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漫系统视阈下国产动漫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3-23方前移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吴 昊 方前移(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安徽芜湖 241000)
新动漫系统视阈下国产动漫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吴昊方前移
(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中国动漫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高速的发展也给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基于中日两国动漫比较,提出全新的动漫系统模型,通过动漫产业链新的开放式环形发展模式,并将文化链与产业链结合,形成以文化系统引导下的“文化—产业”的立体网络结构;以最高层次的文化链条为核心带动和指导新动漫系统的发展;以及对解决中国动漫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动漫;动漫系统;动漫研究
近年来,中国动漫的发展迅速,中国部分动漫企业的技术已足以匹敌一些国际知名动漫企业,如2013年由“海岸线”工作室制作的动漫《纳米核心》,其制作水平就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前不久,随着由中国漫画家孙恒原创的漫画《雏峰》即将在日本动画化,并且作为新番动画上映,“新番”一词源自日语词汇“新番组”,意思是新节目。新番是属日本影视界所特有,由于日本影视界中以动画出现“新番”一词的频率最高,所以新番可以说就是新番动画的代名词,新番即指日本最近(或即将)出的动画的意思。[1]这标志着我国的动漫向国际进军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动漫喜悦的背后也藏着深深的伤痛,例如,杭州盛世龙图动画有限公司耗资8000万人民币,历时五年制作完成的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仅有100万元的悲惨票房。[2]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中国动漫到目前为止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一、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一书中明确,2013年百度搜索风云榜单构成,前25名、前50名、前100名、前200名日本动漫的搜索指数分别是64%、62%、65%、45.5%,而排名第二位的国产动漫所占比例分别是24%、24%、23%、33.5%。[3](P12)搜索指数是可以代表了观众对动漫作品的认可程度,所以中国动漫归根结底在探索一个问题:怎样的动漫才是能够掀起“中国动漫的革命”?
基于前辈学者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得到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如今中国动漫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链不够完善,分散化发展严重。中国动漫市场一直是各自为战,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2014)》中,根据2013年数据统计及36个主要城市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的收视率及市场份额的前十位统计数据,一共104部电视动画片,在前十名的动漫中,有九部都是传统的原创少儿动画。而从当当网2013年度中国内地漫画销量榜前十位排行,2013年中国手机动漫销售排行榜动画类中可以看到均没有这些原创动画的影子,[3](P72)所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实际上一直是“分离发展”的状态。而究其原因则是生搬硬套日本模式(见图1),所以最终让中国动漫走上发育不良的道路。
图1 前辈学者研究中的完整的日本动漫产业链条[4]
(二)国产动漫作品内容缺乏创意性。动漫产业的核心依然是优秀作品的数量,而对优秀作品的评判大多是由观众喜爱程度决定的,但现如今不少作品内容没有吸引力,千篇一律“老掉牙”,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是因为国产动漫作品在动画作品方面现当下仍是以面向幼儿、少儿为主的,这也就导致了动画作品内容在原地踏步。
(三)国产动漫低龄化问题。基于上文中提到的,国产动漫作品依然面向低龄观众居多,这也是一直以来为其他学者所诟病的地方,漫画类受众面虽然比较平均。但国产漫画市场也是近几年才有所起色,“2013年1月和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导的‘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2013年末,87家动漫企业通过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认定,9家跻身重点动漫企业行列。”[3](P74)动画电影方面,其受众面则出乎意料的是高年龄层观众占多数(见图2)。不过目前为止,市场上上映的动画电影的内容却依然以低龄化为主。以《中国动漫发展报告(2014)》一书中资料,超过2000万票房的动画电影排行,前八位中除了《魁拔》之外,其余7部严格意义上都是面向低龄化观众的作品。
图2 中国动画电影观众的身份分布[3]
(四)作品中民族文化融合与情感共鸣的问题。国产动漫是有血有肉的,但国产动漫的民族文化如何与动漫文化进行最有效的融合,中国动漫做的功课并不好。国产动漫中作品内容与文化融合的方式较为单调,大多还是采用了“短平快”的说教模式,缺少了真正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元素。
