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水利枢纽工程厂址及厂房布置设计
2016-03-23孙红丽陈晓群
孙红丽,陈晓群
(1.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00;2.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0)
1工程概况
ATS水利枢纽工程是叶尔羌河流域内最大的控制性山区水库工程,在保证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供水的前提下,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本枢纽为大(一)型Ⅰ等工程。
枢纽工程由拦河坝、表孔溢洪洞、中孔泄洪洞、深孔放空排沙洞、发电引水系统、主电站厂房、生态基流引水洞及其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主电站装机容量700 MW,主电站厂房为2级建筑物。厂房设计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厂房抗震设计烈度为Ⅷ度,基岩峰值加速度为221.0 gal。
2 厂区地形、地质条件
厂址区位于坝址下游河谷右岸,坡高300~550 m,自然坡度33°~70°,大多基岩裸露,坡脚分布崩坡积物和洪积物,岩层走向与边坡近平行,倾岸内或下游,厂址位于坡脚洪积台地上,呈缓坡地形,在河边形成5~8 m高的陡坎。
厂址区主要出露白垩系和第四系。白垩系岩性主要为块状细砂岩、块状粗砾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少量脉状及团块状石膏、中部夹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第四系主要有中更新统漂卵砾石层(Qal2),具弱~微胶结;中更新统含土碎块石层(Qpl+dl2),厚度20~30 m,局部泥质弱胶结至胶结,含直径1 m的孤石;全新统漂卵砾石层(Qal4),结构密实。
厂址区无大规模断裂分布,主要发育顺层次及断层。
厂址区基岩裂隙水贫乏,水位略高于河水位。厂房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20 m。厂房位于顺河条带状分布的坡脚洪积台地上,台地宽100~150 m,地面高程1 620~1 665 m,覆盖层厚度42~45 m,主要为崩坡积、洪坡积和冲积物组成。
厂房后边坡岩层倾向坡内,利于岸坡稳定,在1 655~1 700 m高程,岸坡较陡,局部倒坡,分布不稳定岩体,总方量约3 400 m3;1 760~1 995 m高程,形成总方量约3.38万m3的不稳定岩体;1 690~1 880 m高程局部堆积崩坡积含土碎块石,表层结构松散,下部局部见泥质弱胶结,总方量5.03万m3,需清除或防护处理。
厂房挖深40~50 m,基础主要为白垩系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层,局部分布弱胶结至半胶结的中更新统洪坡积含土碎块石层。河床砂卵砾石层地基承载力450 kPa,下覆基岩地基承载力为800 kPa。
3 厂区枢纽布置
3.1 厂址方案拟订原则
进行电站厂房布置时,厂址位置宜和枢纽其他建筑物布置相互协调统一,以保证电站正常运行,并考虑以下原则。
(1)根据上、下游水位衔接条件,引水洞线及厂址位置应尽量选择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优的地段。
(2)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岩层、裂隙走向及倾向),建筑物应尽量避开高陡边坡、滑塌体,满足减少开挖量并保证厂房后边坡稳定。建筑物应避开山洪沟水流的冲击。
(3)布置地下厂房方案时,洞室布置在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坚硬、上覆岩厚度不小于2~3倍洞室跨度、地下水微弱及山体稳定地段,并避开大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区、破碎带及高应力区。
3.2 厂址比选方案
工程区洪沟南侧0.5 km及1.8 km处河道右岸坡脚地形相对平坦,有布置地面厂址的地形条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与下一级水电站工程正常蓄水位衔接的要求及发电引水洞布置,初选两个地面厂址方案(厂址一、厂址二)。结合发电洞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考虑发电洞不设调压井为控制条件,在距发电洞进口1.0 km左右的山体中拟定地下厂址方案(厂址三)。
