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非洲 我国船舶工业大有可为

2016-03-23佚名

珠江水运 2016年3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中非非洲

佚名

在 2015年12月初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了未来3年同非洲重点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在中非双方拓展海洋经济合作的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非洲有关国家的丰富海洋资源及发展潜力,支持非洲国家加强海洋捕捞、近海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运输、造船、港口和临港工业区建设、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经验交流,积极支持中非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因地制宜开展海洋经济开发,培育非洲经济发展和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使非洲丰富的海洋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民。峰会的召开,将开启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更大规模合作,也为我国船舶工业如何走进非洲提出了新的思考、选择和实践的机会。

“走出去”迎来新机遇

当前, 我国船舶工业在世界造船领域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取得五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一是在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形势下,2015 年前 10 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 3379 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的 40.1%。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属于高技术船舶的 1.8 万TEU 超大型集装箱船已交付,全球最大的 2万 TEU 集装箱船合同已签订,实现了批量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的出口订单,1 万车位的汽车滚装船正在研发之中。三是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2015 年,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 2010 年不足20% 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四是配套自主化取得新突破,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船用低速柴油机已诞生。五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完工量国内占比达到 90% 以上。

当前,全球船舶市场运行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产能过剩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的缓解。“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仍需把握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的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面对新一轮中非合作战略所带来的船舶工业“走出去”机遇,我国船企应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参与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实施,使我国船舶工业更大规模走进非洲。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3 个国家和 6 个地区,近三分之一非洲国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中国,其中经济发展位居前五位的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非洲人口约有 10 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5%。其中百万富翁逾 8 万人,其财产总计超 7000 亿美元,因此非洲消费潜力巨大,是理想的市场,发展工业的需求强烈。中非之间完全可达到优势互补,在国家决策上,亚洲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非洲国家普遍开始“向东看”,而中国政府也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两者相向而行,不谋而合。

此外,非洲有 34 个国家和地区濒临海洋,6 个海岛国家和地区,还有多个拥有内陆水域的国家,全非洲有主要港口 30 多个。非洲具有较悠久的制造、修理和使用小型渡船和捕鱼船舶的历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船舶行业不但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还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有了市场需求,还需要雄厚资金和科学经营管理的支持。非洲具有较悠久的制造、修理和使用小型渡船和捕鱼船舶的历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可供借鉴。

目前,包括船舶制造在内的非洲制造业才刚刚起步,工业化程度较低,而我国正在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积极寻求和推动制造业产能的国际合作,非洲也制定了“2063 议程”,以便改变资源依赖型出口结构,培植和加强当地的工业化。此时加强与非洲的合作,迎合非洲对造修船的市场需求,输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优质产能,是中非合作双赢的机遇。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与中国船舶工业合作的条件。非洲是全球主要的产油区之一,也是近年来石油产量高速增长的地区。石油产业的发展永远也离不开造修船业的支持,巨大的市场需求迫使非洲的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业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我国造修船企业需要“走出去”的现实情况,我国船舶工业企业会在非洲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我国宣布未来三年对非投资计划600 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资金总规模增加到 100 亿美元。大规模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我国船舶工业企业走进非洲,在非洲扎根、发展和中非船舶行业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走向非洲,此次峰会上我国还与非洲 30 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 11 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联盟签署了一项长达 48 年、覆盖几乎整个非洲全境的交通运输开发备忘录,其中涉及包括海洋、船舶、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项目。

从 2013 年起,通过货币互换协议、购买人民币债券等方式,已有 7个非洲国家公开宣布持有人民币。非洲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会大大降低汇兑成本和交易风险。2015 年7月,中国银行约堡分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成为非洲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2015 年 1—10 月份,非洲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长35%,达1266亿元。使用人民币将赋予非洲企业与亚太客户在进出口价格谈判时更多优势,也便于海外中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多人民币加入 SDR 之后,会有越来越多非洲国家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广泛应用,我国与非洲国家在船舶工业领域的合作会更加便捷和有效。