二、新动漫系统的构建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笔者对近十年来的日本动漫题材来源、产业链体系深入分析之后,为中国动漫提出新的“动漫系统”模型(如图3),对比前辈学者提出的模型(如图1),此新模型的“新”在于:1.对旧产业链系统进行拆分与重组,让其形成紧密结合的环形发展模式。2.文化链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形成以文化系统引导下的“文化—产业”的立体网络结构。
图3 国产动漫系统新模型
此模型是“三环两系一核”的全新架构。“三环”指环形发展模式的作品领域系统和衍生品系统以及这两者共同组成的“作品——衍生品”开放式环形发展模式。“两系”指“三环”组成的新产业链系统与文化系统。“一核”指以情感共鸣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核心。
此模型的提出也是基于对日本及中国动漫产业的最为深刻的剖析。日本动漫产业链从表面上看是“线型”“面型”(如图1)的单循环或者多个单循环的组合,实质上,是“作品领域系统”与“衍生品系统”的环形发展模式。笔者通过对日漫作品题材、销售、运营等方面进行研究之后,为中国动漫提出了新的开放式环形发展的结构,以解决上文中提到的中国动漫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
三、新动漫系统带领中国动漫走出困境
(一)“新产业链系统”提供直接对策。
1.将动漫影视公司全权负责制变成领域合作制。领域合作制首先涉及的就是“改编模式”,“改编动画”模式起源于日本漫画连载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漫画市场发展良好,想要依靠好的漫画作品进行动画化,带动当时较为冷淡的日本影视动画市场。而事实证明,这样的运作模式是成功的,以动漫产业中的动画(Animation)为主要考察对象,考察日本动画市场中“是否为改编动画”(如表1),2008年之后由“轻小说改编”,“游戏改编”的新番动画进一步地压缩了原创作品在日本动画中的比例,开始逐渐形成新的“ACGN”新体系。“ACGN”新体系是指,由原先的“原创动画”“漫画”和“游戏”变成“原创动画”“漫画”“游戏”和“轻小说”四位一体的新系统,从而将“改编动漫”的类型中加入“轻小说改编”这一类。
表1 各改编类型动画占该年日本全年新番动画的比例汇总
(2015年日本新番动画资料来源于笔者已确定了上映时间及类型的作品。)
日本动画产业模式和中国的并不相同,日本动画新番一般分四个月番,1、4、7、12四个月新番,每番一般一周一集,个别一天一集,一般看上一集动画的回报率与反响效果制作下一集动画。将原创动画作品、小说作品、漫画作品和游戏产品四个方面的资源有效地整合的同时,降低原创作品承担的“高投入”“高风险”“低人气”的三道门槛,“改编动画”因原先作品积累的人气和资源可以提高所有领域作品的收益。
“作品四领域”的环形发展,可以改变国产动漫公司“大包大揽”的现状,让每个子领域的产业链之间形成互动,让动漫影视公司从以前的集宣传、创作、制作于一体的模式中跳出来,扩大对不同类别优秀作品的吸收,改变动漫作品题材受限的问题,达到动漫作品内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解决动漫作品内容上的创意性困境。
2.加强领域之间作品的合作,让一部作品拥有多重身份。当下市场实行较多的是网络小说改编成网络游戏,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国的文学市场十分庞大,无论是现在的实体书市场,还是热火朝天的网络文学市场。在网络文学市场中,网络小说市场的发展更是令人叹服,“2008年,原创文学网站的收入达1亿左右。从业人员2400。其中起点中文网拥有18万名作者,原创小说超过23万部、总字数超过200亿字,每天有3000万字以上更新,日点击率超过3亿。”[5]其丰富的作品内容就为小说作品动画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漫画行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更是让中国的一些漫画家身价提高了数十倍。这些都为中国动漫作品能拥有“多重身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3.“改编模式”下严格筛选优秀作品。优秀的作品必然是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作品之间的“流通”必然会带来内容上的多元化。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要,动漫作品的内容也就不能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题材。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一部作品的好坏,甚至在分秒钟之间就已经评价出来,而经过新动漫领域系统的筛选,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观众们反响强烈的作品,但是即使这样的作品,也需要严格的把关,而如何把关,怎么把关,就是接下来我们提出的“文化系统”的作用。
(二)“文化系统”主导中国动漫的灵魂。中国动漫近些年抄袭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例如,《小猫啦啦》抄袭著名的日本动漫《甜甜私房猫》(如图4)。《大嘴巴嘟嘟》其中的造型及场景,和日本动漫《蜡笔小新》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图5)。若是把这样的“改编”当成了“原创”,高举着原创的大旗,却在“山寨模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那么中国动漫的发展就有可能再走进死胡同。
图4 左图为《蜡笔小新》 右图为《大嘴巴嘟嘟》
