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东西真的是肚子饿吗?
2016-03-23北莫寒玉琳
北莫寒+玉琳
饿猫不吃东西 饱猫狼吞虎咽
在一所陈列着各种仪器的银白色实验室中,有一只瘦骨嶙峋的白猫奄奄一息地伏在台上,谁都能看出它一定是很久都没有吃过东西了。这时,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端来了一大盘猫粮,放在这只瘦猫的身边。但白猫只是虚弱地把头凑过去,轻轻地嗅了两下,便一脸厌恶地缩回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另外一只灰猫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论身子的长度,它和那只白猫不相上下,但是它的身体却比白猫胖了不止一点点。大腹便便,比怀孕的母猫都要鼓,就像只绷紧的大气球。可尽管如此,灰猫仍然不顾一切拖着肥硕的身躯来到食盘前,大口地吞咽盘子内的食物,完全不顾忌它那马上就要被撑破的肚子。
为什么一只皮包骨头的白猫对食物不理不睬,难道它肚子不饿吗?为什么一只满肚食物的灰猫却仍能狼吞虎咽,难道它不觉得撑吗?
饿的感觉全倚仗神经系统
按照我们常规的观念,我们想吃东西是因为胃里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才会有饥饿感,去寻觅食物。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么解释没有错。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问题,我们并不是具备透视眼的超人,不可能看一眼就知道肚子里是否空了。实际上,我们能产生饿的感觉,全倚仗我们的神经系统。
当负责监视身体的神经元,发现我们机体中的能量不足之后,就会通过神经脉冲将这些信息传给我们大脑所在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个过程就像汽车油缸中的仪器,将汽油不足的信息反映到仪表盘上。当我们通过神经系统这个仪表盘,得知体内的“汽油”不足后,我们就会寻找“加油站”补充能量。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上,有两个特殊的区域。一个叫做摄食中枢,它位于下丘脑的外侧区,顾名思义,当电刺激这里的时候,动物就会不断吃东西,如果破坏这里,动物就会一点东西都不吃;而另一个区域叫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的内侧核,如果这里被破坏掉,动物就不会有饱的感觉,就会见到食物吃个没完。
通过对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介绍,应该明白,平时我们的饥饿感并不是简简单单因为肚子饿,实际上这都是我们的神经系统觉得饿了,或者说是大脑觉得饿了。
进餐时间影响饥饿感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人是由神经系统来产生饥饿感的,而神经系统做出饥饿的判断,可以根据许多线索来得出结论。体重正常的人之所以更难坚持禁食,是因为他们对机体内部得来的反馈更加敏感,比如胃部的紧缩、血糖的降低。这么说来,那胖人既然不如正常体重者对机体的反馈敏感,为什么有时候反而会吃更多东西呢?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地参考了其他外部线索,比如时间。
在有了钟表等计时工具后,我们会根据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一日三餐。进餐的时间是我们根据进餐习惯制定的,那么进餐的时间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饥饿感呢?
有心理学家设置了两个装有钟表的房间,一个房间的表走得快,每30分钟指针转1小时,另一个房间的表走得慢,每30分钟指针只走15分钟。之后他们找来一群习惯在6点吃饭的志愿者,下午的时候先让他们做一些和实验无关的事儿,然后在5:05分,两组人进入不同房间。他们在里面再待半个小时,到5:35,此时两个房间的钟表显示的时间却是5:20和6:05,实验者给志愿者们提供饼干吃,并观察他们的食量。
实验的结果是,对于体重正常的志愿者来说,虽然两个屋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同,但是他们吃的饼干数量却差不多,而胖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在6:05房间中的志愿者吃的饼干远比另一个房间多。这表明,这些胖人以时间线索来判断自己有多饿,进而决定该吃多少。
除了时间之外,还有其他线索更容易让我们产生饥饿的感觉,比如看到鲜艳的红色,闻到诱人的食物气味,或者见到其他人在大快朵颐,这些外部的线索也都会让我们感到饥肠辘辘,或者说是大脑辘辘。
所以,下次在零食诱惑面前记得先问问自己,真的是肚子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