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黔南民族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2016-03-22杨村畬
杨村畬
【摘要】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的学校体育,正在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体育中新的教育观念、手段与方法的实践和运用,给学校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和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全面把握青少年体质现状,分析其成因和内在的影响因素,将为我们掌握中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质发展对策,明确体育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身体素质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9-02
一、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从黔南部分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测试结果显示:现行大众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水平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学生肺活量却明显下降,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二、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原因分析
1.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看重文化成绩,只注重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仍然普遍存才;另一方面,针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学生事故的发生给家庭造成巨大不幸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无比的压力,为了避免出问题,许多学校在上体育课时降低了教学难度,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正常的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对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采取临时应对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学校体育在思想、目标,管理、教师的缺失和不足,是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2.家庭因素:许多家长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但为了能考上好大学,而让孩子减少或放弃了体育锻炼,有的家长非常溺爱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甚至把生活中应承担的劳动都取而代之。
3.学生观念意识因素: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如某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部分学生明白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但不够重视,没有行动;少数学生意志力薄弱,思想上重视了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
4.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现许多学校受场地、器材的影响,体育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是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在整个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学生没有起到主体作用,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因而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5.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一,一些政府行政部门对我国教育制度理解不够,在进行目标考核时,用考分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贯彻乏力,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强烈,由此造成学生没有时间锻炼。第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学校运动场地不够健全,体育器材匮乏,甚至有的没有用现有的器材上完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体育课成了课表上的摆设,学生体育锻炼也成了“一纸空文”。第三,许多用人单位人才选拔标准是“重智轻体”的知识经济竞争时代,就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告诉我们,各用人单位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时,通常是偏重他的学历和文凭,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摆脱不了分数的约束。
三、整改措施
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并定期做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应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彻底改变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倾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健全一套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考试的比重,尤其是对当前许多学校开展选项课和社团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应有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器材设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要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家庭教育要培养子女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注意学生心里、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参与具有一定负荷的运动项目,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努力提高耐力项目的教学效果。要防止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无味的现象,讲究联系趣味教学,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耐力项目的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力素质。
四、小结
学生是祖国未来都希望,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作出贡献,展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又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施展自己才华?因此,坚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推迟“极点”的出现和减弱“极点”的反应,尽快获得“第二次呼吸”,进而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学校在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身体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没有良好的载体,知识要么载入不足,要么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