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与局限:从技术视角分析数据新闻

2016-03-22莫莉

科技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数据新闻大数据

莫莉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新闻这一报道形式应运而生,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内容的生产、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技术发展视角分析数据新闻这一新型新闻报道形式,并关注技术是如何影响人的感知与理解。数据新闻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技术的变革重组了编辑部的生产流程,重塑了政府、媒介、公众三方权利,技术的偏向性凸显了数据新闻的短板,忽略了作为受众的“人”应有的情感内核。当前形式下,我们必须警惕信息烟尘。

关键词 大数据;数据新闻;新闻生产;技术视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 154-0013-02

大数据(mega data),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目前业界普遍认同大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数量巨大( Volume)、速度极快(Velocity)、形式多样(Variety)、具有价值(Value)。大数据价值的获取和实现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密不可分,其中关键技术一般包括:采集筛选、存储管理、分析挖掘、感知展现,这些技术又基于云计算技术和云存储系统。

数据新闻的产生基于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兴起,使承载着大量信息并可进行挖掘的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由此给新闻界带来了新观念、新改革。数据新闻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叙事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是随着数据时代带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结果,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对数据新闻而言,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是根本,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关键,挖掘因果联系的本质是核心,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是形式。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认为,技术/信息载体决定媒介内容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呈现形态,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往往带有技术的烙印。在政府和行业数据外,互联网用户数据、社交媒体UGC、视频网站的点击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等都成为海量数据库中的一个部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讲求内容严谨,注重深度,但随着低成本数据信息的大量涌现、基于云技术和云存储的大数据运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信息接收的求新求快,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变革才能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数据新闻侧重于数据本身,新闻线索来源于数据之间微妙的联系和变化,由于数据具有精确性、客观性,故能在新闻报道中避免人为、偏见、歧视等主观因素影响。数据随客观事实的发展而变化,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数据新闻报道根据这一特征,在横向和纵向上挖掘前因、预测后果、挖掘关联、找寻本质,以不断变化的可视化方式向受众表达传递信息,同时也要求数据内容呈现向动态、实时更新效果转变。

1 大数据技术促使新闻编辑部门的重组

大数据技术给新闻生产流程带来最大的变化是新闻编辑部门的重组。相比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数据新闻的生产要求编辑和记者拥有挖掘数据、发现线索和简单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新闻工作流程中融入代码编写、程序开发等工作,促进技术部门和新闻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华盛顿邮报》和《芝加哥论坛报》都有着一支这样的“嵌入进编辑部的开发者”( EmbeddedDevelopers)团队。程序开发员根据新闻报道过程中实时变化的需求,为记者挖掘报道所需的原始数据,编写针对政府网站进行数据抓取的工具,解析和转换大量PDF格式文档,将非数据类型的信息转化成可供分析的形式以及为记者最终的新闻报道提供不同的可视化方案。简而言之,新闻记者给程序员提高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明确要求,数据处理和呈现技术得到简化与提升。同时,程序员为新闻记者带来获取新闻线索的灵感,为新闻记者的报道拓宽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

2 大数据技术使公众有可能成为新闻内容生产制作过程的一个部分

大数据技术为用户生成内容、实现自我需求提供了可能,用户变成了新闻内容生产制作过程的一个部分。“开源”是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技术理念。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合作机制,开源提倡在产品开发设计时摈弃版权壁垒,以及允许任何人在后期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修改。当前运用于分析大数据的工具如Hadoop HDFS、NoSQL这类技术,都是基于开源大数据生态圈,意即计算机程序代码公开向受众开放,受众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进行自我后续开发。“以众包模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时代下新闻选题来源之一,“众包”简单而言是利用公众来发现线索、提供数据、补充缺漏、核实数据,将一个简单新闻任务分包给多个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尽管这一新闻线索来源的客观性仍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这类做法提高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关注度,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编辑部一统全部的格局。例如《卫报》向读者开放“议员的开支账目”这一新闻选题,将来自议员的四十五万多条经过扫面的电话、机票等各类公开账单公开给公众,邀请公众参与认领线索,帮助查找账单的可疑之处,这种众包模式让卫报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其后采用了可视化呈现方式,让公众能一目了然各项开支数据。其他简单例子如我国国内的“养老金并轨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两会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选题都将平台对公众开放,公众可通过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添加和分享故事。

