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倭寇真相:大部分为中国人
2016-03-23本刊编辑部
揭秘倭寇真相:大部分为中国人
晚明时期,倭寇横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人死于倭寇的大刀之下。我们现在经常把倭寇说成是日本浪人,但真实的倭寇团体是什么样的?
倭寇扰乱地方:烧杀淫掠强拉强壮男子入伙
明朝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二拍”小说集中,收有以倭寇为题材的《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在绍兴府的奇遇),内容是说陕西省商人杨八老,在福建省被倭寇掳去加入倭寇队伍,到日本逗留了十九年时间,在绍兴作为倭寇的一员被明朝官兵捕获,不久得以与他的两个夫人和两个儿子重逢,值得庆贺。小说描写杨八老初遇倭寇时的情状是:
舟车挤压,男女奔忙。人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个个心惊,只恨官兵无备御。扶幼携老,难禁两脚奔波;弃子抛妻,单为一身逃命。不辨贫穷富贵,急难中总则一般;那管城市山林,藏身处只求片地。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小说关于倭寇还描写有如下的事实:倭寇逢着中国人,也并非尽数杀戮。掳得妇女,恣意奸淫,弄得不耐烦了,活活的放了他去。也有有情的倭子,一般私有所赠。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硬捕来,留作奴仆使唤,剃去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给予刀枪,训练交战之法。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
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可领赏,平常百姓中秃发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见在战阵上拿住,那管真假,定然不饶的。
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同倭奴一般行凶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尾其后而进,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以上这些就是中国人眼中的一般倭寇形象。
剿灭倭寇
中国倭寇的形象极暧昧:大部分竟是中国人
在中国的各种史料中,用各种各样的名称来称呼倭寇,例如真倭、伪倭、假倭、装倭、倭贼、倭奴、勾倭、残寇、贼帆、荒夷等。石原道博精心搜集中国史籍中倭寇名称的结果,共有二百一十六种称呼。这个事实表明倭寇的构成人员与性质是复杂而多样的。
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弘治元年),南京湖广道御史屠仲律的《御倭五事疏》说,所谓海贼者,多数是中国奸民与外国人进行贸易的人,夷人(外国人)十之一,流人十之二,宁波、绍兴人十之五,漳州、泉州、福州人十之九,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之平民。
虽然这里关于比率的记载很暧昧,但是作为倭寇进行活动的,福建省一带的居民最多,其次是浙江省一带的中国人,却很明确。海寇头目中有名的邓獠、李光头、叶宗满、谢和等都是福建人,徐惟学、李大用是浙江人。
不能忽视山寇的存在,也是使倭寇活动激烈、受害扩大的一个原因。郑若曾认为福建之患有二,一是山寇,一是海寇,如果剿灭了海寇和与海寇贸易的人,山寇不攻自平。林大春认为岭南(广东方面)的盗贼集团是山寇、海寇、倭寇三寇,“山寇剽急为祸速,倭寇惨烈为害显,海寇则缠绵固护,浸淫郡国,为祸隐而毒也。是三者势相倚而祸相因,彼倭寇之从海上来也,实海寇为之向导,其屯聚而野掠也,山寇为之爪牙”。
作为海寇的来源,郑若曾列举有沿海地方乡村的农民与渔民,沿海各府州县的差役,沿海往来商船的商人,不堪赋役而失业的下层贫民,来自其他省份的亡命者,其中也有良家子弟参加的。林大春还记载,在中国本土沿海地方拥有谍报联络组织网的海盗首领,下属设有参军、羽卫等头目,而自居海上巨舰深处,过着王侯般的生活。
倭寇的主体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已如前所见可以知晓,但与此同时中国各书中所见“倭寇”是否真正的倭寇,也有必要鉴别清楚。这是因为中国官宪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而夸大捏造倭寇的残忍性与侵略的猛烈程度的报告书,有不少仍然原封不动地被记在文献中。因此,日本人固不用说,中国人盗贼、葡萄牙人走私贸易者却全都是作为倭寇处理的。
如此,中国的倭寇形象,实体极为暧昧,很难抓住,而这种情况又进一步被中国官宪随意而巧妙地加以利用,有时用来向中国民众灌输对日本人的害怕与憎恶感,有时又利用来把中国民众自己的叛乱谎称为倭寇。
倭寇飘洋听天数风刮到何处便在何处抢劫
根据《筹海图编》的记载,日本人倭寇中,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之人最多,其次则大隅、筑后、博多、日向、摄津、纪伊、种子岛之人,丰前、丰后和和泉之人也有,是经由萨摩到中国的。
包括九州地方大部分与濑户内海沿岸各国和港湾在内的这些地方,是中国人认作倭寇出生地的地方,也是作为来航的中国人与日本人接触最多的地方。
濑户内海海贼中有名的伊予的村上氏作为倭寇的一部分很活跃的传说,由于江户时代中期成书的香西成资的《南海通记》的记载而被广为所知,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留下明确的证据。博多等地早就作为中国人居住区域形成了唐人町,这些地方同倭寇的关系似乎更深。
从日本到中国去的船,大体是三月至五月时由五岛或萨摩出发,经大小琉球(冲绳本岛、台湾),到浙江、福建、广东海域。
原来倭寇飘洋,也有个天数,听凭风声:若是北风,便犯广东一路;若是东风,便犯福建一路;若是东北风,便犯温州一路;若是东南风,便犯淮扬一路。此时二月天气,众倭登船离岸,正值东北风大盛,一连数日,吹个不住,径向温州一路而来……沿海备御俱疏,就有几只船,几百老弱军士,都不堪拒战,望风逃走。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
这段话是前引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由日本渡海至中国时的描写,把倭寇船队航海大致想象为这种状况,大概是不会错的。这个时候关于季节风的知识已经日渐丰富,与遣唐使船相比,航海已变得很安全了,最快的场合,只要数天就可一气越过中国东海到达中国海岸。在由中国人(伪倭、假倭、装倭)、葡萄牙人(佛狼机)、日本人(真倭)进行的国际走私贸易中,日本提供了合适的根据地与构成人员。
《倭寇:海上的历史》田中健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