业建设,此类企业主要为他人做担保任务,经营过程中不以经济利益作为主要内容,时刻接受国家审计部门的管理。
②提升商业担保制度。也是通过推广商业担保企业的发展,主要由企业与个人作为主体建立,重视经济效益,主要推广的便是商业化运作。根据我国现状来看,此类企业属于为了发展现象,而且在我国一段时间内势必会成为担保行业主流企业。
③发展互助担保制度。推广互助担保协会,主要有民营企业组成,协会通过会员吸纳制度壮大,并不以营利作为主要目的,主要想要达成的便是互相帮助和互利互惠。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信用比较重要,通过构建符合我国需要的信用体系,提升了整体信用效果,并且规范了市场经济行为。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势必会建立信用的家园,并且市场同样会是“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胡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3.
[2]杨学深.政府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责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
[3]蒋鸿宇.四川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