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敢面对心中的那个“小孩”

2016-03-24戴盼

知识就是力量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丽孩童学业

戴盼

小丽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寒假过后刚开学的那一阵子她还挺开心的。但最近一个多月,小丽的家里人发现她早晨总是不爱起床,穿衣服、吃早餐都磨磨蹭蹭的,好几次还差点上学迟到。而且小丽的妈妈还发现她最近特别喜欢撒娇,总想待在妈妈的怀里,并且还带着哭腔嘟囔着不想读书了。小丽家人都觉得很纳闷,于是找到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小丽最近在学习上比较吃力,数学课上被老师几次点名回答问题都答不上来,老师批评她后,因为被同学笑话,她还因此跟同桌吵架,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老师认为,可能是小丽感觉学习上压力太大,所以才不想上学。像小丽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让我们试着坦然面对学业生活中的困惑,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吧!

解读退行心理

其实,像小丽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属于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恐惧、压力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倒退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况,来降低自己的焦虑,以此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行为。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且一旦身体不适就可以不去上学、不用考试,家长就会照顾自己,那么等到青春期以后,当他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很容易产生类似心理。他会采用儿时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文中的小丽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所不相符的幼稚行为。一向积极乐观的她,由于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多重困难,试图通过逃避、向家人撒娇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一来,她既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顾,又可以避免与同学再次产生冲突,而且还可以不用去学校学习。可是,对于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行为极其不利于身心发展。

退行的产生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面对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和遇到不能处理的困惑和难题时,内心往往选择不想长大,想追随心中的孩童,随心所欲地任性。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躲在小时候的自己的身后,享受着只属于孩子们的特权,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照顾,从而期望获得更多原谅和理解的机会。情愿自己变成小孩哭闹撒娇,也不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承担后果,这种自我保护会从有意识转入无意识之中。当面对自己感觉无力应对的压力时,将自己退行到幼童时代,以此来保护自己,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背后支撑着,如迷恋在网络世界里不愿意出来,撒谎骗父母老师自己生病了逃学等,他们内心认为既然已经回到了幼童时期,那将来的结果也就可以不加考虑了,文中的小丽便是如此。

总之,退行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现有的问题,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生理上、心理上自欺欺人般的平衡。

退行的意义

人的一生中,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成年后甚至有的老人也会有想重回到孩提时代的表现,以获取孩童时期欲望的满足。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来进行生理心理上的调节。例如,大人与小孩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像小孩子一样躲在鸡妈妈的后面,这种游戏型娱乐、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出现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以避免面对现实问题而痛苦,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已经属于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式,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会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让人焦躁不安,束手无策,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退行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而且积极健康的人未必就不会发生。虽然退行能暂时缓解外界的压力,但放弃了成熟的应对方式,让自己倒退回孩童时期,是不明智的。退行的一时之计,不利于成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需要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认识自身不足并及时改善。

如何改善心理上的退行

加强自我认识,重塑自己的人生目标。需要自己对此有所察觉和领悟,尝试用更成熟、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心理冲突或现实问题。

真正的长大,不是年龄数值的简单增长,也不是岁月痕迹逐渐地积累,而是内心成长与自然规律的一种平衡。

你的心里可以住着那个小孩,但你得告诉他:“嘿,我长大了,欢迎你常回来看看。提醒我,世界依旧真善美,成熟与童真可以和平共处。”

家长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必须积极引导改善,如果家长实在处理不好,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同学们,相信你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烦恼,需要积极面对,选择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而不要逃避一时。

猜你喜欢

小丽孩童学业
艰苦的学业
Do Softly Pray
孩童之道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