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初步探究
2016-03-24何佰洲张智芊
何佰洲,张智芊
(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E-mail:1203027534@qq.com)
我国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初步探究
何佰洲,张智芊
(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E-mail:1203027534@qq.com)
摘 要:分析国内外BIM的发展现状与BIM标准合同体系的社会需求,选择我国BIM标准的合同体系,实现BIM技术与建设合同的结合,有利于维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法律责任的权益义务,缩短因信息化产生的差距,同时提高建设工程在全过程中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定性研究法相结合,总结BIM技术特点及应用BIM所能带来的益处,对项目合同管理的内容、方式,以及探索BIM技术对项目合同管理中需解决的问题,在合同模式选择上以不改变现有合同体系,增加合同附件的方式,实施BIM为应然选择,探索出BIM技术在工程合同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合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一种集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信息化过程,最早由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博士提出[1]。BIM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支持,从运营的情况来看是非常必要的,这门技术的出现给建筑业呈现出了多维的效果,无论从设计的整合,施工的方案还是质量的检验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BIM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应用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实现建筑信息共享;二是生产过程中的可预测性;三是能带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四是推进建筑业的工业化进程[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显,为更好发挥市场经济改革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建筑工程活动无论是初期的招投标还是后期的维护都是履行建筑工程合同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其连贯性需要较高的法律意识,建筑工程合同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同管理缔约双方是一切权利关系的基础,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合同文本管理,直接决定项目的进展情况。新时期下探讨适合现阶段的BIM技术工程合同体系是当务之急,新形势的发展要更全面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BIM的出现也不例外,BIM的应用和普及更需要法律和合同体系的支撑。
1 BIM技术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影响
建筑业通过信息化的结合能够缩小同其他行业的差距,建筑业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的价值与作用,BIM作为信息化的新技术,它的出现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严谨性,并产生如下影响:
(1)对合同索赔有较强的抗干扰作用。合同索赔是法律维护受害者的权利的一种手段。建筑工程合同索赔对于承包商来说是一种避免损失的方法。在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平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索赔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通常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交叉现象,特别是范围大、跨度广的工作界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碰撞,从而影响工期进度。BIM的一体化模型可以很好地驱除外界的因素干扰,并且能准确地提取双方的原始信息,这样就能使得双方共享一个模型,确保项目中的工程信息在工程进程中的一致性。
(2)对建筑合同管理有很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对一些不重视合同管理的工程来说,其合同的归档管理和分级管理机制必然很不健全,合同管理的程序也会很不明确,或者是有制度也不执行,管理过程中势必缺乏必要的审查和评估。在此环境下,BIM技术的应用无疑会起到很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定义是具有较高业务价值的合同文件,它需要明确工程进程的具体时间,以及何时提交、什么人提交、怎么使用等问题,所以合同信息提交计划必须要严格说明。
(3)在项目合同运营管理中的作用。传统的项目合同管理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建筑合同的运行,合同管理的作用是在复杂工程生产经营中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耗时长,环境复杂,又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方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BIM的合同管理其实就是根据相关的实际操作,优化相关合同条款,明确制度实施责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这对于施工方来讲不但可以优化施工方案,而且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能大大提高中标概率。
2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引用BIM技术的必要性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曾发布,2000年建筑行业因数据交换问题损失达158亿美元[3],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UKOGC)也做过统计,预测通过持续推进项目集成可节约建设项目成本30%,BIM技术正是通过信息化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合同管理是约束与规范各方之间的行为关系,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BIM技术能增强其严密性,并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变更。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合同价款和合同工期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工程变更,变更的出现很难避免,同时也是在建筑施工中取最优方案的途径之一。BIM技术除了具有传统平面设计的功能外,还能在设计中利用3D的可视化表达、4D的时间、5D效果和多维的功能表现,可见BIM技术就是增加了实物控制和精准控制的模式,BIM技术的协同管理、碰撞试验、信息跟踪、系数化、参数化、模式可视化、同级交流平台等均可实现变更的动态管理。诸多的功能有效地排除了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使建筑设计从源头上减少变更,当变更必然发生时,将变更系数导入“BIM工作组”模型,那么BIM系统就会生成新的工程量,这种自然发生的变化会在合同管理中一目了然,对合同索赔和工程合同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
(2)可以增强管理能力。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合同纠纷产生于后期的维护阶段,BIM技术后期合同管理成为开发的重点,大数据的汇总与解析是这一管理系统的关注点,主要的任务是如何打造基于BIM数据的资产管理平台,集物业管理和资产管理于一身,有效降低运维成本,解决BIM数据后续应用问题[4]。BIM有着美好的未来,实施操作中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相比BIM有着明显控制全局的能力,对组织间起连带作用,因此在操作控制时将面临的也是各方面的技术问题。掌握这门技术就可以通过BIM的信息化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BIM技术的模型创建标准和现场信息采集标准在巨大的数据支撑下要动态描述建筑物标准和功能,这需要巨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传统的合同归档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大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分散管理状态,一直以来合同的归档程序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履行的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监督,所以在合同履行后期没有全面评估和概括。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合同管理中的不足,使合同管理在创建初期就介入管理沟通和协同作用,这样做一方面不影响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而且还能够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起到协同作用。
