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2016-03-22王梅
王梅
摘要:该文通过简要分析《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纪律要求、动手操作能力、技术表达能力、理论验证及运用、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2-0127-02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逻辑性较强,内容严谨,处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三段式阶梯”(即实验教学阶段、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阶段、综合创新阶段)中的基础层面。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怎样做好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习惯,突破电学课程教学难点,为后续课程及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奠定扎实基础,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按照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新特点,必须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有效途径。
1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电路基础属于理论基础课,实验内容多是验证基本定律和定理,实验环节不够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在实验方面,要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实验,合理设置实训项目,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每一教学环节拟定重点实验,比如:模拟电子部分,可以选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为实验重点,着重训练学生对电路结构的熟悉、电路实现和调试能力。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实践教学效率,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训课前预习准备的要求,安排一些强制性预习内容,比如:在实验前要思考怎样选仪表的种类、量程及连接方法,思考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 ,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查阅元件的参数及引脚排列等相关资料。还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目前面向电子电路的EDA实验教学软件比较丰富,如protel、muhisim等都是比较完善的电子电路实验软件,在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交流电路实验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分析,既避免了设备的损耗,也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帮助学生克服对电气实验的胆怯。
2 严格课堂纪律要求,训练学生阅读技术文件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为确保电气操作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从培养学生严守纪律的职业素养高度来要求及管理学生。第一节实践课首先要组织学生学习实训操作规则及安全须知,将安全规范的要求深入每个学生内心,帮助他们不折不扣执行安全规程。杜绝一切迟到行为,违反者不能参加当日的实训,视为如同在生产线上缺岗,借此向学生强调遵守课堂考勤制度与职场中的劳动纪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次实训课结束,都按企业管理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标准,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整理实训器材,还原实训桌、椅。布置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扎实元件识别、串并联连接、交直流电量测量等基础认知的前提下,提醒严格按实训目的、实训器材、实训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环节,让他们根据实训指导开展实训。过程中教会学生读电路图的技巧,掌握接线操作技巧,提醒电气操作禁忌。努力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从元件配置、电路连接上放手学生操作,最初仅仅是通电环节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下进行,在培养学生对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后,逐步放手。同样的电路功能,要求学生用最简的接线来实现,使接线简洁清晰,适时融入电气结构追求低成本性、高可靠性等要求。
3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训项目,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按项目任务要求,小组内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比如:配置元器件、接线、设计制作记录表格、通电操作、数据记录等任务由学生分担,过程中依靠团队的紧密合作来完成任务,每一个项目的成功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最初的实训,因学生理解和感知上的欠缺,实训进度慢,因细节考虑不全,成功率也不高。这时候,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并排除故障,教他们尝试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就是先根据电路图接线,然后对应接线的实物电路来画电路图,将此图与实训电路图比对,出现不一致,说明接线有误,再反复检查调整,直至完全吻合为止。此法能有效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排除接线故障。在此基础上,再训练学生掌握对软故障的防范及杜绝措施,比如:实验前检查元、器件是否完好,动作是否正常,导线有没有内部断线,这一步对应在企业生产环节中,元器件的进厂检验。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稳步提升实训课的成功率,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4 培养学生电气技术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中,规范电气术语表达,训练学生识图、画图的能力。掌握目前贯彻的国标电气元、器件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画电路图、数据分析及实训课题总结等环节,训练学生技术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先是从不会到会,再从会到制图规范、文字表达完善、分析严密、逻辑性强、书写规范,借此训练学生电气技术表达能力。
5 引导学生感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计算机电路的验证类型实训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首先进行强化需要验证的或需要运用的理论,这样能加深对实训内容及步骤的理解,通过现象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来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克服因理论枯燥、抽象而造成的难以理解,提升感性认识的强度和深度。比如:进行日光灯组装实训前,给学生讲日光灯的点亮过程及发光原理,再进行组装实验。基尔霍夫定律实验前要求学生背定律内容、基本放大电路实训前要求学生能够默画出相关实验电路。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借助实验的直观和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关联性,以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则担任“导演”角色,来指导每个“学生”的“表演”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成功,提升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对提升整个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6 合理设置课程设计任务,启蒙综合应用能力
为让学生趁热打铁,通过应用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末期,安排1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例如,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从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等四个环节着手设计,最终制作完成并调试成功。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既能充分展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学会并运用查阅技术资料的方法,接受工程设计的启蒙训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实践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改革
在另外,设置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核环节方面,独立安排实践环节的考试,平时训练是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考试是面向单个学生进行。为缩短学校专业教育与实际就业的距离,要求学生按考试题目的任务要求,进行操作及调试。按照实际生产任务的要求来设立评分标准,也就是安装完毕并调试成功就是满分,否则就是零分,相当于产品的合格品与废品一样,将实践考试与产品检验标准完全对接。例如:基本放大电路实验中,学生按电路接线后,必须要调试出不失真的波形才算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中,从思维习惯、动手操作、职业素养、技术表达交流、综合能力启蒙、考核评价等方面侧重培养,可以达到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严谨工作作风,提升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文明的操作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可靠性意识等关系职业成长的综合素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特别是硬件电路组装及故障排除能力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马朝华,常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子商务,2010(9).
[3] 陈其纯.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刘辉珞,张秀国.计算机电路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