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同伴互助课堂观察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2016-03-22范晓虹

关键词:观察者教研组同伴

范晓虹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同伴互助课堂观察对我农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为更好在农村校教师中实行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提供依据。经研究,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能有效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同伴互助 课堂观察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7-02 1.引言 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当下教育部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到教学现场去观察、分析、了解、掌握具体教学问题。同伴互助是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常用方法之一,发挥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受师资数量、教师素质、基础条件(经济困难)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本文探讨以“同伴互助,课堂观察”为突破口,通过同伴观察,学科渗透这一手段,探讨与剖析如何充分利用同伴互助,课堂观察促进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 2.研究描述 2.1研究的背景 乔依斯与许瓦斯(Joyce and Showers,1982)的等组实验发现,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人更有效地应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其它研究(Sparks,1986;Singh&Shiffette,1996)也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王春华,2005)。

2006.3-2008.1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通过课堂观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活动,2011.11-2013.12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利用课堂观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常把课堂观察简单看作听课,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教师不易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传统的听课、评课,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缺少系统、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教师发展的效果还不够突显。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是听公开课,因为授课教师做了稍微充分的备课,所以听课教师认为去听课能有所收获;倘若是听常态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让个别教师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质的专业价值,仅仅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被动听课。要想听有所获,听有所得,通过听课吸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听评课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加以锤炼,真正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2研究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涵包括价值观层面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基本层面意义上的不断拓展的专业或非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教学管理层面上的教育智慧,反思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生活和教科研发展。本研究主要探讨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是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催化促进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 2.3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是本校从高中部到初中部担任相应学科教学的英语及语文组教师,相应年段其他英语和语文教师为对照组,共10位教师。实验组采用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调查他们和对照组的区别。 2.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 2.5活动方式及实施过程 由于课堂是“体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场所”,所以互助活动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观察来进行的,分为三个步骤“观察前会议—课堂观察—观察后会议”,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课堂观察前会议: 目的是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课情有所了解,以确定观察点,而不是具体教学内容的研讨。它包括被观察者说课,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和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堂观察: 教学过程观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施过程,包括进入课堂和在课堂中依照事先选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课堂教学一开始,作为教师同伴的观察人员就要开始教室教学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教师进入课堂和在课堂中按照事先选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进行课堂观察记录的教师的职责是根据课堂观察前会议所讨论的计划如实记录,为被观察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关键问题出现的时间和表现形式,同时关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及教师处理的方法。课堂观察为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均提供了学习机会,这是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自身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 观察后会议: 教师要将在教学观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做好归纳与整理,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建议与改进措施。这是同伴互助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互助教师进行专业对话的基础。教师在获得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所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观察后会议中进行讨论与分析。被指导教师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指导教师如实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提供建议或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案,拓展被指导教师的视野。这样通过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的对话,被指导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指导教师探讨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改进的内容,制定下一次的活动计划。 然而,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或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观察点;观察者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被观察者要抱着上“家常课”的心态来上课,被观察者要愿意接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步曲;它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让教师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合作小组活动通常关注的问题大多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围绕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如,首先通过集备,然后让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内组的互助通过分配任务、资源共享、讨论交流、个人实践应用以及支持他人实践活动、交流与反思等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的改善与创新。 小组组成与目标确定。