对3个方案从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机电布置,施工,移民占地,运行管理、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如下。
(1)地形、地质方面分析。在地形条件方面,厂址一发电洞穿越洪沟时,受地形条件限制需采用明管方案过沟,而厂址二无上述问题。两地面厂址区地形条件相似,厂房和调压井所处的山体自然边坡稳定,厂址基础均为第四系堆积物,岩性为坡积块碎石土和冲积砂卵砾石。地下厂址(厂址三)区山体雄厚,基岩裸露,厂址处岩石属中硬~坚硬岩,可利用坝址下游冲沟布置交通、出线及通风洞出口。
(2)工程布置方面分析。厂址一发电洞穿越洪沟时,受地形条件限制需采用明管方案过沟,尾水为衔接天然河道需采用长尾水渠方案,因厂基覆盖层较厚,其基础处理工程量较大,就地面厂址工程布置而言厂址二相对较优。厂址三洞室埋深较大,其附属洞室布置接地面较困难,且厂址三位于发电洞首部,靠近库区,厂址上游侧需增设帷幕灌浆廊道,以减少厂房排水廊道的工作压力,因此厂址三工程量较大。
(3)机电布置方面分析。地面厂址和地下厂址主机及升压设备在均采用户内式的布置形式,但地下厂房受埋深条件限制,地面出线场距地下升压站较远,其高压电缆相对较长。
(4)施工方面分析。两地面厂址地形较开阔,便于施工布置,施工干扰相对较少。地下厂址洞室开挖量较大,洞室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相互制约,但地下厂址的施工可不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可全年度施工。
(5)移民占地方面分析。地下厂址仅在交通洞、出线洞、通风洞出口存在工程永久占地,移民占地较小,地面厂址占地相对较大,尤其地面厂址一位于村内,移民占地投资大。
(6)运行管理方面分析。地面厂址采光通风条件良好,但高边坡在运行期间存在威胁安全运行的问题,需对边坡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地下厂址虽避开了高边坡的影响,但其采光、通风、防潮条件相对较差,运行管理费用高于地面厂址。
(7)工程投资分析。经工程投资分析,厂址二工程直接费最小。虽然厂址二和厂址三电量相同,但厂址二工程直接费比厂址三少3 933.72万元。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推荐厂址为地面厂址二。
3.3 厂区布置比较
根据主变场的布置,拟定主变布置在副厂房上游侧平台上(方案一),主变布置在副厂房内(方案二)进行比选(见表1)。
表1 厂区布置比较表
方案一厂区由主厂房、副厂房、开关站等组成。主厂房包括主机间和安装间两部分,安装间布置于主机间左侧;副厂房布置于主厂房上游侧与主厂房等长,副厂房包括二次副厂房、一次副厂房及户内升压站; 4台220 kV主变布置于副厂房上游侧开挖平台上,与发电机层同高,厂区在副厂房上游侧及尾水平台可形成环形通道,安装间下游侧布置回车平台衔接永久进厂路,尾水经尾水反坡及尾水渠投入下游河道。厂房永久边坡高度70 m左右。
方案二是将主变布置于副厂房内,减少副厂房上游侧平台开挖宽度,边坡可顺基岩强分化下限开挖,进而减少边坡石方开挖量,其余布置与方案一基本相同。
对两厂区布置方案进行优缺点、投资比较后,认为方案二能减少边坡的石方开挖工程量,且主变布置在副厂房内,对设备后期安全运行有利,投资较主变布置户外减少430.35万元,因而推荐方案二,即主变布置于副厂房内的方案。
4 厂房布置概述
厂区由主厂房、副厂房、开关站等组成。主厂房包括主机间和安装间两部分,安装间布置于主机间左侧;副厂房布置于主厂房上游侧与主厂房等长,副厂房包括二次副厂房、一次副厂房及户内升压站; 220 kV主变布置于副厂房内,与发电机层同高,厂区在副厂房上游侧及尾水平台可形成环形通道,安装间下游侧布置回车平台衔接永久进厂路。尾水建筑物由尾水闸墩、尾水反坡及尾水整治段组成。尾水闸墩后接1∶4反坡段,反坡末端经尾水整治段接天然河道。厂区布置见图1。
4.1 主厂房布置
主机间内设4台175 MW水轮发电机组,考虑发电机组风罩尺寸、机组间设备布置及检修通道的要求,确定机组间距为20.5 m,主机间长度为87.625 m;由主机间上游侧布置蝶阀、油压装置、调速器等对空间的要求,确定主机间上游侧宽度为16.2 m,主机间下游侧布置有中性点,考虑运行期通道及辅助设备的布置,确定主机间下游侧11.9 m。
图1 厂区平面布置图
安装间面积为一台机组扩大性检修的需要面积,考虑安装间与主机间同宽,确定安装间长度为33.3 m。主厂房尺寸为120.975 m×28.1 m×56.2 m。
