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一座城——圆明园随想

2016-03-24郑嘉傲

北极光 2016年1期
关键词:强盗清政府圆明园

郑嘉傲

作者注:乙未之夏,借我高中假期之际,全家来北京数日,每步一景般写了万余字札记,圆明园随想,为其一也。

睡眼惺忪地挪到窗前,扯开窗帘,阳光猛地闯入房间,不算刺眼,却足以感受北京清晨的热情,让人不禁想要夺窗而出拥抱美好的新一天。

收拾好行囊,尝罢老北京的早餐,沿着地图乘地铁来到圆明园,已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半晌午”了。

这里也是我们一家三人旅行愿望清单的交集之一。记得小学就学过那篇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课文,看了好多关于那段屈辱历史的纪录片,写过不少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却都未曾亲眼目睹过它的伤痕。今天终于来到这曾经的万园之园,如今的荒芜废墟,仍旧带来了无法轻易言说的震撼或者其他某种不易察觉的心绪。

湖面荷花满池,湖边杨柳依依,树下粉花绽放,路旁石头成趣,多美的景色,可这大概也不及当年的万分之一。我们已经无法见到,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当年究竟是怎样一番盛景,只能静静坐在湖边,依靠现在装饰出的公园景色,闭上眼睛,想象当年这条小路、这面湖水留下的足迹。

一阵风吹来,不知是否吹醒了百年之前的清宫旧梦?

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的圆明园,既有传统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还可以看到几分欧洲皇家的韵味,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场浩劫将它付之一炬,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英法联军的罪行固然可恨,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行走在沧桑之后依然婆娑的园中,在崎岖的湖边小道,风景悠悠,可心情难免沉重。与我同龄的少年一代,是大概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然而我以为,悲剧的制造者绝非仅仅是敌人的炮火,更还有我们的软弱。

相比于那时的西欧,鸦片战争爆发以前,清政府“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确让中华大地物产丰盈,辉煌一时。据载,道光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之首,甚至高于整个欧洲之和。然而,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多年的闭关锁国让清政府对国外的发展一无所知,对自己的病态不知赎救,当西方工业革命的机器高速运转时,清政府的官员们且在安逸的环境中滋养着享乐之风;当欧洲启蒙思想解放民众的时候,我们还在封建思想的束缚里固步自封;当坚船利炮驶进中国海域时,我们调遣速度竟是奇慢无比,几近失灵。思考也就慢慢清晰起来了,一个国家的富裕不能代表强大,富而不强,只是猎手口前的一块肥肉,愈是富有,愈会让猎人垂涎。如果说战争初期的清政府是“虽富不强”,清政府早己腐败丛生,难以自拔,一个外强中干的军队昭示一个大清帝国真的己然病入膏肓,随着军备消耗、战争赔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清军已是必败无疑,圆明园的毁灭更是无法阻挡。

如今,繁华褪去,在海晏堂、在方壶胜境,在这一个个美丽的名字背后,历历在目的只剩下让人揪心的伤痕,以及抹不去的屈辱。杂乱无章的碎石中,俯身去看依旧能找到些没被破坏的雕刻花纹,数百年过后的今天看来,依旧细致精美。在西洋楼遗址处有一堵坚实敦厚的石墙,火烧的痕迹任凭风吹雨打依旧清晰如昨。可越是如此,越感觉心口的压抑、遗恨。

既然我们无法扑灭英法联军那场可耻罪恶的大火,那么,何不让历史继续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反思?

吕思勉先生说过:“历史者,人类留存之重要活动记录,足以参酌而以了解过去与未来者也。”如今之中国,随着经济增长、文化繁荣,己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不仅仅国富,更重要的是民强。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民族精神的根基,我们只能是惊涛骇浪中前行的一艘巨轮,速度虽快,可一旦灾难来临,丝毫没有反手之力。又好像是一座地基不牢的高楼,越是高耸,越是岌岌可危。作为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更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承担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是每一个人努力的汇聚,个人的力量虽小,乘以十四亿却是不容忽视。那场大火烧毁的是圆明园,可是燃起的应是中华儿女的斗志,是新时期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怀着对昔日盛景的遗憾、对屈辱历史的沉思,就这样静静走着、走着……阳光下视线慢慢模糊,恍惚间,我看到了一百五十余年前的那场大火,昂首在望,也看到了不久将来祖国的辉煌。

园中走过一遭,再次仰首,阳光己没有初到时那么刺眼,平静而温柔地抚过大地,湖面粼粼波光折射的是圆明园的美丽,更是历史的哲思。

猜你喜欢

强盗清政府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强盗的书
游圆明园有感
三个强盗
圆明园里过大年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强盗鱼的阴谋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