(3)可以降低风险。建筑工程中引用BIM的本质就是降低成本和减少风险,BIM技术对建设项目的各阶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都能产生跟踪和预测作用,从合同传统的分配原则分析,风险的提出指的是较为狭义的风险,如ICE合同范本与FIDIC合同范本都是采用的可预见性风险分配原理,这种原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双方对风险事件的偏好和能力问题,所以在风险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NEC(英国土木工程师新合同)是该合同管理体系的典型运用,它强调分配的公平性,但同样无法理性有效地合理分配,可见传统的合同风险管理分配原则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作为影响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其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在信息的掌控和资源的分配方面逐步得到提高,有效的资源能够有效地获取,将各方面资源同时逐步完善,风险的处理也能不断加强,弥补传统的不足,参与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平等。运用BIM技术来进行合同风险分配,一方面能考虑到项目双方的风险偏好,又考虑到了现实过程中风险不断变化对双方造成的影响。
(4)可以强化文本信息的统筹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负荷逐渐加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随着规模的增大,数据也会逐渐增加,使得大数据的立体化程度也逐渐增强。项目的完成需要众多的参与方,在项目的周期运营过程中大量非结构性的数据逐步产生,在这些数据中会有较多的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其中就包括合同管理中所需的大量信息。庞大的工程项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文本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BIM技术所产生的文本管理能力已经得到了主流思想的认可,与以往CAD的记忆功能不同,BIM技术的文本信息管理的特征主要是通过立体管理模式,对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通过向量空间管理(Vector Space Model,VSM)进行信息分类。通过余弦公式和向量(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识别性分析,再连接Autodesk Revit软件的运营平台,最终实现文本的排序和运营。这些纵向与横向的双向管理模式,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文本信息管理。
(5)可以规范施工合同计价管理模式。施工合同计价模式可以规范价款的风险和归属的分配方式,所以在传统合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计价模式决定了业主对工程管理的期望目标。在工程管理中,计价模式可以实现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协调管理。BIM技术在项目的采购过程中,能够通过合同的利益关系和相互间的作用,进行特定的调剂项目采购模式,其中包括理论上的BIM施工合同计价模式,通过BIM技术合同管理体系的逻辑分析,能够达到量化双方之间的合同条款,推断出适宜的计价模式,这种量化过程能够省略人工对不同合同计价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BIM工作组”进行对比,能够更加清楚地对本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促进施工的进程,保障了双方的利益关系。
3 BIM合同管理体系的国外借鉴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完善合同既可预防和规避建设过程中风险的产生,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BIM作为一门新技术,目前我国与BIM应用相适应的建筑合同体系尚处于空白,与此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现阶段使用的合同范本缺乏对协同设计及电子信息的系统化管理,造成信息收集非常困难,维护难以实现有效协同,项目管理效率仍然较低。工程项目中要使BIM能充分地发挥效能,还需要以咨询、设计、施工合同为主体,包括采购、分包等一系列合同体系,对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信息的使用,交付及管理等都做出规定,使电子文档数据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数据资源的信息化,信息资源的知识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BIM真正发挥出效能。
为解决BIM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美国建筑学会和美国承包商联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BIM合同文件[5]。分别为AIA Document E202TM-2008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Protocl Exhibit(以下简称E202-2008BIM 应用合同)和Consensus DOCS301 BIM。这两个合同文件的提出促进了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发展,为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本质是在合同的签订中应有一份BIM的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特定的参考和备案,以确保合同管理更具参考性。这些标准在政府的推动引导下,形成了美国的BIM的标准。2010年4月16日,美国又出台了《BIM项目实施计划指南2.0版本》,该指南在实施过程中再次证明了BIM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进程,而且能提高项目之间的协同程度。
英国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一套BIM标准“AEC (UK)BIM Standard”。2010年英国Building SMART以及英国标准协会共同发布了《构造一个商业案例——建筑信息模型化过程》,再一次强调BIM的不可逆转的强劲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在BIM发展推动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进行BIM技术对产业结构变化及影响做出了辅导作用。
我国的合同文本是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规范性文件。现使用的合同文本有201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常用合同文本如《FIDIC施工合同条件》(1999)、《房屋建筑和市场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0),与《建筑法》、《合同法》一同执行。合同文本能极大地推动建设工程合同制度的管理,也加强了建筑工程法律和建筑文本的衔接,更确保了合同的适用性。近几年BI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取得的效益也是非常突出的。
4 我国BIM技术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BIM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技术,虽然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值得关注的是BIM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建筑业的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需要建设项目参与方的利益重组,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风险。但传统的建筑信息二维传播已经与多维的信息化时代产生偏离,将给建筑业带来新的技术模式,新技术的出现显示出信息错误率低,信息存储量大,信息传递精度高等特点,BIM为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与进度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案,能够达到各个参与方的无缝对接[6]。BIM技术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让建筑各工作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便捷,诸多优势给建筑业注入新的动力。在模拟BIM技术合同体系时,除了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所需的文件如各类附件、担保、保险等,还涉及参与方在日常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各类表格[7]。在附件产生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合同条款进行信息化补充,特别是模式建立期间,包括实施过程中,对各方的权益,文件格式、可靠性和相互产生的作用,通过相关的BIM合同语言传递,形成BIM合同流程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BIM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高度集成,并且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进程能够提高决策进程,提升项目质量与决策质量,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还可以使建设单位项目利润增加[8]。
