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清文题深立意

2016-03-24万安

求学·文科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审题观点角度

万安

2015年,新材料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全国15道作文题中有14道是材料作文 (只有北京卷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是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能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也成了不少考生写作时的拦路虎,而如何选取一个恰当新颖的立意角度,是决定一篇文章优劣的关键因素。

从2015年的高考阅卷现场来看,考生主要的审题立意误区有:

将全面理解误为面面俱到。全面理解,指的是理解题目的主旨、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等。但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考生只要能在所给题目的范围内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写作即可。

将自选角度写成主次不分。自选角度必须是在给定题目的范围内,即不应脱离题目关键语句的主要含义,人或事物的主要联系,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

将联想等同凭空捏造。高考作文鼓励“我手写我心”,这就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感悟、思考,但这些感悟、思考必须是由题目引发的,不能凭空捏造。

因断章取义而产生片面理解。对题目深意的把握,考生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题目的某些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那么,考生该如何选准角度,让文章既切中命题又独辟蹊径呢?

提炼主旨,转换思路

一般的事实性材料只是客观地说明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不带命题人的任何主观感情和思想倾向,为此,考生可以通过提炼主旨来审题。比如2015年安徽卷: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材料内容的可观性较强,写作的关键在于考生如何对材料的主旨进行概括提炼。材料是一个有关蝴蝶的观察实验,在试验中,学生换了一个角度观察蝴蝶,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种颠覆性的结论带给学生的思考是震撼的。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写作的中心确立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实践出真知”“眼见未必是实”等。

明辨关系,确定中心

對于某些材料,考生可从分析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如正反关系、主次关系等,这样的思考有利于考生确定写作的中心。比如2015年广东卷: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就题目本身而论,这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考生写关系型作文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舍弃一方而单写一方。比如观点是近观自然,考生在写走进自然重要的同时,也要写远观自然的重要性。当然,考生深入地探讨远观自然与近观自然的关系会使立意更深刻。为什么这个题目把远观自然放在前面,把近观自然放在后面?近观自然及远观自然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在不同途径下对自然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求同存异,取舍得当

对于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材料,或者题目本身有多则材料的试题,考生可以采取求同存异法审题立意。如2015年福建卷:

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2.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道题可以写“很多路都是从零开始的,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可以写“走错路不要紧,也许走的路真错了,但是人生积累了经验,也为别人提供了借鉴”, 还可以写“认准目标,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要勇于开拓”。用求同存异法思考,考生可综合上述几点对试题加以哲理阐述,由此可得出“认准目标,大胆创新,暂时的失败是为成功提供经验和借鉴”这一最佳立意。

追溯因果,善于挖掘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对于存在因果关联的材料,考生宜从原因切入。如2015年重庆卷: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因果联系的,审读本则材料,考生可采用由果溯因法。材料中,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他的妈妈腿有残疾,行走不方便。从孩子的请求中,考生可读出浓浓的母子情,读出孩子对长辈的呵护和关心,这与社会上尊老爱幼的价值观是切合的。另外,司机和乘客从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沉默,蕴含了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蕴含了众人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多向思维,发散思路

同一个事例,考生可以得出许多的感悟。如2015年山东卷: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从多个角度审题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看,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多向生活学习。这则材料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考生对文章的构思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心灵拷问的过程,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时放松自己的身心,审视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

小贴士:议论文开头技法之开门见山法

1.名言+观点 作文的开头巧妙借助名言警句引入观点,这种复合式的开门见山法能使文章一开篇就切入主题,扣住观点,而且能增加意蕴,吸引读者。

示例:

“你全然不顾路途遥远,翩翩而来,如醉如痴。”歌德以此诗赞美飞蛾那追求光明直至浴火焚身的生命。有人对此叹息,有人对此沉默,却无法否认,飞蛾那小而弱的生命得到了最绚丽的升华,只因它遵循自己的本心——唯有光明。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遵循本心,绽放生命》

文章开篇先引入歌德的名句,赞美扑火的飞蛾,然后开宗明义亮出观点:飞蛾那小而弱的生命得到了最绚丽的升華,只因它遵循自己的本心——唯有光明。这种开头既干脆利落,让读者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又能增强文章的底蕴,让人感觉有内涵。

2. 设问+观点 在作文的开头,考生可以借助设问引入观点,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和阅读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考生在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通过设问引出观点,这种开头既能明确中心,又能启人深思。

示例:

汇入大海,是小溪的聪明;藏身于林,是鸟儿的聪明。拨开层云,什么才是人的聪明呢?我认为,人的聪明应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聒噪的音响,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重,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015年四川卷《拨开层云看聪明》

文章开篇先写自然万物的智慧,然后提出质疑:什么才是人的聪明呢?下文顺理成章,用一组排比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聪明的看法,开头既亮出了观点,又吸引了读者,这种开门见山法在高考作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3. 排比+观点 排比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尤其是将其运用到开头中,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又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示例:

清泉懂得在山岩中沉淀自我,才汇集成万人瞩目的喷泉;松柏懂得在风雨中沉淀自我,才成长为挺立山巅的胜景;钢铁懂得在烈焰中沉淀自我,才铸就了削铁如泥的宝剑。我们也需要学会沉淀自我,让人生路途中所遇的挫折冷漠成为成功的基石。

2015年湖北卷《学会沉淀自己》

作者在开头处借助了一组排比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几个自然事物的描写,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积蓄的内涵。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种开头中心明确,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气势逼人。

猜你喜欢

审题观点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三招”学会审题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观点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