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变革
2016-03-23董艾辉吴广莉吴杨梅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董艾辉,吴广莉,吴杨梅(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变革
董艾辉,吴广莉,吴杨梅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女性一方面将率先完成由消费者到消费商的革命,休闲方式正在由传统扁平走向现代立体的自由选择,社会交往范围由熟人圈走向了地球村,同时诱发了中国女性无限的工作潜能;另一方面,受快餐文化思维惰性的影响容易演变成单向度的女人,面对面交流的缺失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中国女性安全的一大隐患,精准的广告投放引诱女性非理性消费情况增多。
[关键词]大数据;中国女性;生活方式
一、开启了中国女性生活新方式
(一)中国女性将率先完成由消费者到消费商的革命
“大数据”是一种拥有巨大价值的信息资产,它反映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个信息都是一个数据。当前,大数据已经完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托马斯·达文波特说:“大数据的作用将颇具变革性。”的确,大数据对中国女性消费方式就具有革命性意义。米勒(Arthur Miller)在其剧本《代价》中描述,“许多年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许上教堂,也许闹革命,诸如此类。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1]弗洛姆认为,20世纪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一大特征是“拼命消费”。大数据时代中国女性的“疯狂消费”,影响着消费市场的风向,目前中国网站运营和电子商务占据人们生活的半壁江山,而中国女性就是这一消费市场的主角,网上购物已成为中国女性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例如2015 年11月11日,仅过72秒,淘宝天猫平台的在线交易额突破10亿;11日全天交易额突破912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革命已蔚然成风,势必引起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不仅会改变购买方式,而且支付工具、分享渠道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当消费者步入革命式变化时代,其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单纯的消费者升级为消费商。目前从微信的发展态势,逐渐显示出的巨大潜力和渗透力中可以发现,“消费商”正在逐渐成为全新的商业主体,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其影响力呈几何式增长。对于中国女性来说,这是一次消费模式的革命,由消费者到消费商的革命。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纪正在“拼命消费”的中国女性有优势率先进入消费角色转换,这就需要她们能够转变消费的思维方式,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拓宽消费渠道,给迷茫的消费者指引方向,作为消费群体意见领袖的她们,使消费者转变为消费商成为可能。
(二)休闲方式正在由传统扁平转向现代立体的自由选择
中国女性的休闲内容经历了从过去最具文化性的琴棋书画雅休闲,到打麻将、请客吃饭的民间质朴的俗休闲;从崇尚安静、室内、艺术等静休闲,到积极参与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的动态休闲的变化过程。大数据的价值核心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大数据给中国女性生活条件带来的便捷不单单体现在购物方式上,还体现在女性休闲方式的选择上。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女性每天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得国内外海量的信息,她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时地调整生活形式和内容,扩展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为生活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提供可能。据调查,女性休闲方式原来呈现地域化的特征,如北京女性休闲之中仍不忘书香味;上海女性听音乐、看电影的多;而广州人则经常去咖啡厅、玩游戏机等。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这种地域化不那么明显了,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普遍喜爱的旅游和上网。一旦有机会出游,她们便会通过网络平台等工具查找旅游点的信息,包括门票价格、周边环境、酒店预订、来回机票等等,从各种各样的选择中选择一个最合理和科学的安排,并且这一过程并不需要太多时间。目前的3D技术或地图街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让女性在家里便可以感受景区的美好,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拥挤的信息,以便调整出行计划,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社会交往范围由熟人圈走向地球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往成为新兴的交际方式,成为了现代社会人类新的存在和活动形式。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已经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置身其中的中国女性,能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分享海量的用户数据,不花分文足不出户就能幸福地将自己的社交圈子从熟人圈扩大到地球村,不能不说其实这是向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的迈进,向共产主义时代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的靠拢。
大数据时代的社交环境网络化变革,使中国女性社会交往范围空前扩大了,现在中国女性通过互联网这种虚拟的环境,不单单局限于某个区域的固定对象,她们的交往活动对象覆盖到整个地球村,呈现出多元化和虚拟化的特点。一方面,中国女性社会交往无地界,无国界。女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国交流,即使外语不好,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翻译,消除语言方面的障碍,这在翻译app出现以前是不大可能的。另一方面,女性可以自由地去外国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外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将中国特色带去世界各地,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中,传达中国人民的友好。第三,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女性很多会在微博、贴吧、社区等社交媒体上寻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她们可以从虚拟的“网友”成为现实中的朋友,自媒体的发展成为了她们认识朋友的新方式。除此之外,中国女性的生活活动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固定对象,由于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性,对生活活动对象的选择具有更多自主性。比如,当前很多女性更加关注自身的形体管理,有的人通过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就可以在家里自学,有些人则选择到健身房加强锻炼等。
(四)中国女性的工作潜能由压抑被动到自由飞翔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女性解放”问题:“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决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2]同时,认为女性解放的条件首先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参加社会劳动是女性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3]。马克思特别强调社会劳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从事社会劳动人类才能创造社会价值,女性也不例外。“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的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极少功夫的时候才有可能。”[4];其次,使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女性解放的另一个条件,“把私人的家务劳动熔化在公共的事业中”[5]。
