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
2016-03-24李丽艳张永敏
李丽艳 张永敏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的弊端。本文拟就当前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提升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艺术院校;人文精神;德艺双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所谓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环境生态恶化、道德伦理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人文精神在遗失。尤其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艺术院校,人文精神的没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加强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艺术院校人文精神现状
(一)急功近利,缺乏实干精神
无论是快餐社会的导向,还是高昂的学费,让这些心智还未成熟的学生,怀揣着一夜成名的梦想,专心致力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学生对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文学、伦理审美、教育心理等涉猎很少,相关人文知识非常缺乏。历史知识匮乏会导致艺术作品充斥着虚假甚至虚伪,遣词造句的困难导致文章的不通顺以致更谈不上优美与深刻。没有思想、一潭死水的艺术作品是需要源头活水的。成功需要积累这个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亟待艺术院校的学生们认真领悟。
(二)情感丰富,多受非理性控制
由于专业和学习情境的影响,艺术生的感性思维更为活跃,他们热情开朗、善于沟通、思维活跃、追求时尚、敢于挑战新鲜事物,善于表现自己等特点。但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用理想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呈现出了非理性。长于感性,弱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偏激,也容易受挫,对自我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追求自我,缺乏责任意识
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崇尚个性、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本位意识。凡事只关心自己的情绪、感受、兴趣和利益,很少顾及他人。与此同时他们缺乏整体意识,集体感不足,认为自己的言行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于社会公德、对于集体利益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艺术院校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一)浮躁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急速变化,新的生活模式对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浮躁现象。而生活和成长于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受社会浮躁现状的影响,无论是在道德观念上,还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发生了扭曲。
(二)人文精神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直接“挤压”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总是那么急迫,空间总是那么狭小,任务总是那么繁多、那么层出不穷。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通过一门学科就可以完成的,因为人文精神的生成,需要经过长期的价值内化,经历遵从、认同和内化过程。
(三)功利化的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的缺位
市场经济固有的趋利性以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弥漫,这些不良风气逐渐渗透到校园,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再加之德育内容空泛、教育模式单一等,过于追求功利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社会主流方向,在谋求自身发展、进行个人生涯设计时急功近利。
三、艺术院校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艺术的真谛是什么?这是我们艺术院校培养人才必须要明确的问题。艺术教育不能沦为一种技术,否则会失掉灵魂,背离艺术教育的本真。艺术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审美素质的提升,以期未来担当社会责任。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是职责所在。
(一)改变说教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艺术类的学生,外表成熟,为人处事却简单直率,喜欢新鲜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德育工作要有特点、要灵活,要与他们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结合,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才会自觉的参与进来。艺术生的道德教育中既要有学生熟知的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例子,也要有当红青年艺术家的例子,共同为艺术生指引方向,树立前进的目标。既要有艺术家们正面的例子,也要有近几年文艺界出现的一系列诸如罢演、假唱、偷税漏税、招生不公、涉赌等的严重滑坡现象,为艺术生时时敲响职业道德观的警钟。
(二)树立榜样,培养优秀品质
优秀艺术家的奋斗经历,高尚的艺术情操,炽热的爱国情怀,都为艺术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去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真、善、美的决心和为艺术事业奉献的情结。对这些艺术家的事迹宣传,一方面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同时又在学生中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阵地的风尚,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
(三)夯实人文基础
良好的人文知识是艺术生从事创作的基石,加强人文内涵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艺术观。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可通过多种活动,来提高内涵。如开设历史、文学、审美文化、艺术哲学与人生讲座,举办时尚热点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还可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等,以此让学生从中汲取人文知识精华,激发艺术热情,提升艺术造诣。
(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艺术高职类大学生善于求新求异,个人主义强烈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在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方面狠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交往。
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育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过程。我们要培养的就是“德艺双馨”的人才。艺术是一种至高境界,一切速成的教育,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揠苗助长行为;艺术不是孤立的,具有综合性。比如音乐与诗歌、戏曲、电影息息相通;美术与雕塑、书法、摄影密切相关;艺术博大精深,是需要用心、用智、用一生来修炼的。艺术是文化的叶,文化是艺术的根。没有文化含量的艺术绝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厚积薄发。艺术具有高度、深度、宽度和厚度,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玉娟.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10.
[2]尹振永.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丽艳(1981-),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本课题为河北传媒学院第七届校级课题《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