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2016-03-22舒靖钧陈剑涛

关键词:教学策略

舒靖钧++陈剑涛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了一些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 中学思想政治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5-01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客观主义是传统知识观发展的基本依据,一成不变、无需怀疑、客观性等客观主义心中的知识特征。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持续变化发展是知识不变的状态,其属于相对可靠的解释不同现象,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持续动态性的升级变化,也就此产生各种新理论、新假设。而非在所有环境内均存在准确无误的教条式答案,也并非绝对正确的体现现实世界表象。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既往学习、生活方面,学生的丰富经验已经形成,比如在星体、宇宙运行规律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自然现象方面,学生个人观点已经有了事实基础。而非脑中空空如也的步入校园。展开个人知识体系建构时,学生既有信念、知识经验的功能极为关键,所以就算学生并无现成经验,也未接触到某种现象,不过如果相关现象摆在学生眼前,学生通常会以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个人的理智(认知能力),对有关现象产生对应的把握与理解。这些理解更多的来源于学生依据自身知识与经验累积形成的假设,而非胡乱猜测。

建构主义同样以为,学习并非只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个体以个人经验背景来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他们并非只会接受被动刺激,更多是基于主动性来完成信息构建,学生必须自行加工、选择外来信息,S-R这个行为主义阐述的过程并非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高水平思维属于学习时的关键认知行为,它要求学生必须可以灵活运用、评价、综合和分析相关知识,能对不确定的、复杂问题进行处理。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意义

1.对全面完成科学化的教学实践有利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我党一项主要政治工作。市场经济建设当前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要实现和谐社会主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依然不可忽略。当前,教育对象与时代环境均发生了根本变化,思政教育传统的非系统的经验型教育有必要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教学进行全面转变。而完成这一转变,也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授思政课程实现,所以,研究、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促进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从而全面推动本学科教学快速有效发展。

2.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改工作自90年代以来在国内蓬勃兴起,在这场从理念至学科架构的立体性改革过程中,各种学说、观点先的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清晰的指出,对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科学精神进行培养,关注学生社会活动与团结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处理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现代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是所有老师必须关注并要亲身实践的主要任务。也是评价新课改是否成功的主要参照。而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点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发挥中学政治思想课程教改来说,推动功能极为明显。

3.是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在国内教育行业中,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以来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逐步体现了出来。作为引导学生的人格养成的一个主要学科,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无可否认的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全面明确的教学目标等特征。所以,只凭以往陈旧的教学思维来提升这门课程的实效,显然并不现实,而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对现实教学的指导,会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固有刻板地位和形象全面改变,把学生创造性与积极性全面面激发出来。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领域内的发展途径

1.把学生当作关键因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主动的意义建构人、认知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这门课程教学实践内,老师的“教”并不是中心,学生的“学”更重要,更要受到关注。这要求老师必须要以学生心理行为等为依据来展开这门课程教学,把学生引进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让他们的思维更主动,时刻处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状态中。

2.全面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要通过具体环境展开学习,必须以实际问题处理为着力点来学习,这是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所以,实际教学时,老师必须让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情境高度类似。目的是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高一人教版《思想政治》课中的“多变的价格”时,实践教学场景完全可以把现实交易场景搬进课堂,把代金券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完成实物交易,运用此类仿真教学把学生全面拉入实战环境,经由这种实战教学让学生展开经验与结果归纳、总结。经由真实的教学情境创设,让他们就此化身成为教学主体,从而经由同化-顺应-平衡这一潜在性的认知环节,形成学生内心关于商品交易价格变动在不同干扰元素下的动态知识体系构建成功。

3.有效展开互动性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表示,教学必须要倾力把生态化取向情境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和社会实践全面融合,且对学生社会成员的主导身份提供支持,就此把探究式学习全面展开。学生要主动参与讨论,探究等活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建立社会化的交往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例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召,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也有体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治”专题讨论,提前让学生组成团队,一起搜集资料,并在过程中进行跟踪辅导。通过这种团队协作学习环境的创造,让学生进行团队互助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牢固的法治知识。这样的团队互动式协作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共同完成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有助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该课程教学时,现实和理论意义同在,其对实现该课程教改目标,展开科学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把传统的教学弊端克服等均有利。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舒靖钧(1989-),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陈剑涛,1961年12月生,湖北老河口人,哲学博士,现为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