对于女性来说,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就是:很少能够做到家庭和工作二者兼得。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女性完全可以利用数据的力量帮助自己实现家庭和工作兼顾。由于大数据的便捷,中国女性工作方式也变革了,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所和工作性质,甚至现在在家工作已经普遍存在。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一场寻宝游戏,而人们对于数据的看法以及对于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时释放出的潜在价值的态度,正是主宰这场游戏的关键[6]。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开始同男性一样拥有了劳动机会,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有所提高。但是,我国女性就业者多集中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林牧业、服务行业和商业行业中,低技能的劳动者居多[7]。女性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劳动获取较低的生活报酬。但是,这一局面即将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得到改变,与中国女性相关的职业也呈现爆炸式增长。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可以说,未来的大数据工作,意味着高薪、稳定、广泛的职业使用度和优越感。我们看到大数据下零售、保险、电子商务等行业如雨后春笋般高速发展起来。如淘宝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尤其是女性群体从事淘宝客服等工作,工作环境较好,内容较轻松。2015年是微商元年,现已带动近两百万人就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微商,成为微商。淘宝和微商这类电子商务的岗位,不要求具体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这对女性来说是非常诱人的。同时,大数据时代,网络交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大大地增加了中国女性的自由时间,并且提高了她们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了她们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网络交往打破了时空障碍和主体身份的限制,使得“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的个人所代替,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8]。例如,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女性,有的已经实现了不出家门就可完成家务工作休闲于一体的所有活动,集家长、职场于一身的多重身份,生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总之,大数据时代诱发了中国女性无限的工作潜能,使中国女性的工作潜能实现了从压抑被动到自由创造的转变,促进了中国女性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整个社会质的飞跃。
二、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新困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领了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时尚和消费潮流,也给中国女性生活方式产生了复杂影响。在中国女性不知不觉当中,大数据既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方式,也塞给了她们新的困惑。
(一)快餐文化的思维惰性容易造成单向度的人
弗洛姆认为,只有当我们的社会里人比物的地位重要了,我们才能幸免成为机器人或免于一场核战争中遭到毁灭。不错,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女性已经享受到了其带来的无限益处。但是,大数据首先是数据量大。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过,我们现在每48小时收集到的数据量(1.8泽它字节, 即1,800,000,000,000,000,000,000字节)相当于人类从“文明之初到2003年为止”收集到的数据总和[9]。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现在短短数日收集到的数据量就已经超过人类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收集到的数据总和。置身于如此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女性,虽然一方面可以享用海量的资讯信息,享受着美味的快餐文化,给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又由于她们长时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云亦云,逐渐丧失了对事物进行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再具有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了大数据时代思维惰性的奴隶,有可能沦落为病态的“单向度的人”。如,现在很多女性都感觉到微信使人聊天成瘾,刷朋友圈找存在感成为习惯,一旦人机分离就焦虑不安,甚至因为聊微信耽误工作和学习,使人被大数据充满整个大脑而没有时间和思维空间进行批判与理性分析,种种大数据的种种负面影响无一不在吞噬着中国女性的理性与思维能力,大数据来临的同时,中国女性需警惕单面人风险的来袭。
(二)面对面交流的缺失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
我们正处于海量、多样的信息高速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人际交往不单单局限在现实世界,大数据构建的虚拟世界也成为了人们交往的“主战场”。由于虚拟交往的对象、圈子和交往规范与现实世界有连接,交往情节又被虚拟化,使人们处于一种半虚拟化的生存状态[10]。大数据时代下,虚拟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互动共生,人们在这种半虚拟化生存状态下,看似人际关系更密切,其实高科技的发展使人际关系不断异化。大数据特别是大众媒体高精尖技术不断发展,中国女性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微博、微信、QQ、朋友圈、报纸、杂志、广播带给她们的讯息,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充盈与幸福,尽情地享受信息自由与价值尊荣带来的快感。数码科技、时尚名品、名车豪宅逐渐成了现代文明的代名词,成为她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朋友间的聚会消遣却变成了眼花缭乱的“数字世界”,出现在各自的“朋友圈”中,聚会不再是讲述最近各自的生活状态,而更多的是不断的攀比和拍照,缺少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东西——交流,使人际关系的维持仅仅靠“数字世界”,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关系不断疏远,这样异化的人际关系是大数据时代中国女性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例如,微信朋友圈现在滋生出各种点赞党、代购党、自拍卖萌党等等使微信的人际关系传播功能失去了初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异化,中国女性尤其如此。
(三)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中国女性安全的一大隐患
