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3-22方方

关键词:美的德育数学

方方

【摘要】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的学习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4-01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还不够健全,认知能力也有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充分发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等量关系、解方程、图形轴对称、统计图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五年级用解方程解决问题,我就针对学生以往对方程的种种认识:方程难解、方程麻烦等结合实际问题向学生介绍解方程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到方程和列算式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揭示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学会处理日常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遇到问题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排他。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再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我给学生讲道: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课堂的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畅所欲言,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控能力又有限,再加上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再结合其心理发展特征: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课堂发言往往很多时候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比如:当老师点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当别人回答错误,取笑、讽刺别人,我就教育他们:是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犯错误,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呢?如果是你犯错误时,你是希望别人挖苦你还是希望别人帮你纠正错误呢?能不能换位思考?说话之前能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与众不同。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倾听和评价。

再来谈谈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总听到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而且很懒。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有限。其实还跟我们的教学中道德教育不到位有关,可能有老师会说:我们也没办法,批评教育他,他不听,你有什么办法?我也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一味的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未必认可,唯一的办法只有让他亲身体会。

三、言传身教,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科教学特点,联糸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在仅仅在课堂上讲课,远远不能取得学生信任,那么有时候你说的话,学生可能也不会接受,比如:上课迟到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普遍,他们有各种理由去应付你:上厕所去了、交作业去了、没听到上课铃声等等,再比如作业问题,很多学生会找出种种理由:忘带了、昨天没看到作业、本子不见了等等。首先来说说第一问题,上课迟到。其实学生上课习惯性迟到跟上课老师有关系,有的老师上课习惯性的等铃声,或者工作中有杂事耽误,日积月累,学生可能就想:老师可能还没进教室,不如多玩会。不知不觉中,其实是老师给学生做出了一个坏的榜样。在教学中,除了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时间观念,还应该以身作则。我的做法是:提前1分钟进教室。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要守时,要诚信。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做法是:首先善意的提醒,布置作业要抄在家校练习本上,同桌互相签字。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写作业。这点很重要,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故事,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在社会上各个领域杰出的人才,都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通过一万小时的练习,你才能在某一领域学有所成,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让学生明白要想有所收获,你必须付出汗水。

四、做学生成长的好导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最佳方式,是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必要条件。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测试,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方式。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美的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好美的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