3 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媒体、公众三方权利的冲击与重塑

大数据时代下,技术的革新对政府、媒体、公民的社会权利进行了新的分割与重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权力的滥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公共权力,提高媒体与公众联动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力。

必须明确的是,大数据技术对政府权力只是“相对性弱化”,而不是削弱。在数据的来源和构成中,以政府、行业公开数据最多,虽然媒体有自我采集数据、公众能形成和检查数据,但相对于海量的政府开放信息而言只是极小一部分。用户从免费开放平台中获得的数据也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从某种意义而言经过政府权力审批的数据,用户可以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自我挖掘和分析。但是面对公众监督,政府部门必须促进政务信息和数据的公开,并提高官方解释数据资料的能力,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使政府部门的运行更为高效、民主。正如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理论中所指出的,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体的发展能促进私人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对话与协商,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转。

例如柴静近期推出的公益调查片“穹顶之下”,片中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对雾霾的形成、产生、原因、危害都进行了具体、直观的阐述,同时将直观的雾霾议题延伸到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割、国家法律的缺失、治理的不作为等等政治议题上,此片一出立马引起了公众的讨论和思考。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大量、精确的数据说话,没有数据的关联与挖掘,人们还不能认识到环保(雾霾)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民主的去精英化和普及化,提高了媒介在公共领域形成重要民主议题的能力,扩大了公众的声音。

4 数据新闻存在技术偏向,易缺失新闻报道的人文主义情怀

在新闻报道中,有些事实可以使用数据新闻形式进行报道,但有些事实的本质和内涵是无法用数据新闻完全展示的。在数据新闻实践中,数据新闻应用模板的套用的数据写作机器人的诞生的确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例如在2014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一起4.4级地震中,第一个报道此条新闻的是一个名叫Quakebot的机器人,它将地质勘探局发出的数据输入内置的新闻模板,仅3分钟就报道了这个消息。显然,数据新闻存在技术偏向。但是,过于理性的数据呈现和分析将受众当成了机器,将新闻生产变成了工厂流水线,降低新闻记者进行精神生产的积极性,忽略了新闻报道的精神内核,空洞了受众的情感世界,缺乏应有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精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其他物种没有的精神世界,新闻之所以区别于信息,是因为新闻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以数据为中心而忽略精神内核,易让技术失去平衡与和谐。

5 警惕信息烟尘,避免过分依赖数据

《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在小数据时代,因数据是如此稀少,可以确保自己收集的每一个数据点都是非常准确的。

相比较而言,大数据往往是凌乱和质量参差不齐的。但相比以高额代价来保证测量和收集少量的精确性,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将接受这种杂乱,因为我们通常需要的只是一个大方向,而不是努力了解一种现象的细枝末节。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放弃精确度,为的是获取在宏观层面上的洞察力。”

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世界里,首先庞大的数据量必然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非真实、可靠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事物和规律的本质,扰乱受众视线,也就意味着这类数据是缺乏利用价值的。其次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有待商榷。提供数据的主体,在提供时的目的、动机和严谨程度是无法统一衡量的,特别是大数据的来源主体,更多是零散的自由个体,有时候出于无意识的状态可能会提供的不实数据,这是连主体本身都是无法意识到的。而恶意作假的虚假不实信息的可信度基本为零,这些信息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公众的恐慌。而机构团体在提供数据时,会处于利益考虑有选择性的公开部分数据,这使得在数据分析结果中产生一定偏向。如果缺乏进行正确判断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则可能会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和选择隐含价值偏颇的信息进行传播,从而误导受众。

最后,由于数据新闻的核心在于对大数据因果联系的挖掘,所以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被发现的,至今没有统一标准,有些无关联的数据甚至被强硬的牵扯在一起,例如便利店巧克力销售数量和犯罪率的联系。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干草垛”的概念,即在庞大的“干草垛”中寻找那根被埋藏的针是很不容易的。在急速增长的大数据烟海中,噪音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过滥的信息反而阻碍了人们进行正确的判断,人们搜索精确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反而增加了。所以,警惕以上信息烟尘,也是大数据技术实现自身平衡、共生、和谐发展的必要思考。

不想说一个人若拒绝大数据就失去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大数据确实在深刻改变着你和我的未来。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数据新闻大数据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