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抑或流动?基于幼儿家庭嘈杂度的研究

2016-03-24赵振国刘文博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1期

赵振国+++刘文博

【摘要】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农村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城市流动幼儿和非流动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家庭嘈杂度量表》测查四类幼儿家庭的嘈杂度。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幼儿家庭嘈杂度最高,之后依次为农村非留守幼儿家庭、城市流动幼儿家庭、城市非流动幼儿家庭。除了农村非留守幼儿家庭和城市流动幼儿家庭间嘈杂度差异不显著、城市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略低于农村非留守幼儿家庭外,其他家庭均两两差异显著。因此,在关注农村留守幼儿和城市流动幼儿问题时,有必要关注其家庭嘈杂度问题,通过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支持网络,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手段,创设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有效降低家庭嘈杂度,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嘈杂度;农村留守幼儿;城市流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24-05

近年来,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问题颇受社会舆论关注。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0%,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全国城市流动儿童达2877万;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37%;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0~5岁)达981万,占城市流动儿童总数的34.09%。调查显示,46.74%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均不在儿童身边。〔1〕在关于留守儿童所面临困境的调查中,69.1%的受访者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62.5%的受访者认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56.6%的受访者认为留守儿童居住条件差。〔2〕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以自身为主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在家时间较长,认知和社会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家庭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对家庭环境因素的研究并不少见,但较多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家庭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家庭嘈杂度(home chaos)的关注甚少。国外则已有大量有关家庭嘈杂度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家庭嘈杂度可分为物理性和社会心理性两个方面,主要是物理性嘈杂度,包括噪音、拥挤、无规则和秩序三方面。瓦奇等人将嘈杂度定义为高噪音、拥挤和不稳定以及缺少时间和空间的组织性(没有规则、没有日常生活程序或惯例、时间和空间上混乱无序)。〔3〕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条件下,家庭嘈杂度可单独预测儿童认知和社会心理的发展,其影响作用甚至超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4〕戴特戴克等人以302个家庭为样本进行的纵向追踪研究表明,家庭间的嘈杂水平差别很大。家庭嘈杂度与住宿条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智商、家庭文化氛围、生活压力等显著相关。在控制其他影响条件的情况下,有关的纵向追踪研究表明,家庭嘈杂度与儿童的行为问题显著相关。〔5〕过度嘈杂的家庭环境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失调,以致影响儿童的本体安全感和文化认同以及自我认同。〔6〕从国外的相关研究可知,与家庭环境的其他因素相比,家庭嘈杂度代表的是家庭环境的另一个独特方面,很值得关注。为此,本研究尝试从家庭嘈杂度这一国内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角度,研究农村留守幼儿和城市流动幼儿的家庭环境问题。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4~6岁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城市流动和非流动幼儿及其家长。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分别从河南省Z市5所民办幼儿园及河南省H市某农村6所民办幼儿园的22个中、大班中共选出700名幼儿,向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652份,其中有效问卷601份。本研究所指农村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幼儿。农村非留守幼儿是指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农村,且户籍所在地在农村的幼儿。城市流动幼儿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幼儿。城市非流动幼儿是指户籍在所居城市,且与父母共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研究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运用马瑟尼(Matheny)等人编制的《家庭嘈杂度量表》(Confusion、Hubbub and Order Scale,CHAOS)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幼儿第一看护人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填写。本量表分为混乱、喧闹、生活无规律3个维度,共有15个题项,重点调查家庭物理性嘈杂度,包括噪音、拥挤、时间无序、空间混乱、日常生活无规则、缺少程序和惯例等内容。据报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α=0.79)和12个月后重测的稳定性(r=0.74)。〔7〕巴基斯坦学者希耶达(Syeda)将该量表翻译为当地语言进行了跨文化研究,证明了其跨文化的适用性(α=0.75)。〔8〕本研究约请相关专家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而后再回译成英文,经过反复推敲,最后确定中文版问卷。预测检验表明,本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显示本问卷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已有关于家庭环境的研究,本研究假设,幼儿的年龄和性别不会对家庭嘈杂度产生影响,而幼儿所在的家庭类型会对家庭嘈杂度产生影响。从表2中各类幼儿家庭嘈杂度的均数分布情况看,留守幼儿平均分最高,其次是非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非流动幼儿最低。本研究以年龄班(大班、中班)和性别(男、女)及幼儿类型(留守、非留守、流动、非流动)为自变量,家庭嘈杂度水平为因变量,进行2×2×4的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年龄班因素和性别因素在家庭嘈杂度水平上没有显著的主效应,这一结果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即家庭嘈杂度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因素而变化。从幼儿类型主效应来看,家庭嘈杂度存在显著的幼儿类型差异,说明不同类型幼儿的家庭嘈杂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年龄班、性别和幼儿类型之间在家庭嘈杂度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说明在四类幼儿中,不同年龄班、性别幼儿的家庭嘈杂度水平虽略有一些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幼儿类型主效应的影响,研究者又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看,家庭嘈杂度得分在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之间、留守幼儿与流动幼儿之间、留守幼儿与非流动幼儿之间、流动幼儿与非流动幼儿之间、非留守幼儿与非流动幼儿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留守幼儿所居家庭的家庭嘈杂度平均分高于非留守幼儿、流动幼儿和非流动幼儿,流动幼儿所居家庭的家庭嘈杂度平均分高于非流动幼儿,非留守幼儿所居家庭的家庭嘈杂度平均分高于非流动幼儿,而流动幼儿与非留守幼儿所居家庭的家庭嘈杂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1.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之间家庭嘈杂度差异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幼儿家庭嘈杂度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幼儿。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幼儿的家庭生活往往没有规律,噪音较大。尤其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守幼儿的家庭监护人多数为老人。农村老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上老人大多体弱多病、精力有限,所以往往会溺爱、纵容孩子,导致幼儿无法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9〕例如,有幼儿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老人不会加以制止。而单亲外出务工(多为父亲)的家庭,母亲因为要承担几乎全部的家务劳动,所以生活压力很大,精力有限,因此也很难保障幼儿有规律的生活,容易忽视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留守幼儿家庭的嘈杂度较高。

