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过程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6-03-24高伟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建筑施工实践

高伟红

【摘要】全过程教学旨在将建筑施工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工艺和操作原理,以满足社会对建筑施工人才的各项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全过程教学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全过程教学的改革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出全过程教学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建筑施工 课程改革 全过程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6-02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过程教学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全过程教学改革了传统施工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大大增强了施工专业课堂的实践性或应用性,以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进一步满足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但就建筑施工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笔者任重而道远,深入对全过程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全过程教学概述

全过程教学即在建筑施工教学过程中,将工程实例分成基础、土方、钢筋混凝土、砌筑、预应力混凝土、屋面防水、结构安装、屋内装饰等工程模块进行知识建模,根据建筑施工原理、施工顺序及施工规律等实行全方位教学。

简单来说,全过程教学不再是单一知识模块的讲授,而是将教学贯穿于施工准备阶段、实地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始终,其以实际案例为落脚点,狠抓建筑施工教材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概括了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关键点等知识重点,实现了各项施工核心问题的完整阐述。全过程教学要求教师创设与施工现场相对应的学习情境,以“懂知识—会操作”为主要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于理论学习中学会一系列施工工艺,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有效调动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心和主动性,确保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的机会,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问题及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基于全过程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

(一)全过程教学的改革背景

纵观我国建筑施工教学历程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分开讲解,太过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际操作对建筑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加上有限的教学时间,实践教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且缺乏关联性,阻碍建筑施工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全过程教学的改革要求

全过程教学要求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知识脉络,实时切入教学内容的讲授,进一步调动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过程教学要求教师酌情分解实际施工案例,确保施工案例所涉及知识点与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相统一,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

1.梳理知识脉络,鼓励学生自学

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提供的实际案例,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及文献,鼓励学生在理解整个案例过程后,勇于提出疑问或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重视,尤其是被频繁提及的知识点,须深入分析后,帮助建筑施工专业学生更快更好地答疑;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实时间完成课前预习,及时与教师或学生展开理论技术或实际操作的讨论,鼓励学生自学、自主提问、自主答题、合作讨论、互帮互助、解决难题,构建建筑施工专业学生自学体系,教师可适当点拨与指导,增强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才趁热打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发挥内在潜能,自主思考,彻底颠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记忆,为后期学习创造条件。

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第一,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完成某一模块的理论教学后,协调安排与之对应的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第二,教师开展教学后,应梳理前期教学内容,承上启下,力求指导学生回顾前期所学知识后,调动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与施工要求相协调,避免停留于理论表面的教学,旨在培养专业学生边学、边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计划,明确各施工工艺及技术,真正达成建筑设计师或建筑施工人员的相关要求,有效增强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计算机辅助教学

鉴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整体性及专业性,教师在授课时须灵活借助计算机或互联网辅助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前。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整理下料长度、量度差值、外包尺寸、保护层厚度、箍筋调整值等数据;其次,要求学生结合一系列计算公式,算出钢筋配料比例及其他数据;最后,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初步画出各类建筑物的简支梁配筋图,并将建筑物所需配料(钢筋配料单)逐项罗列出来,为实践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三、基于全过程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融入到建筑施工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主动与学习环境好的工地取得联系,协调统一工地施工进度与教材各章节的相关内容,争取让每位专业学生参与到每个施工阶段中,实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砌筑工程”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某教师将砌筑技术的学习作为关键点,与一家专业素质强的建筑公司取得了联系,建筑公司允许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入砌筑现场,并让施工人员手把手教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首先,在授课前,该教师细化了“砌筑工程”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并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带有构造柱墙体的砌筑工艺、不带构造柱墙体的砌筑工艺等),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学生对“有构造柱墙体的砌筑工艺”展开了讨论与全面分析。在明确了施工现场中所有的注意事项、操作技巧、安全事项后,该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点,并给予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其次,教师与工地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将工地平面图及施工图发放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仔细阅览图纸后,对整个施工区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施工图纸与施工项目的统一性,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掌握施工区域各项情况后,便于进入施工现场为学生讲解详细的施工步骤;最后,教师须着重强调安全施工问题,加大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逐项宣读一系列注意事项,重点指出施工中的关键点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专业学生在整个实习活动中万无一失。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并在活动后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便于专业学生认识自我,进而积极改善,为就业后更加适应岗位需求做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须及时了解学生内心困惑,结合现场操作情况和学生反馈的相关信息,掌握单元内容中的难点及全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开展横向分层教学,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实施全过程教学至关重要,其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全过程教学,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增强了专业学生的自主动手和探究能力,为提升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创造条件。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建筑施工实践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