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心态调适

2016-03-23温圆玲叶飞霞

关键词:共识心态价值观

温圆玲,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心态调适

温圆玲,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当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改革共识。社会心态是改革共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折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反映各种民意诉求,也及时回应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进行调节整塑,意在规范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认知和行为走向,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心态进行调适,以期达到全民的理想、价值、情感共识,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适;社会心态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凝聚共识才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随着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理想、价值观念都受到巨大冲击,必然引起公众社会心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改革共识的凝聚。社会公众是深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对改革的一切认识都反映在社会心态上。社会心态除了反映人们对于社会变化的认知、态度、情绪等,也反映相对来说更为稳定的社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从客观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到社会心态的中介转换器、导航仪,具有调适、规范的作用,在变化中正立方向,在复杂中作主导,有效调适不良社会心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三个倡导”凝练地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共识”。不管是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是社会心态的培育内容,它们既都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期待,又符合人民与国家利益需要的一致性,以及在实现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上的天然契合性,因而,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

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规范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认知和行为走向,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心态进行调适,以达到全民的理想共识、价值共识、情感共识,从而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一、社会心态基本内涵分析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2]

社会心态是一种自发的社会意识,它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是对复杂变化的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具有自发性、直接性、普遍性、历史性、时代性等特点。社会心态产生于每一个社会公众个体,又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和影响着每一个社会公众,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情民意和社会公众情绪的折射和反映,表述宽泛,内涵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集合性和整体性特征。社会心态透过整个社会的流行、舆论和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得以表现;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通过社会认同、情绪感染等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和情绪性的影响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建构而形成的最为宏观的心理关系。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理想、价值观念等都受到巨大冲击,必然会引起公众社会心态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心态是改革共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社会心态的改变影响到改革共识的凝聚。社会心态是一种自发的社会意识,尽管它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中较为低级的层面,但它依然能够对社会存在的不同层次和方面产生有力的反作用。在此过程中滋生的不良社会心态,阻碍改革进程,让国家为之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社会心态是群体认同的共同心理基础,共有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共同的社会心态。因此,社会心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倾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的调适分析

社会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起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在一个存在着有活力的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的动机、欲望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境遇的体验、情绪、行为反映倾向等不仅要受到各自价值观的引导、制约,而且,还要受到他们共同认可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准则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规范,也就是说,社会心态受到共同标准的调节整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凝练在一起,必然对社会公众社会心态产生调适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理想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优秀价值理念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练而成的价值选择。不仅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向,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价值判断,兼顾了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更深刻地诠释了人民的理想信念。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成员在理想信念上的共识。这种共同的理想追求能够汇聚中国力量,激发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和动力。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会消解改革共识的凝聚、松懈人们改革的斗志、涣散人们改革的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辩证看待改革发展中的不足和成就,引导人们深刻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把个人的奋斗和国家的进步融汇在一起,达成改革认同,形成改革合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

当前,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明显,社会心态出现一些偏颇现象。社会心态失平衡不仅与人们的情绪基调、价值判断有关,同时也与各种认知是否协调、是否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有莫大关系。当个人存在不合理认知或信念,并进一步扩大时,就会对个体的行为倾向和价值判断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衍生不良的社会心态,阻碍改革共识的凝聚。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思想碰撞中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积极回应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强调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取向,强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公平正义法治社会的共建,让人民能够厘清改革和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能够自觉地理性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大大提高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和信心。网络舆情表达已经成为社会认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其成为不良社会心态发酵的温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内化于心,有利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清朗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了人民的期待,增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它通过主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或者通过改变错误的认知来调节社会心态,从而让人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参与改革。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的行为导向

社会心态产生于个体,又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和影响着个体,是对复杂变化的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它属于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的不同层次和方面产生反作用。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一方面是人们行为价值意念的总和;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心态比较稳定的部分,又引导人们的行为导向,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应该在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并做出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党的十八大对公民个人基本道德价值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的高度总结,对净化人们其心态、规范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明确公民职责和权力,重诚守信,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和提升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标准和规范,有利于传递时代强音,内化于心,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外化于行,引导人们的行为导向,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凝聚社会共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适社会心态路径探究

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对改革的一切认识都反映在社会心态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成员从客观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到社会心态的中介转换器,具有调适、规范的作用,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心态进行调适,以期达到全民的理想共识、价值共识、情感共识,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理想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坚定信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统一意志才能统一行为,必须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心态需要高尚的价值观来引领、需要高尚的精神来激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国家以目标、给人民以理想和信念、给改革以精神支柱,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价值体系,具有激励人们追求目标的无穷力量,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也具有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独特优势。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精神共识的引领。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引下,求同存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凝聚改革共识;坚定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价值诉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诉诸于社会管理及个人社会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存在的价值失范、道德滑坡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回应,而且从社会价值层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愿景。这就为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奠定了价值共识和思想基础。不仅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取向,而且更为深刻地在自身发展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表达了人民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主张。

随着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公众社会心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呈现价值多元化。价值共识是连接人们行为规范和思想追求的纽带,价值共识的凝聚可以有效调适不良社会心态,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必然选择。形成具有价值认同感的社会心态,要以相同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现代社会不可能打破价值观多元,也不可能消灭利益冲突,因此,要凝聚价值共识,即形成一个具有广泛社会认同的社会共有的核心价值观;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全体人民享有改革成果,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公正;要弘扬自由平等竞争,巩固机制体制建设,提高人民深化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为改革奠定根本的、内在的、持久的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情感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阐明了每个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应持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是各社会群体甄别利益得失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注重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而且关注每一个人精神层面满足;并以其鲜明的调适性、规范性和劝导力,引导人们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利益诉求和个人愿望,并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进融汇一起,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也是培育社会心态的重要遵循。

社会心态由于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直接反映当前社会运行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动态,具有较强烈的情感情绪色彩。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行动航标,具有强大而神奇的力量,引导社会心态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信仰支撑,激发个人参与改革的热情,激发强烈的改革认同,并汇聚精神力量,凝聚精神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精神共识,引导人们温润心灵、优化心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凝聚改革共识。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04).

[3] 冯婷.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心态调适[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05).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梅萍,杨珍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J].中州学刊,2015(03).

[6] 胡宇南.试论社会心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04).

[7] 刘扬.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调节[J].江西社会科学,2002(06).

[8] 沈建波.社会心态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J].思想理论研究,2013(05).

D64

A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路径研究”(2014B020)

温圆玲(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叶飞霞(195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识心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商量出共识
还是“看掐架”心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