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我国高校网络建设及问题

2016-03-22沈俊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沈俊

【摘要】进入21世纪,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先锋,我国高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化方面不断探索经济实用、安全稳定的方案。文章结合国外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进展,归纳提出校园网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9-01 1.我国高校网络发展概况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信息渠道。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力量并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变革。 在教育行业,以教育信息化为趋势的新兴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快速推进。在校园,我们将校园网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校园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以网络促进教育的新发展模式。校园网络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当代学院的改革发展,提高了其教学及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1.1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 就全球互联网发展现状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研发方面起步最早,其社会网络成熟度、先进度、覆盖度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报告中提出:政府始终坚信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有力工具,并由美国组织规模较大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使高速校园网络在任一所校园全覆盖。在亚洲,日本和新加坡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近些年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显示出赶超美欧的强劲势头。其中,日本己做到每二位学生一台台式电脑,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 1.2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稍显落后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样迅猛,我国在校学生人均占有计算机的数量从2000年的不足0.01台/人发展到2008年的0.25台/人,增长了20倍。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稍显落后。 2.国内髙校网络现状 伴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我国也于1996年启动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5年间,全国高校在校园网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建设标准等方面均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在网络建设方面也逐步成熟。 从我国高校校园网的发展过程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部分高校校园网络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我国已经基本渡过这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大学校园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第二个阶段是各高校网络发展进度不一,技术实施方面独树一帜的阶段。我国现有高校的大部分校园网都处在这个阶段,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不一,技术解决方案多种多样,彼此互联存在障碍。 第三个阶段是高校校园网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建设要求,形成一个标准统一、高效安全的互通平台,让校园网这一工具为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正向支撑。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校园网发展的更高目标。 全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过年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已将远程教育传输覆盖到全国,由教育部主导开发研制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顺利完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我国校园网建设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网络技术起步较晚,互联网技术革新速度较快,我国的髙校网络建设还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3.1互联网接入技术的问题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十余年间,恰恰也是各高校规模急剧扩张的十余年,学生数量和校园配套设施均大幅增加,这对互联网资源的需求供应提出了较高要求。 理想层面上来看,网络的接入是需要随需随取随得的。由于资金和管理问题,这一理想还有漫长的路要努力,但至少我们需要高校师生能够在校园内的主要场所,比如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宿舍中,方便的获取网络接入。 除了有线网络的接入,为了解决校内活动用户随时随地的上网需求,高校网络建设同样要考虑无线网接入。但从现在的高校网络状况来看,无线设备资金投入的局限、安全漏洞的频发、用户管理的疏漏都是无线网络建设中较为集中的问题。 3.2网络的性能问题 考察一个网络的性能通常看两大因素,一是用户使用的网速是否较快,二是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否保持网速稳定。在高校网络中,学生用户数庞大,使用高峰时,如果简单地把有限的宽带接入容量平均分配,很难保证较快的网络使用速度。而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对校园网造成很大负荷,造成网速的不稳定。如何保证校园网内大多数用户享用高速网络,对我们校园网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方式提出了很高要求。 3.3校园网络安全问题 校园网络安全一直是给校园网运维人员造成繁重工作量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校园网某局域网内常常病毒泛滥,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正常运行。当这些问题产生时,高校通常会依靠专业维护人员耗费大量工时解决当前问题,但由于使用习惯未得到改善,病毒传入渠道未被彻底阻断,同样的问题又会很快复发,单靠运维人员对病毒的查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更多的努力方向是,在校园网的设备层面和高层协议方面,控制病毒的大规模入侵和传染。 3.4 IPv4向IPv6的过渡问题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IPv4属于互联网IP协议技术的第二代,该协议下IP地址总量的限制,于是IPv6协议应运而生。由于现在计算机外部设备种类的增加,协议地址的扩充也解决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与网络对接的数量问题。 着眼于高校网络状况,大多数高校己经通过设备改造,一定程度上支持了IPv6的应用,但如何让原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平稳进行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各大高校网络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 3.5校园网应用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管理形式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高校校园网平台中逐渐增加了许多应用平台,最常见的有各类校园网维管平台、局域网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籍信息管理查询库、图书馆管理平台、校园广播及校园监控系统等。 每所高校的校园网应用各有千秋,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点——其网络应用种类多、产生的数据量大、网络运维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网建设方案中,充分考虑后期应用的种类和特点,一方面考虑网络应用所需的硬件配置,另一方面要考虑实现网络应用的软件支持,使得校园网应用平台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作用,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后备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网络改造方案探究[J].职业通讯,2013[2]:33-35 [2]Cisco.局域网上网用户限制如何解决[J].计算机与网络,2014[8]:2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