2.流动幼儿与非流动幼儿之间家庭嘈杂度差异显著

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高于非流动幼儿,且差异显著。这也许是因为家庭嘈杂度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城市住宅拥挤程度显著相关。〔10〕与城市非流动幼儿家庭相比,城市流动幼儿家庭往往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较低、处于文化边缘地带,导致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非流动幼儿家庭。或许可以说,较高的家庭嘈杂度可能是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中间机制。

3.留守幼儿与流动幼儿之间家庭嘈杂度差异显著

留守幼儿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城市流动幼儿家庭。这可能一方面反映了城乡之间在家庭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跟祖辈一起居住在农村的留守幼儿,受祖辈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生活节奏较为紊乱,而流动幼儿因为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受城市文化环境影响,家庭生活比在农村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的幼儿更规律,父母也更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非留守幼儿与非流动幼儿之间家庭嘈杂度差异显著

非留守幼儿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非流动幼儿。这也许是城乡差异导致的,非留守幼儿居住在农村,非流动幼儿居住在城市,城乡之间由于 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在文化环境、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农村非留守幼儿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城市非流动幼儿家庭。

5.非留守幼儿与流动幼儿之间家庭嘈杂度差异不显著

非留守幼儿的家庭嘈杂度略高于流动幼儿,但差异不显著。这或许是因为,虽然流动幼儿家庭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比住在农村好很多,但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会导致较高的家庭嘈杂度。有研究表明,流动幼儿的家庭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状况较差导致的。〔11〕

已有研究表明,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生活规律的家庭,幼儿的幸福感往往较强,且家庭成员冲突较少。〔12〕嘈杂度较高的家庭,父母的教养质量往往较低,如父母对幼儿的应答不足,对幼儿的活动参与较少,为幼儿提供的学习机会也较少等。生活在嘈杂度较高家庭的幼儿通常自律性较差。噪音环境还会影响幼儿的胜任能力,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习得性无助。〔13〕这可能可以部分解释家庭嘈杂度与幼儿学习成绩和社会情感调节方面的相关性。

四、建议

1.创设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

现代社会中,电视、电脑等新媒体造成的背景噪音是家庭喧闹和噪音的主要来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创设安静的家庭环境,合理安排学前儿童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可避免幼儿承受过度的噪音刺激,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如果看护人沉溺于打麻将、玩扑克牌等娱乐活动,或家中人员来往繁杂,也往往会导致家庭环境的过度嘈杂。如果看护人时常因为家庭琐事大吵大闹,则会加大家庭噪音,不仅可能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而且可能严重干扰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看护人有责任合理安排家庭生活,尽量降低家庭嘈杂水平,以期为幼儿营造噪音较少的家庭氛围。此外,家庭生活井井有条,家庭环境整洁有序,也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一个低噪音的家庭氛围。

2.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支持网络

家庭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干预力度,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支持网络,如以社区、村为单位建立亲子园,组织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家庭提供教育指导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等,以期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幼儿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成长环境均劣于由父母看护的幼儿。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支持和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带着未成年子女一起外出,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从而使幼儿能够在父母身边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5-09-15〕.http://acwf.people.com.cn.

〔2〕王琛莹,杜园春.留守儿童酿悲剧,74.0%受访者归因父母无法经常回家〔N〕.中国青年报,2015-07-02(7).

〔3〕WACHS T D,CORAPCI F.Environmental chaos,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 across cultures〔J〕.Soci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Social,and Cultural Processes,2003,(1):54-83.

〔4〕HART S A,PETRILL S A,DEATER DECKARD K,et al.SES and CHAOS as environmental mediators of cognitive ability:A longitudinal genetic analysis〔J〕.Intelligence,2007,35(3):233-242.

〔5〕DEATER-DECKARD K, MULLINEAUX P Y,BEEKMAN C, et al.Conduct problems,IQ,and household chaos:A longitudinal multi-informant study〔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9,50(10):1301-1308.

〔6〕ACKERMAN B P,BROWN E,IZARD C E.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levels of externalizing behavior in school of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J〕.Child Development,2003,74(3):694-709.

〔7〕MATENY A P,WACHS T D,LUDWIG J L,et al.Bringing order out of chaos: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fusion,hubbub,and order scale 〔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5,16(3):429-444.

〔8〕SHAMAMA-TUS-SABAH S, GILANI N, WACHS THEODORE D.Relation of home chaos to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of Pakistani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0,35(6):507-516.

〔9〕蒋俊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EVANS G, GONNELLA C, MARCYNYSZYN L A,et al.The role of chaos in poverty and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6(7):560-565.

〔11〕申继亮.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环境资源比较〔J〕.教育探究,2008,(6):1-7.

〔12〕JENSEN E W,JAMES S A,BOYCE W T,et al.The family routines inventory: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1983,17(4):201-211.

〔13〕EVANS G W. A multimethodological analysis of cumulative risk and allostatic load among rural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39(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