图5 左图为《小猫啦啦》 右图为《甜甜私房猫》
中国动漫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灵魂,而这灵魂,则是隐藏在那产业链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链条”,即新动漫系统中提出的文化系统。
中国动漫发展的道路,实际上就是寻找“灵魂”的过程。如何寻找“灵魂”,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
民族文化与动漫作品真正的结合,使民族文化有效的被动漫作品吸收。使传统文化、价值观细水长流般流进动漫作品中,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能够使观影人有感同身受。提高对作品的认可程度,解决了作品吸引力的问题,加快动漫作品对文化的再创造,打破传统文化“生搬硬套”的套路,使动漫作品带有一定新鲜感,从根本上解决了作品创意性问题。
这点我们可以从日本动漫中文化特点来借鉴。(1)日本动漫的融合性。日本动漫中处处都能看到日本文化的影子,笔者分析各类题材的日本动漫,在日本动漫中,提及较多的词汇和短语有“我回来了”“一路顺风”“我开动了”“请多指教”“玄关”“祭(庆典)”“味噌”等。这些日语的词汇传播的就是日本文化,与其说动漫已成为日本的代名词,倒不如说是这些处处被体现出的日本文化的底蕴,吸引观众,再利用生动的剧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2)再创造性。日本动漫作品对各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再创造性,对原有的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进行二次加工,所以可以看到,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很少生搬硬套地将原有的故事直接展现给观众,而是将民族文化以新故事的形式“揉碎”加入到作品中,这种方式增加了动漫作品的新鲜感。例如,动画作品《猫神八百万》中就以现代日本为舞台,讲述了“日本八百万神灵”中猫神的故事。
2.树立正确的动漫作品价值观。中国的动漫作品“灵魂”根本在于内容,而内容的决定在于制作方,如何做出一部真正的好动漫,关键在于如何真正地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给一部动漫。
例如,作品《秦时明月》则是一个证明了文化系统意义的绝好例子,整部动漫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的精髓文化,对诸子百家的故事进行再创造,加入了幻想的元素,激发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跟着主角的冒险历程开始,感受到浓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绝圣弃智”法家“善赏罚”,兵家可“役乾坤之力为万人敌”,阴阳家则“太极玄一,为阴阳道”。这种方式也能引起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情感共鸣。
(三)动漫作品应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从文化民族、国家意识的高度,能够使观众产生归属感、使命感以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有效地符合并宣扬主流价值观。这样的作品是符合全年龄层次的人观看的。
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元素在结合动漫作品之后,会反应出它强有力的意识性。这类作品大多以国家之间的战争,或者以日本灭亡,世界危机为背景,讲述解除危机、拯救世界的故事。这类作品制作精良,给观众带去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感觉。而且这种将国家、民族意识融入到动漫中的做法,其影响可以说是“意料之内”,日本自卫队就曾用与动漫社合作,推出了“萌化”的征兵广告。
日本动漫意识性这个特点可以说是十分引人注意的,也是值得我国动漫借鉴的,该类日本动漫里带有的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可以将民族文化快速、有力、系统地融合到动漫作品中,尤其是这类的日本动漫作品中经常以“日本灭亡”“世界危机”等为背景,这类作品时刻透露出一种民族的忧患意识。
这类战争类作品从日本战后发展时期涌现,官方将其分类为“反战类”题材,这类题材带着“忧国忧民”的气息出现在作品大军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机动战士高达0079》《超时空要塞》和《EVA》这三部动漫也被称为日本“机器人动漫”的三次革命。三部动漫均以其强大的军事战争科幻的故事设定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其内容中包含的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是涵盖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从此战争类作品一路高歌猛进。看到在安倍晋三活动频繁的2013、2014、2015年,战争题材作品数量最高(如表2),说是“反战类”题材,实则也不尽然。
表2 2009年到2015年日本动画部分作品类型比例表
我们从接下来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所谓的“反战类”动漫作品中的某些东西实际上开始慢慢变质,不过那种透露给本土观众的那种民族忧患意识并没有减少而是大大地增加了。而这类的作品也正在席卷着我们的中国动漫观众,动漫作品《罪恶王冠》的百度贴吧,在动画上映之后的三天内贴吧粉丝数突破十万。
2011年10月新番作品《罪恶王冠》(日文:ギルティクラウン),故事背景设定为2029年,日本因突然爆发“Apocalypse Virus(启示录病毒)”的蔓延而陷入了混乱之中,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日本,受到了由超国家之间所组织成的名为“GHQ”的组织武力介入并接受其统治。
