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喻论证:给议论文一个美丽的支点

2016-03-23万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惠特曼硕果草叶

万安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有一个精妙的比喻,把故事比作枯树搭成的花架,把故事以外的东西也就是诗比作生气勃勃的葛藤花卉。我们不妨把一篇文章的结构看成花架,文章的材料、语言看成锦绣灿烂的花朵。素材要求鲜活,语言力求精美,这是考生所共知的,至于文章的结构一般认为只要清晰即可。花架多为枯木搭成,何妨加以装饰,让梁架与花朵融为一体?作文也是如此,如果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文章的结构骨架,文章就会兼具内容与形式之美,别具神韵。

【作文文题】

西班牙学者巴尔塔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另一处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依此之见,尊重和期待他人是一种智慧。你怎么看待一个人,那人可能就会因你而有所改变。一份期待、尊重和爱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原文呈现】

请善意看待每一个人(46分)

(标题缺少韵味)

一考生

一个事物,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它。人亦如此,万物同源,你怎么看一个人,那人可能就会因你而改变,变成一沙,一花,抑或一叶。而那些意想不到的善果,往往就出于我们在看待那些人时所带的一份尊重、期待和爱心。(开篇叙述扣住主题,但是叙述过于平淡乏味,缺少感染力。)

善意的期待,实现成长的转身。(运用分论点,层次分明。)

卡罗斯·桑塔纳用他自身的经历向世界印证着。作为初到美国的移民,卡罗斯的英语不好,因此成为班级中的“差生”。命运的改变源自其老师的期待。“卡罗斯,你来到美国之后的成绩十分不理想,但是你在美术和音乐上很有天赋,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带你去‘旧金山美术学院看看”。植入了期待的根,学会了成长与改变;这一份善意的期待,促进了卡洛斯的改变,让他走向了成功之路。2000年,《超自然》专辑一举囊括了八格格莱美音乐奖项,卡罗斯完成了从“不起眼”到“世界级吉他大师”的蜕变……(材料典型,扣住观点,但是叙述繁冗缺少韵味。)

而卡罗斯的改变,就来自于他人善意的期待。

善意的尊重,完成人生的蜕变。

惠特曼的答案是肯定的。从《草叶集》的第一卷起,还是青年的他似乎毫无前途,他把自己的诗寄给当时的名士文豪,却得到不尽的斥责与嘲讽,他的著作被付之一炬。如果没有那一份善意的尊重,惠特曼的名字定然不会走进千家万户,《草叶集》更不会增补至十三版,尽享世界的赞颂。(材料典型,但缺少与主题相关的叙述,没有让材料充分燃烧。)

这是惠特曼与《草叶集》背后的故事,它的蜕变源自于一份善意的尊重。

善意的关怀,改变成长的轨迹。

日本一辆公交车上,一位醉酒的男子怒气冲冲地登上车,撞倒了附近的一位老者。周围的人群愤愤不平,老爷爷却有一道没一道地和“凶手”拉起了家常。关心化解了仇恨,那个男子开始抱头痛哭,尽诉家庭、事业上的不如意。老者的目光并非针对行恶者,而是带着体贴和温暖看待一个落魄的后生。(材料贴近现实,但是叙述过于平淡,缺少冲击力。)

对待一个人的态度,能成为改变他人一生的契机。

善意地看待另一个人,那人就可能因“你”而改变;善意地看待初初萌动的种子,它的命运或许就因此而不同。此时此刻,让目光中重新带有友好与善意的态度,不是可以改变不尽的未知吗?让每一个人都换上善意的态度,整个世界不是会更加美好吗?

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人,带着一份期待,尊重和爱心,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结尾呼应开头,总结提升,但过于老套,感染力不强。)

【升格策略】

1.巧用比喻作题,暗扣旨趣。题目改为《善意是根,美满是果》,把“善意”比作“根”,把“美满”比作“果”,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善意的根本性作用,正是在善意的滋养下,枝头才会有美丽、充实的果子。而善意是一切期待、尊重、爱心的源泉,唯有善良之人,才会是一个对他人充满期待、尊重和爱心的人。

2.巧用比喻开头,纲举目张。开头改为“一颗种子,幼弱而无助,在它萌发之初,没有人能预知它的未来如何。人们或是冷眼相待,或是悉心呵护,最终的结果不尽相同:一堆枯枝败叶,或是鲜硕的果……”这段话既是在讲育种之道,也是在讲处世之道。种子正如一个个人,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文章顺势提出观点:“而那些硕果,其改变往往源自善意的对待与呵护。”这样的开头自然又别致,生动而又韵味十足。