参考(AIA)流程图[9]并结合我国工程施工情况,本文建立的BIM技术合同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BIM技术合同体系
(1)原始文件。全过程系统的初期设定分为若干原始文件,分别用A、B、C、D、E、G 6个系列(Series)表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原始文件的系列划分
(2)文件类型。文件类型(Type)用数字1~8表示,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文件类型的划分
(3)采购模式。采购模式(Delivery)用数字0~9表示,具体含义如表3所示。
(4)序列和年份。序列(Sequence)数字1~9表示,年份(Year)为体系起始年份。
(5)BIM工作组。设计三维仿真软件是建立在全过程的设计理,通过设计平台把该软念件协同组建起来,以此让建筑系统获得理想的技术支撑,使其在创建BIM模型时更加科学高效[10]。在这种全过程中的模式下,“BIM工作组”的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介于它将建设项目中的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通过“BIM工作组”建立工程文档项目管理本体,用前期的知识分类,提高常规性质的文档检索管理,同时允许更多的数据一同参与,增加信息的数量,缩小工程周期。根据我国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建立BIM模式的关联框架,本系统优先选择中科院ICTCLAS中文分词办法进行处理,目的是实现一种文档量化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下采用最新的合同文本输入到BIM系统,通过系统的信息平台记录并自动按类别区分,原则上始终保证原有合同性质不发生改变,将BIM以附录和增编的方式出现。通常情况下这个系统还需要一个信息管理员,管理员一般由业主任命,管理员的责任和权利由业主承担,由此来看合同的过程更多的是在信息化手段来描述实施图谱,无纸合同的时代使工程合同提出了新的要求[11]。
表3 采购模式类型的划分
5 结语
目前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没有完全开发。伴随着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将会与更多的合同文件进行紧密结合,也将会有更多的示范文本的出现,这将有助于BIM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强规范建筑合同管理秩序,提高BIM技术的应用效率,从而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研究项目合同管理与BIM技术的结合,挖掘其开发的意义进行分析,明确项目寿命周期内各阶段BIM模型的建立、交付标准、知识产权、管理权限等内容,才能够真正实现BIM技术的效用和价值。通过上述观点将BIM与合同管理体系相结合充分表现其意义所在,从而探究研究意义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体现了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BIM应用与发展[M].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
[2] 张建平.BIM在国内应用现状、问题及未来[M].建设管理创新BIM专刊,2015.
[3] 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张 锐. BIM数据在建筑资产完整性管理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207-208.
[5] 李绍健.欧特克项目应用案例剖析[J].建设管理创新BIM专刊,2014.
[6] 李 静.杜润泽.BIM模型视角下建设项目成本与进度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6(1):54-56.
[7] 赫冰峰.AIA合同范本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8.
[8] 孟 红.探讨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276.
[9]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Official Guide to the2007 AIA Contract Documents[M].John Wiley & Sons,2009.
[10] 张立华.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构建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1):113-117.
[11] 滕 飞,宿 辉.基于BIM标准的工程合同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2(7):46-48.
何佰洲(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建设法律及合同管理;
张智芊(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工程合同法律。
The Development for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of BIM Technology in China
HE Bai-zhou,ZHANG Zhi-q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E-mail:1203027534@qq.com)
Abstract:Analysis of BI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BIM standard contract system of social demand,choosing BIM standard contract system in our country,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an be protect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BIM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because of the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xecution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je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narrow the information gap through information research,experience summary method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benefits of BIM,combined with contrac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ethods,the BIM application and several critical problems of BIM application in contract management are explored in the paper. As for the choice of mode in the contract,the correct approach is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contract system,and then prepare the appendix to BIM.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engineering contract and broad prospects.
Keywords:BIM;engineering contract;engineering project;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KM20131001600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KM201310016008).
收稿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6)01-043-05
DOI:10.13991/j.cnki.jem.2016.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