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新时代

2016-03-23北京市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重点实验室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范式时代思维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新时代

Point

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就是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者说是通过资源数据化,实现资源再分配。从互联网+到大数据×,正在构建这种再配置或再分配的机制和范式。互联网+将实现任何行业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以协同消费模式为主导的共享经济价值链。大数据×则将这个价值链可视化,把我们带进一个众联、众包、众创、众筹的新世界。一位美国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说,大数据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数据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这种改变,以及改变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大数据的本质。那么,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正在或将要发生哪些改变,这正是我们要探索和讨论的重大课题。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称《纲要》),9月5日,《纲要》在国内外公开发布。这是国家层面对大数据最具权威的官方解读。我们试图通过这个《纲要》去探寻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大数据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正在到来的新时代。那么,我们正在到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呢?从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大数据的定义中可以窥见一斑: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新时代的三个基本特征,或者用三个关键词来表示:

(一)新模式

什么是新模式?核心是新的思维范式。范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大家知道,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是思维,人是具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一般动物是没有思维或低级思维的。而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是范式。范式就是人的思维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势决定人类用什么样的思维习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从人类思维逻辑的进程看,我把这个思维范式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思维范式所产生的思想工具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叫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脑思维的产物。人脑所能认识的东西就是知识。因此,知识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是以人脑的认识为界限的。

第二阶段,叫信息就是能量。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带进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就是信息。信息是电脑的产物,是人脑所不能认识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是边界内的,信息是边界外的,这个边界就是人脑与电脑的界限。

第三阶段,叫数据就是变量。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一种多维的无限的变量。多维是超越人脑思维和电脑思维的数据聚合,无限是跨界,变量是一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这种无边界的数据聚合是人脑和电脑的思维范式无法完成的,而实现这种聚合的思维范式只能靠云脑思维,也就是人、智能机器和云计算的融合。用陈刚书记的话说,就是社会学、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融合。因此,从思维范式的角度,我们把人类社会分成三个阶段或三个时代,那就是人脑时代、电脑时代和云脑时代。大数据带来的新模式,将我们带进云脑新时代或者叫DT时代。

(二)新技术

什么是新技术?核心是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关联分析技术。这三大技术正是解决“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如何使用”三大课题。那么,这三种技术究竟是不是新技术,或者说这种新的信息技术究竟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在《纲要》对大数据主要特征的描述中,主要使用了这样一些关键词:“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和“数据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进一步使用“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等词汇。这些关键词或词汇究竟说明什么呢?

2001年,一位在全球IT咨询服务巨头Gartner(高德纳)工作的分析师Doug Laney(道格·兰尼)写了一份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一个三维模型,用以分析数据增长所带来的挑战和机会。这个三维模型的第一维是高速增长的数据体量(Volume),第二维是高速进出的数据运动(Velocity),第三维是高度异质的数据种类(Variety)。在这三维形成的空间里充满的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大数据的东西。这个三维(3V)模型就是IT界所使用的大数据定义。2012年这个分析师又在一份报告中更新了自己的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是体量庞大、高速变动和/或种类繁多的信息资产,需要采用全新的处理形式以有助于提高人们在决策形成、视野拓展和过程优化中的能力。”

从Laney更新的定义看,大数据是一种具有3V特性并以信息形态存在的资产,而且这种资产可以在决策、视野和过程优化方面增值创利,而盘活这种资产需要全新的处理形式。把《纲要》中大数据的主要特性与Laney定义的大数据特征对比,我们会发现,在大数据特征描述及其价值效能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这些价值或效能必须依靠全新的处理形式。而这种全新的处理形式,主要是指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关联分析技术。这就是大数据能否创造价值的关键。

数据与数字不是一回事。数字是普适性的概念,是对一切事物的数量性质的表达。而数据则是具体性的概念,是对一个事物数量性质的表达。对一个事物的数据表述越多,对这个事物的定义就越精准,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入,可利用的程度就越高。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碎片化数据,甚至在无法获得实证数据时纯粹依赖经验、理论、假设和价值观去发现未知领域的规律,这种认识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简单的、扭曲的或者是无知的。而大数据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切,正如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指出的那样: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

“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对于因果关系的追求中解脱出来,转而将注意力放在相关关系的发现和使用上。只要发现两个现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大数据之所以可能成为一个‘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八面出击,处处结果的社会运动,而不仅仅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大数据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在下一轮全球化竞争中的利器,而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被动依附的状态之中。整个世界可能被割裂为大数据时代、小数据时代和无数据时代。”