根据一台机发电时相应电站尾水位为1 610.63 m,水轮机吸出高度Hs=-10.3 m,确定机组安装高程为1 600.35 m。考虑蜗壳顶板厚及上部设备布置的需要,水轮机层高程为1 603.90 m。根据水轮发电机组各控制高程,确定发电机层高程为1 614.50 m,为便于机组安装及检修,确定厂内检修层高程为1 617.00 m,安装间地坪高程同检修层高程。发电机层以上空间尺寸受吊车起吊高度控制,考虑起吊、检修需要确定轨顶高程为1 631.30 m。考虑桥机正常运行对净空的需要,确定屋面梁底高程为1 638.10 m。
4.2 副厂房及户内GIS开关站布置
副厂房按功能要求分为一次副厂房和二次副厂房。一次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二次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安装间及一次副厂房右侧;一次副厂房与二次副厂房布置整体呈“L”型。厂房各建筑物布置见图2和图3。
图2 发电机层平面布置图(单位:m)
图3 厂房横剖面图(单位:m)
一次副厂房共分为五层,地下二层,地上三层。为便于厂内设备运行管理副厂房主变场与主机间检修层同高程(1 617.00 m)布置,开关站采用户内GIS设备,布置于主变场顶部。一次副厂房地下一层底板顶高程为1 607.85 m,布置有断路器、厂变、配电设备等;地下二层高程为1 613.50 m,布置有电缆等;地上分别为主变层、电缆通道层、GIS层、屋顶出线层。主变层高程为1 617.00 m,电缆通道层高程为1 624.65 m,GIS层高程为1 627.65 m,屋顶出线层高程为1 638.65 m。一次副厂房主变层高程为1617.00m,布置有4台220 kV主变压器、设备检修通道、10 kV高压开关柜等;电缆通道层布置有电缆;GIS层布置有GIS开关设备;屋顶出线层主要布置有阻波器、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出线架等;一次副厂房尺寸为120.975 m×16 m×32.3 m。
二次副厂房共分为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为电缆夹层,高程为1 613.50 m;地上分别为中控层、办公层和屋顶层,中控层高程为1 617.00 m,办公层高程为1 621.50 m,屋顶层高程为1 624.65 m;二次副厂房尺寸为44.3 m×16 m×12.05 m。一次副厂房分为五层,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布置断路器、厂变等,地上分别为GIS夹层、GIS层、屋顶出线层。GIS夹层高程为1 627.30 m,GIS层高程为1 630.90 m,屋顶高程为1 641.90 m。4台220 kV主变布置在一次副厂房内,高程为1 617.30 m,副厂房尺寸123.0 m×16.0 m×35.0 m。
5 结 语
通过上述厂址及厂区布置比选论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虽然电站厂房占工程总体投资比例小,但厂址选择及厂房布置对工程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电站经多种方案比选后确定地面厂房方案,节省工程投资,方便运行管理,技术经济可靠。
(2)本电站采用户内GIS开关站布置,适用当地恶劣气候环境。
(3)本电站主变布置在副厂房内部,缩短了母线长度,降低电能损耗。上游侧平台仅满足交通通道要求,大大减少厂房上游侧边坡高度。
(4)本电站采用副厂房屋顶作为架空高压线出线场,建筑物布置紧凑,可有效减少厂房结构开挖工程量。
□
[1] SL 266-2014,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
[2]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疆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乌鲁木齐: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3]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疆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 乌鲁木齐: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