故事中出现的“GHQ”这一组织,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过的。“GHQ”原为General Head quarters,指的是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称作“盟军”的实际上只有美军,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接管日本,负责对日本进行改造。[6]
“GHQ”接管日本后,实际上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但是在《罪恶王冠》故事设定中出现的“GHQ”该组织,且从最高司令以及人员设定中可以看出就是以“GHQ”为原形,完全变成了一个独裁统治的暴力组织,其中对于人性的蔑视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其中台词“将朋友作为武器,就是所谓的罪恶王冠”传播出一种已经扭曲的价值观,不再以明显的方式讲述关于“日本之痛”的故事,这样的由“显”转“隐”的方式,开始成为日本动漫扭曲地灌输国家忧患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意识性强的作品会给观众带来直观的印象,是一种危机感的冲击,进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这同时也是动漫作品与观众情感共鸣达到最高层次的表现之一,观众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会从内心深处认可。
只是国产动漫作品里这种强有力带有民族意识的作品太少了,对中国动漫近10年的动漫作品题材进行汇总(见表3),大多数国产动画没有因地制宜地加入适合该年龄层次的观众接受的中国文化元素,只是千篇一律地将民族文化“搬进”动漫作品里,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就更不用谈再创造的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侧面印证了前文中产业链环形发展的必要性,作品走分级、“全年龄化”的道路,不仅能够扩大作品内容的被接受程度,而且更能够促进文化被不同受众接受。未能借鉴日本动漫的文化融合的优秀经验,作品也就未能给观众以情感上的冲击,使观众的情感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话就更无从谈起了。
表3 2006到2015年国产动漫部分类型比例汇总
“新产业链系统”从宏观的经济学角度直接解决了中国动漫面临的四个问题,而“文化系统”则起到了对其指导的作用,在这只无形的大手的作用下,中国动漫才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而这核心思想则是新动漫系统运作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中国动漫不仅仅是要形成产业链,还要形成立体网络,单飞式的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前进。本文提出的新的动漫系统意在从“文化——产业”角度为解决国产动漫面临的几个困境提供可行性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市场研究,发现牢牢控制住日本动漫产业的不仅仅是紧密的产业链,更是存在于那之上的文化网络,它紧握住日本动漫的命脉。中国动漫要以中国文化价值网络为基础,以面向个人、社会与国家为目标,以动漫的内容、题材为支柱,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动漫这栋大楼盖好,使中国动漫产业形成整个思想价值的网络,形成统一的动漫文化的战线。中国动漫系统应是具有以民族意识、情感共鸣为核心的情感系统,以产业互动为核心的作品领域系统和以包容性强,延伸性好的衍生品系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解决“怎样的动漫才是能够掀起‘中国动漫的革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聪慧.动漫文化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窦新颖.中国元素助力国产动漫角逐奥斯卡[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12-08(009).
[3]卢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4]何建平.日本动漫产业运作模式研究——兼论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J].当代电影,2009(7).
[5]刘华.中国动漫产业受众定位低龄化的危机与应对[J].北京社会科学,2014(8).
[6]廖宏斌.起点中文网发展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7]苏静.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第一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42.
[责任编辑王占峰]
作者简介:吴昊(1990-),男,安徽铜陵人,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动漫文化。方前移(1976-),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史。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03-0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