(三)新业态

什么是新业态?核心是新的服务业态。业态就是商业模式。新的服务业态就是大数据驱动传统服务或者消费商业模式的再创新。这种再创新是对传统商业结构或社会关系结构的颠覆性解构和重构。大家熟知的Uber(优步)、滴滴、快的、易到、神州等主流打车、专车、拼车软件正是这种新业态的最好例证。

仅以Uber为例。Uber是一家2009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创新科技企业,或者说是一个数据驱动公司,是全球即时用车软件的鼻祖。Uber是一个按需服务的O2O网站,O2O就是线下到线上(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网站以最简单、最优雅的方式使豪华轿车司机网络化。每一个有需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iPhone、SMS、Andriod向Uber发出请求,从而获取自己的搭乘服务。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2009年,他和另一个合伙人加雷特·坎普(Garrett Camp)成立UberCab,2010 年Uber手机APP叫车软件上线。2011年进入欧洲,2014年进入中国。截止到2015年5月,Uber在全球进入6大洲58个国家311个城市,平均1.8天新增一个城市,估值超过500亿美元,已经超过很多传统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商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Uber到底有多火?仅以中国市场为例,在中国,每天有100万人搭乘Uber,占全球Uber每日搭乘数量的50%;在中国,Uber每个月能创造出10万个相当于全职的工作机会;在中国,排除出租车叫车市场,Uber已经拿下接近50%的打车出行市场;在中国的成都和杭州,Uber的日搭乘数分别为纽约的479倍和422倍。从创业到崛起,直至成为一种新的服务业态和新的文化现象,Uber仅用了6年。这6年,它以一种近乎不可想象的速度完成一个企业的全球扩张。在过去,这个时间往往是几十年。为什么?这就是大数据驱动新业态的力量。

Uber成功的秘诀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连接了物品所有者和需求者,改变了人们对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让信息、物品和服务流动起来,并通过“中心调度+按需分配”的方式提升了效率。当然,这其中最核心的东西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这种精准需求正是击中了“用车出行”的这个社会痛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了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一系列带有公共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消费者对未来世界的认知,并让投资者相信他们有能力不断丰富消费者的生活内容和生活体验,有能力引导消费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Uber重构了商业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每个人都有很多闲置资源。Uber正是利用这些闲置资源有偿让渡给他人,让个体摆脱了对传统组织和传统服务的依赖,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制造协同关系。更有意义的是,Uber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Uber与司机的关系属于合作而非传统的雇佣,这种模式似乎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自由工作的可能,特别是广大中产阶级。应该肯定,Uber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服务经济。

我们把这种基于大数据驱动新的服务经济叫做共享经济。什么是共享经济?通俗地讲,共享经济就是资源开放、人人受益的经济。从Uber的案例可以看出,共享经济具有四个核心要素:一是群聚效应,二是闲置产能,三是社会公共资源,四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而把这四个要素聚合在一起的动力正是数据驱动。大数据驱动创造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鼻祖,美国汽车共享公司Zipcar创始人罗宾·蔡斯在她的著作《共享经济》中说:

“当个人能获得大量资源从而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者时,这将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赞颂。最重要的是,这表达了我们这一代成为协作的一代,构建一种共享经济的期待。而这种经济将不会再使得雇主和员工对立,也不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立。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分享一切能分享的事物,因为这是未来唯一的出路。”

“工业经济集中权力和财富之处就是共享经济能成功分配权力和财富的地方。对那些掌握着权力、享受着现状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的人们来说,经历这种改变将会变得尤其艰难。但是,只要坚持走人人共享的道路,它们一定会有所改变”。

毫无疑问,共享经济在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的同时,对推动社会关系结构也带来颠覆性重构。Uber的出现同样动摇和瓦解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既有利益格局。Uber在美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甚至政府颁布法令予以禁止。在伦敦和巴黎,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举行大规模罢工,抗议Uber抢走了他们的生意。而Uber则宣称,这个行业即将灭亡。这就是共享经济的颠覆性力量。

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就是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者说是通过资源数据化,实现资源再分配。从互联网+到大数据×,正在构建这种再配置或再分配的机制和范式。互联网+将实现任何行业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以协同消费模式为主导的共享经济价值链。大数据×则将这个价值链可视化,把我们带进一个众联、众包、众创、众筹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众联催生个体时代的崛起,众包开启了一个人的产业革命新时代,众创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筹让微资源成就大事业。大数据的乘数效应预示着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小决定未来。

(北京市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范式时代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