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点滴谈

2016-03-22张路

关键词:游戏同学生活

张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48-02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有幸赶上了新课堂教学改革这班车,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了观念,激发了学生“乐学”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提高了学习兴趣。就此,我认为在新课堂数学教学设计上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以教材的情境化设计为抓手—设计导入环节。

我们通观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设置,不难看出,教材中每个问题的设置几乎都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有联系,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利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数学学习的世界。因此,在教学导入设计上,我建议老师们要抓住教材的情境化设置作用,依托情境,挖掘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 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路径,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课时,教材上设计了卖风筝的情景,我结合这一情景,设计的导入是:“秋天到了,山坡上好热闹,大家都在放风筝呢﹗但周娅同学却在帮助妈妈卖风筝,(我班上的周娅同学家里非常困难,爸爸在外面打工三年多了没寄过一分钱回来,家里只能靠母亲在街上摆一个小摊摊来维持生活,平时同学们都很关心和帮助她。)我们去帮助周娅妈妈卖风筝,好吗?”紧接着抛出问题:“一个蝴蝶风筝3.5元钱,有小朋友要买3个蝴蝶风筝,该付多少钱呢?”这下可把同学们难住了,孩子们都说:“我们还没教小数的乘法呢?怎么算呀﹗”,于是我及时补充说:“亲爱的同学们,看看书,赶紧想办法帮帮她呀!不然别人就去别的地方买了,周娅妈妈就赚不到钱了”。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设计,学生们就可以去看书,在书的引导下,尝试各种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再有:因为周娅同学家里比较穷,平时学生们都乐于帮助她,面对这样小困难,学生们便表现得非常主动。都会很积极的去思考、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所以把知识问题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以学生的现有基础知识为前提,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如: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找位置”时;我把学生分成单人单座,要求他们横排,竖排对整齐,现场叫学生起立,再叫另一名学生上台说起立的学生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学生有了具体的活动场景,很容易就准确的说出了起立的学生的位子了。这样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前提,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起来没有陌生感、又不枯燥乏味,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为主,融入活动,设计所学知识的拓展环节。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要靠教学活动来支撑。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又拓展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哪个盒纸中最容易摸到红球”,学生们在小组内先猜再摸,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发了智力。

2.让孩子在游戏中寻找知识。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一个好的游戏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低段的教学内容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享受到玩中学的乐趣。

3.让好奇心成为儿童追求梦想的火花石。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就会让整堂课充满活跃的气氛,获得高效的课堂。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掷一掷”一课时,就设置了一个猜数字的实践活动,每组用准备好的两颗骰子掷骰子猜数字比赛:把2、3、4、5、6、7、8、9、10、11、12这些数字分成两组:2、3、4、10、11、12为一组;5、6、7、8、9、为另一组,猜猜哪组出现机会多,让学生自愿组合分两个小组,一组选择其中的一组数,然后进行掷骰子20次,看哪组获胜的可能性大,结论是很明显的。在学生有了明显结论的同时,提出数学拓展问题:“为什么5、6、7、8、9出现的次数多,而2、3、4、10、11、12出现次数少呢?”。学生们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去想办法来证明这一问题,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又就活跃起来了。我看到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去找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连小组里1、2号的同学都积极的去做,思考。最终找到的原因是:因为组成5、6、7、8、9,这些数字的数对比2、3、4、10、11、12出现的数对要多。(同时要提醒学生这个结论要限制在掷2颗同样的骰子的游戏中)

四、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去感知,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如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商该怎样取值的问题,例题:2.5克香油分装在小玻璃瓶中,每个小瓶装0.4克,要多少个小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实验模拟分装一下,就能亲身感受到还剩一小部分装不完,还要用一个小瓶来装,这就是生活中农村装谷物没有满一袋,也需要一个袋子的原因,但包装盒子用的绳子该怎样取舍呢?同伴互说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也学会解决问题了,又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中,老师们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才能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发展,学生真正让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游戏同学生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爆笑游戏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