参与同伴互助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发展的需求来自行决定,也可以在学校的协助下加以组建,如为了开发综合课程,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或跨年级小组;为开发多元文化课程则可以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参与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教师都要思考小组的目标是否和自己的期望目标达成一致。如果小组目标与之重复或有所冲突.那么就需要有教师投入到新的教学资源开发中,从而为大家分享。 实施过程。在小组进入正式的互助活动时,教师首先将针对共同的关注点研讨如何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资料,然后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研讨的基础上,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每个成员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再次,在集体研讨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在集体研讨中,需要思考如下诸问题:内容和表现标准,即我们需要学生知道些什么?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资料收集与使用,即基于所关注的问题来收集资料,在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对资料的分析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班级管理,即了解手段和措施对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产生的影响;评价,即判断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联系,以及获得这些进展的影响因素等。 交流分享。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同伴互助小组在各自实践中继续维持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直至小组成员真正实现目标。小组合作互助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递交到计划委员会,并进行交流与分享。 3.研究成果 3.1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升 几乎100%的老师接受了同伴互助课堂观察的理念,大部分老师都走进了同伴互助课堂观察、尝到了甜头,教学教研水平也得到普遍提升。连礼秋、陈春卿、赖雪英、蔡明琼、等一大批老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开展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教育实验的骨干力量。连礼秋、蔡明琼老师5次应县进校邀请带领同事上示范课;4位老师在本校先后6次为来自省内各地的专家和老师上公开课、做经验介绍,在全县范围内造成了一定影响,喜得不少同行的好评。两年来共有2篇关于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教育研究的论文获县级以上的奖励。 3.2教师积极性得到提高 教师积极性得到了普遍提高,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度提升,任课班级差生率明显减少,同伴互助课堂观察已成常规,这是我校的最大收获。 3.3学校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同伴互助课堂观察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绝大部分教师以校为荣,不少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欲望、管理胆量和管理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 3.4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氛围浓厚 全校已成浓烈的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氛围,课堂教学已完全渗透同伴互助课堂观察理念,学校曾先后4次派出师生参与示范课教学、做经验介绍,在全县范围内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前不久学校也成功举办了一次同伴互助课堂观察开放日活动,喜得不少同行的好评。 3.5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量表研究的深入,自主开发观察量表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研组适时地提出主题式观察。由于有前两个阶段在操作上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使得集全教研组之力,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通力协作研究成为可能。大家在观察点的选择上就能做到既能避免交叉重叠,又能相互支撑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观察研究体系。在这样的观察研讨中,大家的收益就很丰富多元了,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6得到同行的肯定 我校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教育课题实践所取得成绩得到了市县同行的一致肯定,15年12月三明列东中学也派出老师来观摩我校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课堂。 4.反思与建议 4.1 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开展教研活动 鼓励教师定期参与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与评课,相互观摩交流,并安排新老教师“帮、教、带”师徒合作等等。在学校内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政治、业务学习和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研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而教师在业务上的发展实行“就地培养、就地供应”的方式,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强调教师参与的自愿性,鼓励教师合作对象选择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搭档”。“搭档”可以是本学科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抑或是外校、高等院校的教育人员或专家、学者等等。这种灵活组合的方式将合作的主动权下放给了教师,突显了教师在互助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优势在于:一是教师自发组织互助活动能培养他们寻求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有利于达成预期的目标;二是教师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互助活动,其动力源来自于教师本身,并且互助活动是建立在教师相互支持与信任之上的,有利于互助活动的持久性;三是教师选择互助对象的范围无严格限制,可以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任意选择,并不仅仅限定于某学科或某阶段的教师,在如今强调课程综合化和鼓励跨学科教师合作的时代,这种方式将有利于教师之间打破学科界限,拓展专业视野。 4.2 加强教师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机制研究 教研组活动通常是由教研组组长统一召集、安排、管理,定期开展教案交流、教学观摩、制定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并负责对教师进行学期考评等等。久而久之,其他教师则会对教研组长产生依赖心理。这样,就会削弱或降低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产生一种盲从或服从的心态,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反思的习惯。 因此,为了促进教研组有效合作行为的产生,应消除这种科层制式的合作关系。首先,要扩大教研组的专业合作范围,建立诸如“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中小学校际合作”、“师徒合作”等教研模式,促使中小学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能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进行专业对话,使教研组活动能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平台。其次,教研组长在组织引领的同时也应以组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专业知识规划教研规划及其开展方式。再次,要将教师的内在需求作为合作的出发点,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任务为合作的外在动力,有利于教师变被动的参与为自主合作。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研组长间达成合作中的平等对话关系。 参考文献: [1]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3期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3]任文闻. 《对教师评价的再思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张丽梅.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本途径》[J].《吉林教育督导》2007年第2期http://www.jledu.gov.cn/show/1684.html.

[5]于淑云,黄友安.《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6]张万祥.《名师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8 [7]王笑君,王建明等. 《对教师评价的再思考》[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10 [8]戴玉秀.《高效课堂下同伴互助听课——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吉林:吉林日报集团, 2011.9

猜你喜欢

观察者教研组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与事件在观察者模式中的应用*
火车匀速进站时鸣笛音调不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