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观摩活动中的“挑”

2016-03-24张珺郑三元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领域幼儿园

张珺 郑三元

我在参与了不下30次教学活动观摩后,对其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代表一所幼儿园展示教学活动的总是那几位教师?为什么某些领域的教学活动鲜少出现在观摩活动中?为什么每次观摩活动都只有十几个孩子参与?……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某示范性幼儿园,在对园长、教师的访谈中,我渐渐发现观摩活动的背后有着出于各种目的的刻意挑选:挑教师,挑内容,挑孩子,挑活动……

一、各种各样的“挑”

1.挑老师——领导心里有数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会通过园领导指定和教师自愿报名两种形式来决定谁代表幼儿园展示教学活动,但即使是自愿报名,最终的决定权也在园领导手里,教师并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对于展示教学活动的人选,园领导自有一番考虑:

“对外的观摩活动与日常教学不同,它是为了展示幼儿园的形象、教师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那就要选择那些有经验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不错的教师。因为是观摩活动,肯定要把优秀的推出去,即使嘴上不说,大家心中也是有数的,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上的,相对而言,有的老师适合展示活动,有的适合带班,有的适合搞科研。适合展示活动的老师,他们组织的活动比较容易出彩,有创意,效果好。要代表幼儿园展示活动,老师对于单个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得比较好。有的老师就不适合,试了几次,总是不太成功,那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2.挑内容——回避某些领域

在日常的教学计划中,教师会将各领域的内容较为平均地安排在其中,可是,到了观摩活动中,某些领域的活动就不见了。比如,我观摩的30多个活动无一是社会领域的内容,而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也不多。原来,教师选择展示活动的内容时也有多方面考虑。比如,有位教师这样说:

“我比较喜欢展示音乐、语言方面的活动,像科学方面的活动我几乎不考虑。科学活动要求教师逻辑性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需要准备的活动材料又多,而且场面上给人的感觉乱乱的,因为你总不能让孩子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你讲吧,可是他们一活动开,我就担心把控不住。社会领域活动也不好弄,弄得不好就成了语言活动。我比较喜欢唱歌,音准还可以,而且我觉得组织音乐活动容易,孩子们也喜欢,学学唱唱,活动就结束了,也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3.挑孩子——能配合教师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在观摩活动中,孩子不会超过20人,基本上在15人左右,也就是说班里近一半的孩子是没有参与机会的。那么,教师是以什么标准来决定谁有资格参与的呢?有教师这样说:

“如果由孩子自己决定参不参与观摩活动,那不乱套了?万一选了那些不听话的,比如像杰杰那样调皮的孩子,就会让你感到头疼。有时候,你讲什么他根本不听,还老是插嘴,或者带动其他小朋友捣乱,那你设想一下,活动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有时候他表现也还不错,挺逗乐的,这在观摩活动中也许会添彩,但事实上你在考虑观摩活动时,首先要确保不能出什么问题,所以不挑他这样的孩子比较保险。有些孩子呢,就是能力差了点,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乱说一气,活动时会给你带来麻烦,这样的孩子最好也不要选。像贝贝那样的,就要看是什么活动了,美术活动还可以考虑,但这次是体能活动,她太内向了,动作协调性也不好,恐怕会融入不进去。总之,就是要挑那些听话、能配合老师的,聪明、反应快的孩子。”

4.挑活动——必须“磨”过才行

一提到观摩活动,许多教师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观摩活动的另一“mó”,即“磨课”,似乎不经过这一环节,活动难以在众人面前展示。不“磨”不行吗?平时的教学活动难道都是“磨”过的吗?为什么观摩活动就要反复“磨”呢?一位园长这样说:

“观摩活动是有必要‘磨的,尤其是新教师,否则他们不知道活动的关键点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组织实施。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逐步知道孩子能不能接住自己抛给他们的问题,知道自己在活动中该说什么话。教师本来没有办法预料活动中的一些突发情况,而通过磨课可以预知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作些预设,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要磨个三次才能拿得出去,有些老师磨上七八次的都有呢!”

二、“挑”的背后

上述四种“挑”几乎可以说是观摩活动前“标配”的“准备工作”。那么,“挑”的背后是什么呢?

1.功利心的驱动

观摩活动具有公开性,因此,观摩活动的成功开展被某些幼儿园视为获得上级领导与同行认可与赞许的途径。为了获得观摩者的肯定,就要尽可能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排除在外,于是,就要对组织活动的教师进行挑选,对参与活动的幼儿进行筛选,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教师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提前斟酌,反复打磨,避免出现预料外的情况。正因为将观摩活动视为“面子工程”,有的幼儿园甚至将观摩活动的效果与教师的奖金、学期考核与晋升直接挂钩。于是,在功利心的驱动下,某些教师一味追求所谓的活动效果,进而回避那些自己不好把握的或难以出彩的领域和内容,“淘汰”那些自己不满意的孩子,剥夺他们参与活动的权利,使教学活动成为一场表演。

2.教育不公平的体现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明确规定,教师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而有的教师基于“听话”“聪明”等标准来判定幼儿“适不适合参与展示活动”,把幼儿分为三六九等,剔除那些不能“达标”的幼儿,剥夺他们参与的机会。这对于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幼儿来说,不是少了一次活动机会的问题,而是可能严重影响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当你将那些“不讨喜”的孩子排除在外时,你是否换位思考过,如果那个孩子是你的孩子甚或是你自己,这样的观摩活动是你想要的吗?

3.儿童视角的缺失

观摩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教师事先预设的,而不是在活动现场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反应灵活组织的。教师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擅长的活动内容,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对这个活动主题是否感兴趣?一直以来,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有否放低姿态,从儿童视角解读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过孩子的心声?

4.重教学轻日常

我们常说“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是观摩活动仍以展示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很少展现生活环节和游戏环节。这说明,长久以来许多园长、教师还是秉持传统教学观,重教学,轻日常,认为最能展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是集体教学活动。所以,一提起观摩活动,教师们下意识所思考的就是如何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实施教学,似乎囿于“教学”的圈子出不来了。

三、重新认识观摩活动

开展观摩活动的本意在于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学习,通过活动的展示与同行探讨一些教育现象和问题,以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观摩活动应是日常活动的再现,而不是偏离常态的“作秀”,扭曲教学活动的本质。从幼儿园方面来说,园领导应重新认识观摩活动的价值,从注重观摩效果转向关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专业成长,强化观摩活动中的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着眼于日常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本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将观摩活动视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平台,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以发现自身教学上的问题、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在考虑已有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不断生成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突破教学的藩篱,重视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真正做到“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走进一些幼儿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我们需要充满生命力的观摩活动,期盼看到教师和孩子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平等对话、质疑反思,共同探寻那童年的秘密。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领域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爱“上”幼儿园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