中非合作初见成效

2013年我国出口非洲船舶 21.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船舶出口总额7.5%,同比下降 20.2%。2014年为10.49 亿美元,占比 4.5%,同比下降51%。可以看出,我国对非船舶出口总额占比小,且连续两年表现为较大幅度下降的态势。随着中非新一轮合作高潮的到来,一定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行业与非洲在包括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非机动客运或货运船舶、娱乐或运动类船舶、公务船舶、渔船等各种类型船舶、海工装备及配套设备出口,船舶修理等领域的合作已具有了较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成果。这些成果无疑将为中非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深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非洲大陆周围海域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西非国家,捕鱼是沿海居民的重要产业。小型、非机动渔船是渔民们的主要捕鱼工具,当地拥有许多修造非机动小渔船的作坊。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大幅度减少,渔民们不得不到深海远洋去捕鱼,传统的小型非机动渔船已失去到深海捕鱼的能力,渔民们对大型、机动渔船的要求十分迫切。2003年9月,浙江扬帆集团江湾船厂交付了我国首次出口尼日利亚的 2艘28米臂架式拖网渔船,是我国首次对外承建的国际高标准专业捕虾船。这种渔船具有船体宽度大,抗倾覆性能好等特点。船舶的优质性能受到尼日利亚用户的高度赞扬。尼日利亚大西洋拖虾集团继续与浙江扬帆集团签约,又建造了 27 艘同样型号的渔船。

我国船舶工业企业普遍技术实力雄厚,在多元化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可以制造的产品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2010 年 4 月,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为中石油集团在乍得和尼日尔两国投资项目配套生产的矿物油分离机机组交付并发往非洲。拖船出口安哥拉。2013 年 4月,汕头造船厂生产、出口安哥拉的3132千瓦全回转拖船卡伦加号在汕头港装船发往安哥拉,该船为沿海航区船舶,总长33.3米,型宽9.8米,型深4.5米,满载吃水 3.4 米,自重500 吨。

海工船舶出口刚果。2014年6月,太平洋造船集团出口刚果共和国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IMR)GPA696命名,该型船舶是高度复杂的海洋工程船(OSV) 中的典型代表。此艘新船是太平洋造船建制的GPA696 系列中的第六艘,该系列的全球首制船于3年前由太平洋造船成功交付给船东,开创了当时的业界先河。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一是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的来看,目前船舶工业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对非洲国家不够了解。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对当地风土人情、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形势、政策法律、海关税务、民族语言等方方面面的了解和认真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因此,我国船企在“走出去”的同时,应脚踏实地,要有长期扎根的计划,组建国际化的团队,适应当地环境,预测风险,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二是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机遇。我国船舶工业应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鼓励有条件的造修船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将非洲作为“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选择好合作的项目。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船舶工业行业对产业链有较高要求的“特殊性”,如何在工业基础薄弱的非洲生存;其次是要考虑我们到非洲可以做些什么、怎样做好?造修船企业选择走进非洲,首先要了解非洲当地与船舶修理、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设备制造密切相关的产业链的情况。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具有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产业链成本优势。而作为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兼备的造修船行业,非洲恰好缺乏造修船产业链中所需要的诸如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利用好当地的条件。非洲除了有很丰富的资源之外,还有10亿人口,而且人口趋于年轻化。对于在国内备受招工难之苦的船舶工业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非洲有着大量可以雇佣的劳动力。在国内3000 元的月薪还招不到员工,在非洲300 元的月薪就可以轻易地招收到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节省巨大的劳动成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我们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优势等,先易后难、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既不能够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也不能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充分认识到开拓非洲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客观的回报。要在诸如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造修船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营或独立的中国造修船网络,并视情况发展再不断扩大。在具有工业基础和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船舶配套设备的加工组装和生产制造的工厂。

做好项目风险防控。 审慎对待对非造修船项目实施和投资合作。非洲市场蕴藏巨大商机,同时也包含巨大的风险。在开展对非造修船项目实施和投资合作时,要注重事前调查、分析、评估相关风险,事中做好风险规避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切实根据非洲市场实际情况,以短、平、快和中小项目为主。政府的工程项目,拖欠款现象比较严重,应提前做好相关防范措施。积极利用保险(放心保)、担保、银行等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进一步开展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中信保、中非发展基金的对接,利用优贷、优买、买贷、信用保险、基金参股等金融工具,有效把控风险,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发挥好相关积极因素。无论是目前已进入非洲或将进入非洲的船舶工业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商会活动,以加强中资企业之间的联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服从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经商处室的管理和协调。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中非非洲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