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 “以问导学”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运用的可行性

2016-03-24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张静

【摘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非常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的历史一轮复习却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知识重复”,学生“不愿学”等问题,导致复习效率很低。“以问导学”一轮复习模式是在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县一中具体教学实践对一轮复习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较成功的复习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复习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以问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 探究

【基金项目】此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为:“以问导学”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为:JCJYC151105091。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7-02

一轮复习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复习,建构知识体系,更要求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规范书面表达能力、掌握答题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好多教师认为在一轮复习时,不必太关注学生的课堂互动,而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串联知识和强化训练上来。但是,一味的讲解效果好吗?一轮复习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升方面还有作用吗?这些疑问都值得思考和探究。

2013年10月和2014年5月,我们课题组曾先后两次到我省南阳市西峡一高参观学习,对该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及效果印象深刻。在西峡一高,不管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其教学都严格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一轮复习中,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其启发,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最终确定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推行新的课堂复习模式—“以问导学”一轮复习模式。

“以问导学”一轮复习模式 是指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复习现状,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复习解决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通过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教师点拨、引导、总结等手段最终达到完成复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确定实验对象的过程中,我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该班过去历史成绩在年级里的排名、该班学生的意愿、该班教师的意愿等。最终我们确定把高三(3)班定为实验对象。该班在最近高三组织的两次正规测试中,历史平均分均处于倒数位置。通过走访调查我还发现该班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讲的过多,学生厌听情绪严重。 随后我和高三(3)班韩庆洲老师商量达成共识,我们最终按学生意愿和成绩将全班分成10个历史学习小组,并制定了小组评比规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六步法”进行具体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六步法”即“以问导学”复习模式的六个操作环节具体如下: ①问题导引:由谁提出问题,怎样展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②自学思疑: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规范表达:强调书面表达的要求、技巧、进行经验总结。 ④合作探究:指导具体的操作步骤。⑤精讲点拨:注重精讲原则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⑥总结提升:侧重引导学生如何操作,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按照以上教学方法,从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我们课题组在高三(3班)进行了“以问导学”复习模式的实验。在试验期间,学校的正规测试进行了20次,高三(3班)的历史平均分已由原来的全年级倒数提升到了年级前两名。成绩只是实验成功的表现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以问导学”复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被点燃了,在主动而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甚至还带动了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切实可行。于是在2015年5月,课题组正式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呈报《立项申报书》,随后在9月份正式获准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针对本课题,结合去年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次进行交流,并借鉴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模式,甘谷列的 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北京五中庞晓晴老师的“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等经验。从2015年9月——2016年2月,“以问导学”复习模式在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韩庆洲-高三(1)班,燕纪勇-高三(3)班,吕永涛-高三(4)班,张红敏-高三(6)班,郜志奎-汤阴一中高三(1)班)全面展开。实验期间,我们多次邀请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进行指导,使我们的实验更加合理,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实验对象更加积极,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为例,我们的课堂结构如下:①问题导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a.“百家争鸣”的背景是什么?与同时期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较,两者在背景、内涵上有何不同?b.简单陈述各派的思想特点。c.“民本”思想在各派主张中如何体现? ②自学思疑: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考、查找问题的时间。③规范表达:学生将b、c两问题的答案规范地写在练习本上(要求:字体规范整齐。语言要精练,抓住关键词、句。答题要点清楚完整。速度要快。)④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a问题,交流展示各组成果。⑤精讲点拨:背景的不同点需要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学生找不准对比点,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社会性质、经济形态来回答。在纠错的同时,点拨学习感悟。⑥总结提升:学生整理a问题,最后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在我们的实验期间,学校的正规测试进行了20次,高三(1)班,(3)班、(4)班、(6)班的成绩提升也明显高于未参加实验的(2)班和(5)班。如表所示:

郜志奎所带高三(1)班也在汤阴一中各次测试中遥遥领先,成绩稳居年级前两名。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斥课堂,过去的“一言堂”现象不再出现,复习课堂成为一个热情洋溢,充满生机的学生交流场所。

实验证明高三历史在一轮复习时,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以问导学”复习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历史学科素养。

但在试验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导致实验成果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1.一轮复习资料对“以问导学”复习模式中“问题生成”环节的干扰。2.习题课如何对选择题和主观题进行分类细化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只要努力这些不足是一定能够克服的。谨在此以课题组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与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甘谷列.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观察旬刊, 2013, 2(7):31-34.

[2]庞晓晴.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83-85.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