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

2016-03-22张元亮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课新课标

张元亮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2-01

新课程标准已经正式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原来的体育课修改为体育与健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够全面等,致使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下滑,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过分夸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与体能的学习、锻炼与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脱离了学校体育的本质(通过身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懂得科学的锻炼和保健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生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淡化运动技能的学习,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负荷减少,在缺少运动实践体验与身体力行的锻炼,学生怎么可能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更不要说为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良好身体基础了。所以,目前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认识。

一、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现状。

1.我国7到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

2.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身高、体重两项指标有所上升外,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都呈下降趋势。

二、学生体质现状的原因。

1.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学生被过重的学习与各种课外班所累,没有专门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2.学校的体育教学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的许多体育教师没能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忽略了体育教学本身的特征,更多的关注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上,体育课虽然上的好看热闹,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收效甚小。

(2)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关心是学生的安全,而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因此学生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强度和密度几乎为零,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负荷要求。

(3)学校体育教学中,设置的教学内容具体目标不够明确。新课标的制定出发点是好的,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有一些灵活,让体育教师去灵活地掌握,这就造成了每一位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而有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造成了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果减弱,特别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1.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

学习新课程标准,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领会它的内涵,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下体育基本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全面提高。

2.学校应给予体育教师理解与支持。

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是以一定的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意外情况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师在尽量避免意外发生的前提下应大胆教学,不能因噎废食。

3.体育教师应注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质量,讲效率。

(1)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体育课,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的执行上没有变通与回旋的余地,保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达到标准的要求。

(2)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将量和强度的关系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小学生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3)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学生的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45%—6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小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小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

(4)体育教学还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当安排一些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运动。有氧代谢是人体内最彻底的代谢形式,只产生二氧化碳、水,几乎不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进行有氧运动能够改善锻炼者的心肺功能,使心室容积增大,心肌变得强壮,搏动更加有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并能促进锻炼者呼吸加深、加快,直接提高了肺活量和吸入氧气的能力。有氧运动可以分为两类,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适量安排。

周期性运动:有固定的动作周期、为运动时不断重复固定动作的运动。如走、跑、骑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非周期性运动:没有固定的动作周期,为运动时动作不断变化的运动。如球类运动、体操、健身操、舞蹈等。

(5)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时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注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它的作用很重要,既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杜绝那些所谓实行新课标,华而不实的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回归他的本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为核心,营造务真求实的学校体育课堂。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课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