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挑战

2016-03-24吴祖峰张诗晗洪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吴祖峰+++张诗晗+++洪磊

【摘要】在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的今天,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对策为主题,对近年来相关方面的论文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丰富多样与信息的监管机制的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媒介素养的提升”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课题研究受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5年度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经费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7-02

通过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网络、手机等媒介形式几乎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当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环境,成为大学生一个最为现实的生活环境。网络、手机等成为大学生、甚至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这样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认识到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可能的劣势,进一步提升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特点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尽管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但就新媒体的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丰富多元。“信息爆炸”无疑是当今时代特征对新媒体环境很好的注脚。新媒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网络、手机信息量非常多而丰富。(2)及时互动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偏向“单向传播”的模式逐步让位于“互动传播”的模式。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单向传播”时代,网络信息相对处于可控状态,而在“互动传播”时代,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做信息传播者。而且这种互动方式是非常及时的,微信、QQ或其他网络电话可以随时随地将地球两端的人联系起来。(3)虚拟性。在网络虚拟环境下,使用匿名方式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这使得在虚拟空间更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4)泛化与碎片化。在新媒体时代,高度开放性、自由性与双向性的网络社会带来的是人际交往的广泛性,打破了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那些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即时通讯可以使人们自由地、无时间、无地域限制地进行交流。碎片化的信息体现在各类“微”信息中;在快餐文化中,知识信息被一步步地碎化为微信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挑战

1.“新”与“旧”之间带来的改变

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改变可分为四种:(1)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信息发布更为快捷、多元;信息形式更为综合、多样。(2)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书信电话沟通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今QQ、微信、微博等及时通讯软件充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3)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大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形式、渠道也因为新媒体的无限拓展性而变得更加灵活、多元。(4)新媒体使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发生了变化。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个人空间、博客等新媒体技术下的“产品”,都为青年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提供了载体。

2.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人群,身心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行为特点。90 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2)情感特点。90 后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造成了90 后大学生情感上躁动不安、荣誉感强。(3)思维特点。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在讨论问题时善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4)认知特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创造力强。

3.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的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姚本先(2007)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分析指出,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自我中心取向。大学生更强调实现自我价值。(2)价值多元。大学更加重视自身的独立性,对价值的标准也愈发多样,如对情感、冲突等行为表示宽容等。(3)重感性,更加现实。对生活的具体目标,如考上好大学、建立家庭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最终目标。(4)政治价值观较为淡化。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相对较少,大学生关心经济大于关心政治。赵迎欢等人(2011)对1867位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一半特点可以概括为:崇尚理性,追求新潮,尊重知识,乐于交往,心系国家。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赵迎欢等人(2011)对1867位大学生的调查指出,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1)社会影响,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技术等社会的每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2)家庭影响,环境差异使得他们产生不同的交往情感、宽容心理以及处世态度。(3)学校影响。大学生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学习氛围、专业特色、学生的就业状况、管理的规范程度,以及教学软硬件建设情况等,都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4)同龄群体染化。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影响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同时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和观念也会因为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自身人格。恋爱、考试、升学、就业以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如意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放大效应。

三、新媒体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结合

本文认为,对于新媒体情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显性策略与隐性策略的相结合。显性策略是指那些显而易见的,如课堂学习、团队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与引导,隐性策略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感染力。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在这些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认识到新媒体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将网上引导和网下教育有效结合,正确把新媒体正能量的教育引导功能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在教育引导上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交叉覆盖的作用。

2.多元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结合

对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娱乐性强、吸引力大、观赏性高的非正能量信息极易使好奇心强的学生们沉迷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把握政治教育的主流话语,占据主导作用。在日常的活动中,加强主题策划,抓住重大的主题活动、重要的时间节点,从大学生的视角、大学生的感受和大学生的期盼出发进行超前谋划、深入挖掘,增强网上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真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重组能力都很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重视主流思想的引导,注重主题间性,进行有效互动,同时,通过给学生创造新媒体条件,引导学生能够在新媒体上正确的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尊重学生。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优势,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做好媒体融合升级。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应用,高校要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发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满足需求,加强引导。

3.丰富多样与信息的监管机制的平衡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非常丰富,学生的自主选择程度也很高,虽然大学生的整体能力都有所提升,但仍要关注学生的信息筛选和选择能力。为此,大学不仅要成为信息时代的接受者和引领者,也要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从物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强配套建设。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和各种信息,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强化对学生网络环境的监管,特别是舆情引导,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新媒体舆论阵地,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的同时,必须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途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机的管理运行链条,这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4.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媒介素养的提升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变工作思路,积极面对新媒体时代,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确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对新媒体和信息时代的理性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还可进行虚拟化的情景设计,提供仿真的问题背景,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者社会难题,让大学生成为情景中的角色并自主作出反应,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各种真正的道德情景,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在虚拟化环境下暴露出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并反馈到现实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传统单一性、平面化的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11): 107-109.

作者简介:

吴祖峰,电子科技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工程师。

张诗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硕士,助教。

洪磊,电子科技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科长,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订阅信息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展会信息
政治法律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