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智慧

2016-03-23奚洁人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思维

奚洁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智慧

奚洁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是事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大战略。毫无疑义,这个大战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新常态下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智慧,是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其蕴含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维创新和战略智慧。

第一,因时而变和顺势而谋相契合——顺应时势的势胜思维

“势”,本质上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规律、趋势或拥有的主客观有利条件和优势。“未明之势,不可臆也。彰显之势,不可逆耳。”在对时和势的准确判断与把握的基础上,做到因时而变,顺势而谋,以势取胜是中国式大智慧。

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基本情势的战略分析和科学判断,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环境仍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正是基于对未来五年的战略情势,特别是我国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又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着力补齐这样那样的“短板”。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五中全会才作出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正确定位,提出五大新的发展理念,以引领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善于学习运用势胜思维,不断增强把握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趋势的素养和能力,既保持战略定力,又与时倶进,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势不仅与时,而且与局、事相关。习近平要求我们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都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要我们正确地审度时宜,观大势、怀大局、抓大事,作出正确的谋划,虑定而动,且不折腾、不反复,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那么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第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双向推动的导向型思维

目标是一个系统,有总目标、阶段性目标、理念目标、价值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和感召力,我们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中国智慧,以发挥战略目标的动力牵引和凝聚人心作用。同时,正因为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目标与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增强了要解决种种“短板”的紧迫感,进一步强化了问题意识,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当然,从另一方面看,目标的清晰和标准的制定,也往往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促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去思考、研究和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因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提出,就是因为前期的改革把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骨头,所以深化,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全面推进。“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显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了目标驱动和问题倒逼双向推进的动力机制的重要性。

目标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也不一样。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价值理念目标,是规划建议的灵魂。我们要用这五大新的价值理念目标去评估和发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创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尤其“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价值理念的提出及其贯彻实施,“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这种双向导向型思维和动力机制鲜明表现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中。比如,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去我们拉动经济增长的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属于“需求侧”导向。最近,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强调“供给侧”导向。中央这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要求,体现了双向推进的导向型思维。

第三,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内外促进的联动思维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这是我们早已形成的比较自觉的认识。国际国内相统筹的联动思维,其新意在于:一是首先立足国内,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说我们统筹的基础、起点和价值取向上有了新要求,而不能继续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发展方式上做统筹。二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所谓联系自然是双向的,其中既包含善于观察和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积极利用全球经济的发展优势,规避全球经济的安全风险和负面影响,重视提高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应着眼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去考虑统筹和谋划。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减排承诺、扩大对外援助、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承诺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强调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特别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通过理念创新,引领和影响全球发展。

第四,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全面而不面面倶到”的整体思维

整体性思维首先主张从整体上“全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或片面地看问题,要着眼于大局,而不是局限于局部地或孤立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所以也叫大局思维;但同时又强调,在全面之中要突出战略重点,抓住关键局部,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把握全面和突出重点是相协调的,全面是有重点的全面,重点是处于全面和整体中的重点,两者不可割裂、孤立起来。“十三五”规划定位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战略重点:一是围绕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做规划,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二是强调补短板,要“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强调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所以,补短板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是规划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规划建议的一条重要底线。习近平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聚焦反对“四风”等突出问题,强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都是这种“坚持全面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的整体性思维的充分体现。

第五,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虚实相生的务实性思维

总书记在讲到“十三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的关系时,指出“两个文件之间要有合理分工。所以,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其实,任何一项有效的战略规划或方案,必须是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具有虚实相生的品质。首先,只有对操作性有很强指导意义的战略规划,才能通过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得以落实,否则只是空洞的抽象的无效的战略规划。其次,缺乏战略指导的操作性,又往往会存在着立意不高,方向模糊,定位不清,整体感不强,甚至会陷入为操作而操作的庸俗事务主义之中。其三,必须通过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操作、推进和落实,以体现规划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所以,《规划纲要》的编制,必须“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抢占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习近平在规划建议说明中强调,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这些都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虚实相生原则的重要体现。

第六,合客观规律性和合人的目的性相一致——“以道莅天下”的和合思维

习近平明确指出,“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口,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是治国理政的一种谨慎、认真态度。所谓和合思维,是中国先贤主张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点在思维方式上的表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里所谓新的“三大规律”,显然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规律,是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相联系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方面,它包含着人的目的性,即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应该为全社会人民所共享。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人的利益需要而违背客观规律性。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就是坚持合客观规律性和合人的目的性相一致。

“以道莅天下”。什么是“道”?“道”,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道”,对于作为客观事物正确认识的知识和作为人的利益、目的、经验的结合和超越,它既不违背客观规律,又能体现实现人的意图和目的。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就能做到“以道莅天下”。

(本文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翔

谭天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维跳跳糖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