美国巴布森学院的信息技术专家托马斯·达文波特说:“大数据的作用将颇具变革性。”例如,运用运算法则,可以分析无数种性格特征,甚至发展到了可以帮你快速匹配合适的伴侣。但同时大数据的副作用也会伴随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美国美利坚大学传媒学院的劳拉·德纳尔迪斯就担心新技术会损害隐私。因为今天我们可以借助许多强大的方法,通过各种数据信息发现当事人的真实身份。而且,我们数据存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把照片和文件备份到自己的电脑或者U盘上。但是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改变,当前很多中国女性尤其喜欢晒幸福,把大量照片放到网上、放到朋友圈,在云中进行存储。她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其实这样一来必将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容易引起女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只要我们连上网络上网,我们的个人信息就会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被一些大数据公司收集,但我们却不能对那些利用我们数据的应用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从前,中国女性们并不关心个人信息,认为其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但是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人们无法避免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被使用,如微博、社交网络,这些用户自己公开的信息是任谁都可以使用的[13]。在大数据时代,很多商家看到了数据的商业价值,从而使个人信息商业化、功利化,这种个人信息的泄露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比如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冒名办卡透资欠款、坑蒙拐骗趁虚而入、个人名誉无端受损等等。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女性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个人信息的不安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大隐患。
其实,隐私是个人生活健康美好的基本保障。只有个人的隐私得到了保护,才能谈得上个人生活的美好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隐私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很多人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的获得途径太多,每个人生活在一块透明玻璃之下,一举一动都能被监视到。因此,大数据时代,中国女性也要寻找保护个人隐私的最佳途径。
(四)精准的广告投放引诱女性非理性消费
现在广告的投放越来越精准化,特别是上网时会弹出一些你感兴趣的商品,这些广告更像是“私人订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数据挖掘和分析,广告不再是那些过去让你反感的形式了,其内容越来越多样和精准。有了数据分析之后,互联网广告商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来给你推送你需要和满意的广告。比如你和朋友们一起上网,你们收到的广告都会不一样。大数据时代,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广告了,每个人收到的广告是根据你在网上购物、消费记录、网上查询的词条“私人订制”的。很多女性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网上如果买过一本关于怀孕的书籍后,接来下一段时间内只要你上网浏览器两侧就会弹出关于怀孕、婴儿的用品、书籍等等。这种精准的广告投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影响到女性的购物选择了,会进一步诱发女性非理性消费。大数据时代,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被不断物化,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即消费和人的真实需要完全脱节,一味地跟着广告走,跟着潮流走,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
总之,大数据开启了中国女性新生活的时代转型,重塑了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新模式。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应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使大数据的魅力与中国女性的价值相得益彰。同时,问题又倒逼着社会治理要落实到中国女性生活方式层面,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变革要与当下的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步,引领当今中国社会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行为,自觉构建生活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生活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美好的生活理想。
[参考文献]
[1]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J].社会学研究,1998:(5):58-7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249-15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6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185.
[5][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A]//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
[6][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0.
[7]朱冬梅.妇女就业与妇女发展[J].发展论坛.1997(4): 39,43.
[8]缪赤彤.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9]http://www.zsnews.cn/zt/zsmedia/News/2013/08/ 16/2493692.shtml.
[10]毛德胜.半虚拟化生存——大数据时代人际交往模式探析[J].新闻知识,2014(9):6-8.
[11]郝庭帅.当代社会生活的大数据化:困境与反思[J].社会发展研究,2014(3):196-211,242-243.
Chinese Women's Lifestyle Chang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DONG Ai-hui,WU Guang-li,WU Yang-mei
(School of Marxism,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Abstract:On the one hand,Chinese women will be the first to complete the revolution from the consumer to the prosumer at the age of big data;their traditional leisure styles have been changed into more diverse with plenty alternatives,and social contacts have been expanded from the circle of acquaintances to the global village.At the same time, the age of big date also inspired Chinese women's unlimited work potential.On the other hand,at the age of big data, Chinese women are easy to become one-dimension wom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st food culture;lacking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may lead to the alie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ersonal information leakage becomes a major risk of Chinese women's security;women-targeted advertisements have increased women's irrational consumption.
Key words:big data;Chinese women;life style
作者简介:董艾辉(1965-),女,湖南宁乡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妇女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X011)
收稿日期:2016-01-20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2.012
[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34X(2016)02-00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