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区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016-03-24王景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新疆

王景

[摘要]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三区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本文从世界革命的潮流,盛世才、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政策,苏联出于将新疆建立为缓冲地带的考虑支持“三区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三区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三区革命;历史背景;新疆

新疆“三区革命”的爆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支持下、在苏联的帮助下、在新疆各族进步分子的组织和带领下爆发的一场新疆各族人民反抗军阀盛世才、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武装革命斗争。

盛世才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残暴统治是引起反抗斗争的主要原因,“清枪”和“献马运动”是“三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巩哈暴动”则是“三区革命”爆发的开端。“三区革命”历时五年,由开始的武装斗争转变为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签订《和平条款》,紧接着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宣布解散,省联合政府成立以后三区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就由装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新疆的政治局势不稳,矛盾加深,直至省联合政府解体,这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是紧密相联的。省联合政府解体后三区内部的革命派为了解决革命初期所犯的错误,在内部进行了思想整顿。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与新疆三区政府的联系,直至“三区革命”完全汇入全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正如毛泽东在给阿合买提江写的信中所说:“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1]

一、世界革命的潮流

自民国以来,新疆长期处于中央政府控制之外,呈现出的是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状况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使得新疆成为苏联十分关注的地方。日本也开始了侵华的步伐,并表示要将其军事行动扩大到中国内地及蒙古地区,甚至有向新疆发展的意图。这必然会对苏联的远东地区而且对其中亚边疆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新疆的战略地位对于苏联而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莫大的好处。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变幻莫测,世界大战随即而来,苏联也自顾不暇。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以“闪电式”突袭战略,攻占了苏联大片领土,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国内形势也随着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扫荡”,敌后解放区面临严重困难。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盛世才权衡利弊后决心投靠国民党。1942年夏,盛世才一方面让国民党势力进入新疆,公开发表文章,制造反苏反共舆论,开始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人所创建的一些进步组织和文教事业被破坏;另一方面限制和驱逐苏联在新疆的军事顾问,商务机构和驻守哈密的“红军八团”。但始料未及的是当时的欧洲战场,局势也开始发生了新的转变,苏联又开始策划该如何重新控制新疆。

二、盛世才、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政策

1933年,反动军阀盛世才在“四·一二”政变中,在苏联的援助下,盛世才击败了马仲英、张培元,肃清南北两路,统一了全疆,取得了新疆的军政大权。

为了继续获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盛世才采取了反日、亲苏的政治策略,企图取得中国共产党人、民主进步力量及各族人民的支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制订了六大政策。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为了巩固西北边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陆续奔赴新疆。他们通过担任盛世才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工作,帮助盛世才实现“六大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苏联也乘机派遣大批专家顾问抵新渗入盛世才政府、军队和经济文化部门,控制盛世才的大部分军政大权。在此期间,苏联在新疆不仅有了一个边境线,而且利用援助的机会,搜集情报,勘察资源,并通过苏新贸易采取了一定的经济实惠,为进一步改变新疆的领土地位创造了条件。[2]

盛世才在采取某些进步政策时,又念念不忘独裁统治。当国际风云变幻之际,他暗中和蒋介石相勾结,陷害中国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及新疆各族人民。多次制造所谓“阴谋暴动案”,进行“大清洗”,1943年,蒋介石派军队进驻新疆。次年,他调其亲信吴忠信接替盛世才任省政府主席,进行直接统治。美帝侵略势力也随之而入,以图将新疆作为反苏基地。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压迫、歧视政策,特务遍布,军警横行,对各族人民进行监视和镇压,使新疆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极端无权地位,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都毫无保障。

在经济上,盛世才统治后期,动辄以政治罪名为由,没收私人财产为“逆产”,或窃为己有,使不少人破产。为了维持庞大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各级封建主也乘机巧立名目,层层加码,更是加重了人民负担。

在文化上采取专制实行大民族主义。他们不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取消由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组织的各族“文化促进会”,破坏少教民族生活习俗,挑唆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民族纠纷,并勾结地方封建势力残酷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

上述史实,说明了当时新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受到严酷摧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

三、苏联出于将新疆建立为缓冲地带的考虑支持“三区革命”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盛世才封锁了边境,加强了边防警戒,大肆搜捕苏联在新疆的情报人员,严禁民间对外贸易。苏联在新疆的势力受到这样的重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当1943—1944年在国际形势逐渐转向有利于苏联的情况下,在变新疆为缓冲地带的考虑下,苏联迫不及待的卷土重来。苏联在新疆的专家顾问,商务机构和军队撤走以后,“三区革命”在内的新疆的工作(包括公开的或秘密的)全部由苏联驻新各领事馆组织进行。

此时,苏联对于控制新疆的策略也发生了转变。苏联想要利用新疆复杂的民族状况来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让一些封建、宗教上层人士钻进革命的领导层。由于这些人大部分是封建、宗教上层的代表人物,当时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人民群众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此在动员武装暴动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1943年起,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创办了《东方真理》、《哈萨克人民》等报刊,斥责盛世才、国民党实行民族压迫的罪行,宣传民族主义,培养民族意识(其中也有许多篡改、歪曲新疆历史,破坏我国统一,挑拨民族关系,反汉排汉等错误言论),印刷大量的标语,传单等宣传品,并组织与三区有联系的人利用电台煽动暴乱。上述煽动宣传品通过走私夹带或派专人越境护送到三区之后,则立即组织多阶层中的苏方地下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广泛的散发和张贴。如在群众赶“巴扎”(集市),做“乃玛子”(念经)时大量散发,同时由于宣传品的互相传阅,争相寻求苏方面的宣传便广为传播开来。这些无疑对于动员群众参加武装暴动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三区革命”初期的政治走向。军事上,苏联向一些组织提供大量武器,在苏联境内为武装暴动培训军事干部,派军事顾问参与对新疆游击活动的领导和组织等等。

四、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解放斗争的影响和支持

“三区革命”的发生,必然与全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民族问题置于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也是对外打倒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对内废除民族压迫、民族剥削制度,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前,就有一批共产党人从苏联到新疆工作,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动员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新疆出现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抗日,后期党又先后派去100余名共产党员抵新为新疆各项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纪律严明,清正廉洁,扬善惩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族人民心中为共产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随着全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定程度上鼓舞着新疆各族人民向反动统治进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三区革命”爆发前,曾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建立一些秘密组织,在群众中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着手对武装斗争进行准备。

总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要求。他们的民族压迫政策是“三区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国际大的环境、苏联对新疆的各类支持和帮助是“三区革命”发生的国际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支持及全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是“三区革命”发生的国内因素。

[注释]

[1]新疆“三区革命”史编纂委员会: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向中共中央的报告及文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第1版):1.

[2]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J].近代史研究,1999(3).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