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园做好“白菜心”
2016-03-23赵方忠
文/本刊记者 赵方忠
海淀园做好“白菜心”
文/本刊记者赵方忠
2015年10月,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两项重磅活动,都将主会场设在了中关村海淀园。
10月11日,“首届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拉开序幕,历时18天,一群年轻的创业者闪亮登场,一批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发布,多个鼓励创新的投资基金成立,多场挖掘新秀的创业比赛颁奖……
10月19日,“2015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活动。活动周分会场遍布全国,共举办48场专题活动,2.1万余人次参观主题展示。鼓励“双创”的热潮,从中关村涌向全国。
在热闹的活动中,一条街带动一个园区的变迁蓝图,更引人关注、影响深远。
“中关村大街”升级
海淀园的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并非自今日始,但在2015年迎来一个高潮:累计拥有各类创业服务机构超百家,孵化总面积超过24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数过万家,毕业企业数近5000家;“you+”国际青年创业社区、车库咖啡、“车库客栈”等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优化创业金融服务,筛选和发布“海帆企业”1228家,4家合作银行提供融资服务,300多家获授信超40亿元。
真正的创新生态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季上,北京、海淀两级政府共同打造的知识产权一条街正式启航,形成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真大厦三大集聚点,带动70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抱团发展。目前,海淀拥有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协作组织、北京首个区县“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流基地”,还成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中心。
好服务、高效率来自改革举措。“中关村核心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原本分散在政府和社会各系统中的服务资源,整合成了“找空间—找政策—找资金—找人才—提升信用—推广品牌”的“一站式”企业服务链条。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区政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联合各级各类主体,设立4种模式的市场化基金,引导和撬动广大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015年,海淀园正式发布了“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全长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规划范围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涉及6个街道以及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院所。历史上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以及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全部位于“中关村大街”规划范围。
此前200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一年多来,3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帮助创业者找资金、找人才、找市场、找服务,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00余个,350个团队获得融资额17.5亿元。
“中关村大街”将复制升级创业大街运营经验。海淀区区长于军说:“未来5年,中关村大街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块创新创业的高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将更具影响力。”
持续释放科技生产力
作为首都科教高地、全国第一个高新区的中关村海淀园,正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持续聚焦、着力打造拥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符合国家鼓励方向、契合北京战略定位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海淀园大力发展的重点。在大数据领域,海淀启动了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工作,聚集了龙信数据、清华大数据、百分点等重点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加快产业的融合和应用。关系国计民生的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在海淀园北部园区示范应用。集成电路领域,正研究设计专项资金方案,紫光集团、兆易创新、海聚助力等企业,聚集发展。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政府组织产业研究,把脉问诊,并探索京津冀合作模式,康辰医药等企业建立沧州生产车间,产业转移功能更合理布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校企联合研制的 6 英寸SiC(碳化硅)单晶衬底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磷光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也是海淀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海淀园重点企业密集,企业数约占北京市的84%,全国的14%。北京市3家该行业上市企业均在这里。继挂牌成立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后,海淀园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促进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意在进一步促进海淀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整合升级,构建引领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聚集区。
针对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智能硬件产业,2015年,海淀园会同中关村管委会制定并发布《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措施》;推动海淀区内尤其是中关村大街等地及周边地区的传统电子市场等业态调整,海龙大厦已腾退空间1万多平方米,引入创业谷、燕园众筹、优客工场等智能硬件服务平台及孵化载体;围绕高端智能制造,泰尔实验室与创客空间落地中发,中发卖场转型升级打造中关村智造中心;推动京东市场推广服务平台、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中国电子标准化院等5个平台与一批智能硬件孵化器落地中关村西区,初步形成了全链条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如何保持优势?海淀园计划全面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树立创新创业新典范,“信用”和“知识产权”将继续成为两个关键词。让信用信息归集更高效、使用更有实效,核心区1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将纳入范围,既享受信用之实惠,也接受信用之约束。让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力,流转更便捷:对高科技企业,海淀园将成立知识产权特色基金;对小微企业,政府将购买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程。
此外,“十三五”期间,海淀园将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着力打造产业新体系。从结构上看,加快“三高”企业退出步伐,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新材料、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遴选和培育潜在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从质量上看,将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例如推动清华大学东门外园区建设具有核心区创新特色的中关村智造大街。从实施方式上,强调示范,勇于创新,完善产业投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培育“6+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资金循环使用。
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形成新产业,产业兴旺反哺激励科技创新——这样的双向互动,将在海淀园成为一种常态。
创新与世界同步
从迈向“京津冀”到布局“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区域发展与城市定位、国家战略同向,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根据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部署, 2015年,海淀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为高科技产业发展腾退空间,完成9家工业企业(或工艺)退出,腾退空间85700余平方米;分析了各地区的可用产业空间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一般性制造业生产环节现状,制定疏解方案和目标。
通过功能疏解和产业有序转移,海淀园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河北秦皇岛建立的分园,已协调推进了50余个项目。千方科技、漫游世纪等5个项目已开展运营,来自中关村的出租车综合服务、公交站牌智能管理系统已在秦皇岛投入使用。移植中关村创业孵化器的“e谷创想空间”,已有多家企业入驻。
创新驱动发展,首都的示范效应正在辐射全国。 中关村海淀园的分园,已落户山东齐河、江苏溧阳、内蒙古赤峰和湖北丹江口等地。输出的不仅是“中关村”的品牌和一批中关村企业,更是领先的理念和思路。
中关村的创新与世界同步,海淀园企业的脚印也加快遍布全球。截至2015 年6月底,海淀园拥有境外上市企业64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需求,海淀园的“环球商机”系列活动,2015年举办10场,场场火爆,面对马来西亚、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的商务参赞和专业服务机构,海淀园的企业家们,最关心的是国际投资、并购的程序与难点,国际资源对接的途径和效率……
既有走出去,更有引进来。盛景网联举办的全球创业大赛,吸引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创业团队。海淀区与其合作组建的海外创新母基金,将与美国顶级投资机构合作,投资优秀的海外创新项目,并将其引入中国,在国外核心区建设一批国际性创新型孵化器,吸引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也正是硅谷的成功之道。
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介绍,“十三五”期间,海淀园将继续统筹国际国内两类资源,着力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其中,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将支持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等领域企业率先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相互借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
一个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关村海淀园,将成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先行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