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016-03-24何蒙萌
何蒙萌
摘要: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是经济增长质量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如何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重点依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相关要求,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构建出符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新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对经济增长“量”的强调,而忽略了“质”的方面。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变缓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国家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愈加迫切。中国能否在经济新常态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科学地测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从“量”向“质”的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含义及其内涵界定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范畴,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国或地区的总产出或者人均产出持续增加。经济增长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来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速高达9.8%,2010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成为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经济增长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面临着转型期许多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大背景下。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阐述,并且都得出了相应的观点论据。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判断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 1.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2.经济增长效率3.经济结构4.资源环境情况5.人民生活水平。以上五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它们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每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需要从整体布局,全面考虑各个方面。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国家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合理的符合中国当下实情的经济发展状态,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质量效益提高的高度结合。具体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丰富内涵。一是增长速度由超高速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三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四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五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六是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四、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指标衡量方法和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使用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相对更加科学准确,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可行性。本文在结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要求的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建立反映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以便能在实际运用中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评。
1.反映经济增长持续性和稳定性方面,选择要素供给稳定性、产出稳定性、科技创新、制度优化等指标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要素供给稳定性用反映劳动供给波动的失业率来衡量;产出稳定性用反映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增长动力用科技创新来反映,包括R&D支出及专利受理数等指标,这也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制度优化则是经济新常态中强调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所要求的,可用世界经济自由指数来表示。
2.反映经济增长效率方面,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投资效果系数、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产出对所有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比率。投资效果系数从资本投入的角度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效率,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国民产出的增加。劳动生产率从劳动投入的角度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其含义为平均每个社会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经济产出,可用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率来表示。
3.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可选择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及收支结构等指标,经济新常态重点要求经济结构要向中高端水平转变。投资消费结构表述的是投资与消费在结构、效率和质量上的问题,可用消费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等指标。产业结构一般以各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和各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来表示。收支结构能够反应中国在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逆顺差,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可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率来衡量。
4.反映资源环境方面,可从资源限制和生态环境代价两方面来考虑。资源限制可通过单位产出耗能比来衡量,其反映了能源的利用率,使用越少的能源获得更多的产能对经济健康增长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代价可用大气污染程度、污水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排量等指标来衡量,数值越高说明生态环境污染越严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早已贯穿到各个行业,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无害利用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
5.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选取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住房面积、基尼系数、城乡收入比等指标,经济新常态也强调了社会福祉的均衡包容性。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及人均住房面积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福利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如果这些指标量呈现长期稳定的增长趋势,则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则反映了成果分配是否均衡,如果城乡差异过大则收入分配不合理。
上述各个指标是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及经济新常态特征要求所作的选择,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筛选。
参考文献:
[1]李变花.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设置[J].理论新探,2004,1.
[2]王玉梅.如何建立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6,13.
[3]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4]叶初升,李慧.增长质量是经济新常态的新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