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历史定位的思考

2016-03-22王含之

关键词:维新派洋务派光绪皇帝

王含之

【摘要】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关键词】光绪 戊戌变法 洋务派 开明皇帝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5-02 光绪皇帝(1871-1908),姓爱新觉罗,名载湉,即帝位后的年号为光绪,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封建皇帝,由于他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他不平凡的经历,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史学界对光绪皇帝的评价不一。百日维新是光绪短暂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本文试图侧重对这一时期光绪皇帝的表现略作剖析,就光绪的历史定位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师友。 一、光绪是维新皇帝质疑 光绪帝亲政后的第五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尽管光绪帝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作了种种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战争仍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以中国为宰割对象,纷至沓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强占租界地,任意划分势力范围,竞相分割中国领土,肆意掠夺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大量对华输出资本。中国亡国危机迫在眉睫。这一切更加深刻地刺激着虽无实权但又在位的光绪皇帝。光绪帝看出了“强邻狡焉思启,合以谋我”[1]的危机,一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救亡图存的紧迫感笼罩心头。他认为“非变法不能救中国”,[2]康有为的屡次上书,使之“变法之志更决”,[3]旋即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是同光绪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光绪皇帝的同情、支持以及他力排众议,推行新政,就没有历史上的戊戌变法,但能否凭此断定光绪就是维新皇帝呢? 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的条陈,发布了一系列上谕,其主要内容是:在除旧方面,废除八股考试制度,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裁撤京内外衙门、冗员;裁减陆营,用西法练兵;命各衙门删除繁冗旧例,另定简明则例,准满人自谋生计等。在布新方面,筹办京师大学堂;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奖励民办工业,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译书局;奖励新著作和新发明;准许自由创办报馆,组织学会;编制国家预决。这些变法的上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打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作用。 可是,如果我们将康有为等人所提出的建议与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的内容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光绪帝并不想动摇其根基,变革其根本。 在政治上,光绪没有真正接受维新派的变法纲领。维新派最高的政治主张就是实现“君民合法”,兴民权、开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反映在光绪的上谕里,仅仅是“士民有上书言事者,……不准稽压,倘有阻格,即以违旨惩处”。[4]变法还是不变法以及怎样变法,在康有为看来,开制度局是一个关键。光绪接受洋务派和其他大臣的意见把它也否定了。 在经济方面,维新派最重要的主张就是设通商院(或称工商总局)和废除厘金制度。最后,头一项要求准奏,但是,规定要由地方长官拣派和督率“员绅”来办,而不让普通商人参加。而“厘金一事……法称最善,行之既久,经理不得其人,遂致弊端丛集,……总之理财之道,取之农不若取之商,用吏役不若用士人,不外从前创办厘金之良法”。[5]这当然不是要裁撤厘金,也没有表示“行新政就绪”以后就裁撤,而是为厘金制度辩护,维护早期洋务派推行的,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政策。 二、光绪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对待光绪在变法中一些具体问题所持的态度,我们不能一味地盲加肯定。纵然光绪在“变法”实施过程中敷衍搪塞,没有真正重视,更多的事情上并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这是有局限的,甚至带有妥协性。这与当时光绪皇帝内心的矛盾、思想上的顾虑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决心变法,企图挣脱后党束缚,巩固封建政权;另一方面担心政治改革后,对下层士子言论的放开,必然遭到后党的攻击。但是,不改革,政权将难以维持;进行改革,兴许对自身地位和封建政权的巩固会有一线希望。基于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致使光绪皇帝在变法上显得忧心重重、缩手缩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光绪的变法决心,他驳斥恭亲王奕訢“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老调,认为“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6]可见,在是否变法的基本态度上光绪帝已经站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来了,无疑这是有远见的。 光绪帝作为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和“百日维新”的实际决策者,与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又不尽相同,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康有为的变法是企图变封建的中国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光绪帝只是要求在封建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目的是巩固封建政权,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倾向。因此,光绪在变法中显得软弱无力,许多方面(如漕运、君主立宪、对外态度)都没有明确的态度和具体措施,这是很令人失望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进步作用。 首先,光绪在变法中是想“有所作为”的。他要求摆脱慈禧为首的后党的束缚,倾向于改革现状,力求使帝党和改良派结合起来,从而变“自上而上”的带有群众性的变法要求为“自上而下”的改革实际行动。光绪反对卖国,求富求强,这都是其想有所作为的具体表现。 其次,戊戌变法是通过光绪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的。在后党的阻挠下,光绪陆续颁布新政、下诏,废黜顽固派任用“四卿”等,没有一点改革勇气,没有一点改革的胆量,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三、结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光绪皇帝是一位颇想有所作为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开明皇帝。因为光绪支持变法,已突破了洋务派仅仅“师夷之技”和“筹饷练兵”的旧框内,他的上谕还有维新派提出的主张,如欲开议院等;光绪在组织上也并不是依靠洋务派,比如,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因阻挠变法维新,被光绪赶出了总理衙门,在变法中任用谭嗣同为军机章京;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变法中极力保护维新派。但光绪支持变法的动机和康有为有所区别。他缺乏转变为维新派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也无魄力同慈禧决裂。这些因素决定他不是维新皇帝,只能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参考文献: [1]《戊戌变法》第二册,第6页。 [2]《戊戌变法》第1册,第343页。 [3]《戊戌政变记》第15页。 [4]《戊戌变法资料》第2册,第70页。 [5]《戊戌变法资料》第2册,第93~94页。 [6]《清史纪事本末》第6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新派洋务派光绪皇帝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试论维新派早期的日本观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略论驻藏大臣长庚及其《为西藏事上书》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洋务派对民用工业与强兵御侮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