3.巧用比喻展开,一脉贯之。在文章关键节点上加上几个比喻句:“怀着善意的期待,可能培育出一棵合抱之木?善意的尊重,可能育出硕果?善意的关怀,可能育出奇异的果?”这三个比喻句,紧扣题旨中的“期待、尊重、关怀”,以“合抱之木”“硕果”“奇异果”为喻体,比喻下文论据中主人公在他人善意的期待、尊重和关怀之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和谐。

4.巧用比喻作结,余味悠长。结尾改为“善意为根,美满为果,未闻花名,却知花开终成果。”结尾再用比喻回扣标题,再展题旨,而且意义进一步深化,“未闻花名,却知花开终成果”,告诉我们不必计较得失,只管施与善因,相信必得善果。

【升格佳作】

善意是根,美满是果

一颗种子,幼弱而无助,在它萌发之初,没有人能预知它的未来如何。人们或是冷眼相待,或是悉心呵护,最终的结果不尽相同:或一堆枯枝败叶,或一处鲜硕的果……

而这一切,分歧于“你”的态度;而那些硕果,其改变往往源自善意的对待与呵护。

怀着善意的期待,可能培育出一棵合抱之木?

卡罗斯·桑塔纳用他自身的经历向世界印证着。作为初到美国的移民,卡罗斯的英语不好,因此成为班级中的“差生”。命运的改变源自其老师的期待。“卡罗斯,你来到美国之后的成绩十分不理想,但是你在美术和音乐上很有天赋,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带你去‘旧金山美术学院看看”。植入了期待的根,学会了成长与改变;这一份善意的期待,成为漫漫长夜中的启明星,点开了眼前的掩日重云,为即将颓败的种子送去了光芒。2000年,《超自然》专辑一举囊括了八项格莱美音乐奖项,卡罗斯完成了从“不起眼”到“世界级吉他大师”的蜕变……

而这棵“参天树”的蜕变,来自于那抹灿烂如朝霞的善意的期待。

善意的尊重,可能育出硕果?

惠特曼的答案是肯定的。从《草叶集》的第一卷起,还是青年的他似乎毫无前途,他把自己的诗寄给当时的名士文豪,却得到不尽的斥责与嘲讽,他的著作被付之一炬。不尽黑夜中,终有一缕星光的映射。爱默生的一封回信带着对诗人的尊重姗姗来迟,却挽救了濒临破碎的信心。如果没有那一份善意的尊重,惠特曼的名字定然不会走进千家万户,《草叶集》更不会增补至十三版,尽享世界的赞颂。尊重,饱含善意,最终让一颗不起眼的种子育出丰硕的成果,改变了那原本一无可测的命途。

这是惠特曼与《草叶集》背后的故事,它的蜕变源自于一份善意的尊重。

善意的关怀,可能育出奇异的果?

日本一辆公交车上,一位醉酒的男子怒气冲冲地登上车,撞倒了附近的一位老者。周围的人群愤愤不平,老爷爷却有一道没一道地和“凶手”拉起了家常。善意的关怀与爱心如同春雨,化解了不快的尴尬,温暖滋润了又一颗心灵,那个男子开始抱头痛哭,尽诉家庭、事业上的不如意。老者的目光并非针对行恶者,而是带着体贴和温暖看待一个落魄的后生。

善意的关怀,育出了和谐的果。

对待一个人的态度,能成为改变他人一生的契机。

善意地看待另一个人,那人就可能因“你”而改变;善意地看待初初萌动的种子,它的命运或许因此而有不同。此时此刻,让目光中重新带有友好与善意的态度,不是可以改变不尽的未知吗?让每一个人都换上善意的态度,整个世界不是会更加美好吗?

善意为根,美满为果,未闻花名,却知花开终成果。

【升格小结】

升格后的文章多用比喻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文章的结构骨架,文章就会兼具内容与形式之美,别具神韵。比如本文关键节点上的几个比喻句:“怀着善意的期待,可能培育出一棵合抱之木?善意的尊重,可能育出硕果?善意的关怀,可能育出奇异的果?”这三个比喻句,紧扣题旨中的“期待、尊重、关怀”,以“合抱之木”“硕果”“奇异果”为喻体,比喻下文论据中主人公在他人善意的期待、尊重和关怀之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和谐。总之,整篇文章因为运用比喻的手法,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结构、叙述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惠特曼硕果草叶
个人、历史与政治意识:里奇对惠特曼诗学观的继承与拓展
一片阳光躺在草叶上
十年拍瓦研究结硕果
匠心坚守30载、砥砺前行硕果丰
草叶
船长与大海——惠特曼和蔡其矫的领袖哀悼诗解读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老树新枝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